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脑动脉瘤随时诱发中风黑科技加持不开颅巧
TUhjnbcbe - 2023/6/14 20:2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www.baidianfeng51.cn/guanzhubaidianfeng/2905.html

秋冬之际脑血管意外高发,因为脑动脉瘤等血管畸形造成的出血性中风虽然在各种原因的中风中占比不高,却是危险性、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一类!如果颅内有这么一个不定时“炸弹”,不知何时会“爆”,能不胆战心惊?要开颅“拆弹”吗?如今的“黑科技”加持下,使用血流导向栓塞疗法,不开颅也能解除危机。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由中国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医院共同主办的脑卒中防治适宜技术(动脉瘤治疗)培训班在广州召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漆松涛教授表示,中国的脑卒中形势相当严峻,防治任务不可松懈,需要持续地提升诊疗水平,通过培训促进相关技术的推广,很有现实意义。

专题策划:黎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任珊珊、翁淑贤通讯员李晓姗、王刚、张阳、林伟吟、甄晓洲、周晋安、韩文青、许咏怡

“拆弹专家”巧拆颅内动脉瘤

年11月,刘女士突发头痛、呕吐,医院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出血性脑卒中,随即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症状虽得到了明显缓解,但却出现了血管痉挛伴有肢体偏瘫。同年12月复查发现,刘女士的颅内动脉瘤不但复发了,还明显增大,随时可能再次破裂,需要立即二次手术。

然而,再次治疗的难度大增,医院无从下手。经多方打听,该患者转诊至医院。该院神经外科亚专业科主任冯文峰教授表示:“该患者长在颈内动脉前壁上的复发血泡样动脉瘤,瘤壁非常薄,手术风险高;而且首次治疗时植入的支架也增加了二次手术的难度。”术中,冯文峰教授团队仍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用弹簧圈辅助血流导向栓塞装置,对动脉瘤进行栓塞。术后,该患者动脉瘤未再显影,术后重建可见装置打开良好。

“对于脑动脉瘤,我们认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技术两种治疗方法要并重。哪怕血管内介入手术不成功,还有外科手术作为‘终极武器’。因此,本次手术过程虽然非常艰难,但我们始终很有信心治愈这个高难度动脉瘤,给患者一个完美的预后。”冯文峰说。

记者在医院见到,由家属陪同前来复诊的刘女士恢复状况良好,“当时情况那么凶险,能够平安度过,真的非常感谢医生。”刘女士的爱人说。

秋冬脑血管疾病高发

冯文峰介绍,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脑部动脉血管壁向外膨出的局部囊性扩张,形似长在血管上的“瘤”。当瘤体内血液充盈到极限时就会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致命急症。颅内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病死率高达30%,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

由于血管上的“瘤”随时会破,故成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其破裂与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血压、糖尿病、憋气行为等多种因素相关。动脉瘤破裂后会出现爆炸性头痛、恶心、呕吐直至昏迷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时,千万别拖,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专家还提醒,秋冬交替是卒中的高发期。气候的变化跟动脉瘤有明显的相关性;气压的变化也是引起脑出血的高危因素之一。所以,秋冬之际要特别注意保暖,防范血管意外发生。

防治脑卒中不可松懈

像刘女士的病就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出血性脑卒中。《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脑卒中人数达万,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达万,且呈年轻化趋势,每5个人中约有2个人罹患脑卒中,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漆松涛表示,脑卒中防治任务不可松懈,需要持续地提升诊疗水平,而脑卒中领域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关键,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能够提高相关人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先进医疗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救治水平,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快速识别中风新口诀来了!

中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科主任王艺东教授提醒,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关键在于尽早识别卒中症状,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近几年来,很多人知道了“中风”这个快速识别脑卒中的方法,而如今医学界又推出了升级版的快速识别脑卒中口诀。

突发行走不稳、视物不清

也可能是脑卒中

“中风”口诀中,“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王艺东介绍,通过“中风”的方法可以快速发现3个常见的中风症状,但也忽略了一些中风表现,如突发行走不稳、视力下降、视物重影等。因此,国际上近两年在原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待识别症状:身体难平衡、眼睛看不清。这两个症状的增加可以使公众在家自我识别卒中的成功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超过90%。

其实,“中风”源自于国际医学界使用的脑卒中识别口诀FAST:“F”为Face(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为Arm(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为Speech(言语),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为Time(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获得医疗救助。

如今更新后的快速识别中风的方法简称“BEFAST”,新增“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突发行走不稳、视物不清,也有可能是脑卒中‘找上门’了。”王艺东教授提醒。

脑卒中快速救治

抓住6小时“*金治疗期”

王艺东介绍,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约占脑卒中的70%,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取栓)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应对缺血性脑卒中,国际上公认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发病4.5小时内,在我国,部分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也可以进行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则可以在发病24小时内,但大部分患者只适合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动脉取栓,超过6小时就需采用特殊的影像检查评估,才能决定是否可以采取取栓治疗。出血性脑卒中通常病情较重,不少患者需要早期手术治疗。

“若超过上述发病时间再进行治疗,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将明显降低,致残和死亡的机率都大大增加。”王艺东提醒,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具备相应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年轻常犯偏头痛年老易得这种病

许多人不知道,约有25%的脑卒中和45%的老年性痴呆,是由脑小血管病(CSVD)引起。该病的最初症状有头晕、头痛、记忆力、理解能力变差,迈不开步,走路歪歪扭扭,睡觉质量差,中风后抑郁焦虑甚至智能减退。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内科管理分会第五次学术大会上获悉,年轻时常出现偏头痛,年老时更要警惕脑小血管病的患病风险。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王文志教授指出,近年来,脑小血管病的占比在增加。其中,脑白质病变、无症状腔梗、微出血所占比例居前列,有些患者在发病前没有明显症状,有些则表现为头晕、头痛等症状。

临床发现,有些脑小血管病患者从年轻时便患有偏头痛,还有不少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史。这意味着尽管脑小血管病被认为与增龄有关,但“病根”可能早早埋下,草蛇灰线,伏行多年。

“目前我国脑小血管病患病人群的诊断和治疗应该立足于本国患者的情况,而不能照搬国外诊疗方案。”王文志表示,目前国外报告的女性患者较多,而国内临床报告的男性患者稍多,在年龄上,中国患者平均年龄比北美患者小5岁。王文志指出,我国脑小血管病的诊疗要选准突破点,争取条件建立社群队列研究,摸清我国患者发病规律,从而为患者早防早治、提前“保卫大脑”提供指引。

医院脑病中心常务副主任陆正齐教授指出,确诊脑小血管病的关键是影像学检查,首先进行MRA(磁共振血管成像)了解血管堵塞情况,接着进行SWI(磁敏感加权成像)了解有无血管出血,进行ASL(非对比剂增强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了解动脉灌注情况,再做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来了解脑白质受损情况。颈部CTA、颈部血管彩超、心脏超声等可用来排除房颤等心脏病变对脑小血管病的影响。此外,要评估步态的异常,评估患者有无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

房颤引发中风

罪魁祸首是左心耳血栓

今年85岁的叶婆婆自年第一次中风后,又经历了前后四次中风。虽然每次中风后治疗及时,她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但反复中风、常年服用多种药物,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反复中风?

年,叶婆婆因胸痛、气促再次入院治疗,广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爱兰为她详细检查,发现她患有房颤,而且已在左心耳形成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血栓。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房颤导致卒中的心源性血栓90%以上来源于左心耳,一旦血栓从左心耳脱落随血液“跑”进大脑血管,便可能引发脑中风。根治房颤是最理想的方法,但由于每个人状况不同,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得到根治。而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难以避免因个体不同而产生的副作用。

“我们建议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左心耳封堵术,可一次性解决房颤患者的血栓管理,有效降低卒中风险。”陈爱兰说。据悉,85岁的叶婆婆接受左心耳封堵术至今已有两年,两年来没再发生过中风。

卒中并非老年人专利

很多人以为卒中是老年人年龄大动脉硬化才会得。其实,临床上年轻人发生卒中的例子并不罕见。“最近我们就接诊了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平时身体蛮好的,当时是因突然一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被送来急诊的。”广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姬云翔介绍说,这位小伙子送到该院后,马上接受急诊救治。医生发现,他是因血栓脱落而造成了卒中。

姬云翔指出,除了年龄、家族遗传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酗酒、缺乏体力活动、颈动脉狭窄等都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他提醒,平时如果常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健忘、嗜睡、失眠、肢体麻木、疲乏无力、耳鸣、哈欠连天等症状,应引起警惕,尽早排查原因。因为这些症状可能跟卒中密切相关。如果突然出现面瘫、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则应马上就医,莫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莫忽视卒中后抑郁

据广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高庆春教授介绍,脑卒中不仅可导致运动、感觉障碍,也可能导致高级神经功能和情绪障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卒中后抑郁在卒中后5年内的综合发生率为31%。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核心症状有:1.大部分时间感到不开心甚至痛苦;2.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消失,对平时所爱好、有兴趣的活动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样愿意去做并从中获得愉悦;3.易疲劳或精力减退,每天大部分时间感到生活枯燥乏味,甚至度日如年,觉得活着没什么意义。

高庆春说,卒中后抑郁可通过药物治疗加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复发。但药物治疗要足量足疗程,在抑郁症状缓解后至少应维持治疗4~6个月以上。如果症状无明显改善,应考虑请精神科医师会诊。

来源:广州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动脉瘤随时诱发中风黑科技加持不开颅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