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罕见腹主动脉瘤盯上4岁男孩中山一院多
TUhjnbcbe - 2023/4/2 8:52:00

一名4岁的小男孩因右下肢肿胀,心急医院检查,不料却发现孩子患上了“腹主动脉瘤”。这是一种儿童罕见却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不定时炸弹”,一旦引爆,孩子性命堪忧。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1月12日从医院获悉,在著名血管外科专家、该院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王深明教授的指导下,近日,血管外科姚陈教授领衔,联合小儿外科、麻醉科、PICU、护士团队等成功为这名患儿“拆弹”,孩子已顺利康复出院。

“不定时炸弹”儿童患病很少

动脉瘤不同于常见的“实体肿瘤”,其因动脉壁薄弱而扩张呈瘤,就像吹气球一样,当气球过度充气,将会“bang”一声发生破裂。尤其是生长在主干血管的动脉瘤,如腹主动脉瘤等,因为累及大动脉,一旦破裂,出血凶猛,抢救难度大,常被称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生于儿童的病例少之又少,多因血管先天发育异常引起。

据中山一院血管外科团队介绍,这名4岁患儿的父母发现孩子右下肢肿胀,医院检查时,无意间发现了“腹主动脉瘤”。孩子父母慕名到中山一院血管外科门诊就诊。入院后,经全科讨论,医生团队建议孩子尽快“拆弹”。

为儿童“拆弹”要预留“应变空间”

王深明教授指出,儿童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与成年人不同。成年患者可以选择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案,即常说的放置覆膜支架隔绝瘤腔;也可以进行传统开放手术,即切除病变血管、置换人工血管。

由于儿童患者生长发育未稳定,动脉管腔会随患儿生长继续生长,无延展性的支架置入手段并不适合。因此,儿童动脉瘤患者尤其是低龄患儿多数采用开放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使用具有延展性的人工血管置换病变血管,同时术中需尽可能多的保留自体血管,为孩子的生长发育变化预留“应变空间”。

选用最小的“Y”型人工血管

中山一院血管外科姚陈教授表示,该患儿的动脉瘤位于腹主动脉下段,累及右髂总动脉,右髂内动脉细小。血管外科团队讨论后决定行腹主动脉瘤切除“Y”型人工血管置换。

手术中

术前,医生测量患儿腹主动脉正常内径约5毫米、右髂外动脉直径仅为3毫米,即便使用最小的“Y”型人工血管,在进行人工血管-自体血管吻合时仍存在口径严重不匹配的问题,这就考验着血管外科医生的专业手术技艺。

术中,医生团队对人工血管进行了修剪和改良,使人工血管和孩子的自体血管相吻合。最终,手术顺利完成,孩子康复出院。

手术前CTA(左)右髂总动脉瘤,手术后CTA(右)腹主动脉-双髂动脉人工血管血流通畅

患儿家属向血管外科医生团队赠送锦旗,表达感谢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获悉,从年至年期间,王深明教授、姚陈教授团队共收治14岁以下青少年腹主动脉瘤患者6例,其中最小年龄仅17个月,为当时全球报道该疾病年龄最小的手术治疗患者。该院还曾成功为一位95岁高龄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创国内同类手术年龄之最。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通讯员:梁嘉韵、彭福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1
查看完整版本: 罕见腹主动脉瘤盯上4岁男孩中山一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