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仪器”,结构复杂、分区精细,稍有损伤,轻则功能缺失,重则危及生命。手术刀下的战场只在毫厘之间,神经外科也因此成为最具挑战、最高难度的医学领域之一。
尽管这个战场难度高、风险大,但他坚持不懈的带领团队勇闯“生命禁区”,用精湛的医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神经外科快速发展,不断突破,多项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昏迷促醒、功能神经性疾病、颅脑肿瘤方面达到省内领先。
他就是年度“山东好医生”获得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首席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张荣伟教授。
解下戎装,本色不改
在救死扶伤的“战场”冲锋在前
从年入伍学医,到年转业到地方,张荣伟教授经历了38年的*旅生涯,“保家卫国”“救死扶伤”的双重身份,也锻造了他坚韧的意志、无私的品格和执着的精神。年7月,张荣伟教授正式接过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的重担,在他看来,脱下了*装,脱不去的是担当;变换了身份,换不掉的是血性。坚守*人本色,用满腔热情和平生所学,为百姓健康服务是他毕生的目标和方向。
张荣伟主任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医疗保障任务
年7月2日,刚刚上任的张荣伟教授就带领团队先后为两位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实施手术,从早上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结束工作,连续工作20个小时。这对于身体来说是一种巨大挑战,但也是磨合队伍、锻炼团队、提高水平的一个极好机会。
一位患有岛叶胶质瘤的患者来到神经外科就诊,病情不稳定,随时可能恶化。由于瘤体周围有重要脑功能区(语言、思维、记忆力等)、侧裂血管、豆纹动脉及内囊(重要中枢神经中继站,损伤可致患者偏瘫)等重要结构,手术成功与否非常考验神经外科医生的“刀功”。张荣伟教授凭借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艺,带领团队历经7个多小时,成功将一颗鸽子蛋大小的肿瘤切除。术后30分钟,患者就恢复清醒,身体功能得到了完整保护。
从手术台下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此时一位同样病情危急的前交通动脉瘤破医院。患者命悬一线,手术治疗迫在眉睫!张荣伟教授缜密评估了患者病情,这例动脉瘤瘤基宽,累及双侧大脑前动脉,无法介入支架栓塞,只能开颅夹闭。当张荣伟教授带领神经外科团队再次站在手术台时,已是深夜。克服了身体和精神的疲劳,在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五个小时,顺利拆除患者脑袋里的巨大“定时炸弹”,瘤体直径超过2公分,比术前造影显示的更大。凌晨3点,手术结束,不久患者顺利苏醒,没有神经功能缺失,术后当天上午即转回神经外科病房。
时刻不忘*人本色,及时解除患者病痛,张荣伟教授用热血和赤城,在护佑人民健康的战线上,坚守初心,恪尽职守,展示了白衣战士的厚德仁爱和挚诚忠勇。
白衣为甲,追求卓越
将每一例手术都做成精品
神经外科手术,因其既要完美的切除病变,又要最大限度的保全神经功能,被医学界公认为“顶尖级”手术。操作者不但需要具备精湛的技能、丰富的经验、充沛的体力,更需要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胆识。“患者的信任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张荣伟教授经常这样说。在他的带领下,神经外科秉持“将每一例手术都做成精品”的理念,成功完成众多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功能神经性疾病的治疗,得到了广大的患者的认可和称赞。
一位来自河北的脑部眼动脉瘤女性患者,头痛欲裂,左眼失明,医院的推荐下找到张荣伟教授。“由于病灶位置特殊,颅内血管环境复杂,手术空间狭小,眼动脉瘤患者救治难度极高。”张荣伟教授坦言,如果瘤破裂,将会危及患者生命,行介入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条件,最终决定在复合手术室先造影评估,做颈内动脉闭塞实验,再开颅行脑动脉夹闭术,以达到消除动脉瘤的目的。在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下,张荣伟教授根据患者造影评估及闭塞实验结果,微创小瓣开颅,在高倍显微镜下,凭借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小心翼翼分离狭小的空间,充分暴露巨大的动脉瘤,对左侧眼动脉瘤施行了夹闭。整个手术持续了4个小时,术后苏女士恢复良好,头痛症状消失,左眼视力也逐渐恢复。
张荣伟主任带领团队成功完成手术
植物人是一个容易被社会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虽然活着,却如同在沉睡。唤醒植物人是家人最深切的渴望,也是医疗界一直尝试破解的难题。为了让更多家庭看到植物人复苏的希望,让更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植物状态患者得到规范专业有效的治疗,在张荣伟教授的带领下,年7月27日,医院正式成立省内首家专业植物人昏迷促醒中心,致力于为“植物人”患者提供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促醒-康复”治疗。
一位民警在执行任务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导致重型颅脑外伤,陷入了昏迷状态。3个多月的深度昏迷,让曾经幸福安宁的家庭陷入了绝望。“实施手术,是目前植物人促醒的有效方法,将起搏器植入患者神经系统,对患者施加外源的持续唤醒刺激,从而增强患者大脑的生理电活动,最终达到促进意识清醒的目标。”面对昏迷的患者,张荣伟教授团队一致决定为其实施目前最先进的“高颈髓神经电刺激器置入术”。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手术团队精准无误的将外科电极植入到患者的颈部预定位置。术后1周,电刺激器开启。在随后治疗中,专家团队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多学科个性化促醒康复治疗,经过医护团队的不懈努力,患者的思维、语言、行动逐渐恢复如初,顺利康复出院。民警所在的县公安局领导专程为神经外科团队送来锦旗,感谢“人民健康卫士”护佑“人民安全卫士”健康!
“医”心为民,不断进取
打造奋力起舞的年轻团队
在患者和同事们眼中,张荣伟教授是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始终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的好专家、好领导。每次手术前,张荣伟教授都耐心细致的与患者及家属谈话,讲解手术细节,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即使凌晨两三点结束手术,他也要赶回病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我这个年龄,已经进入职业末期,我来到省立三院神经外科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从人才、技术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帮着建设一支成熟的神经外科团队,从而能让更多患者选择和信任。”张荣伟教授的目标严谨务实。
张荣伟主任查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他非常重视科室医生的成长,日常工作中,神经外科每周二进行的学习交流会雷打不动,通过高年资医生传帮带低年资医生、轮流授课、写工作日志等方式,潜移默化的促进科室团队能力提升。除此之外,还会通过外出培训、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让大家走出去开眼界,学技能。
“张荣伟教授是一位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的师长,总是鼓励我们年轻人勇敢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即便这些想法是有偏差的,然后张教授再通过临床实践,给予指导和纠正,让我们领悟的更透彻。为民尽心,给患者希望,给学生光芒,他就是我心中的“大医”。神经外科一位年轻医师这样说到。
张荣伟教授经常告诫后辈,医生一定要终身学习,要学好本领、精益求精、锐意钻研、不断进取。神经外科医生之所以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是因为对技术水平要求极高,而这一切必须靠精益求精的态度、日积月累的手术经验和不断总结学习才能实现。他更是时常提醒年轻医生:每台手术都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从而保证手术质量精准、安全、有效。
下一步,医院神经外科还将不断加强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的临床实践,倾力打造山东一流、影响全国的省立三院神经外科品牌。在“刀尖上”奋力起舞,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对于自己年轻的团队,张荣伟教授有着十足的信心。
来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