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出席中国这十年
TUhjnbcbe - 2023/3/26 19:57:00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70317/5252043.html

6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副秘书长苏伟、欧鸿、杨荫凯出席,介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情况介绍

请向上滑动阅览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几位同事一起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向大家介绍中国这十年经济建设领域发展变化的有关情况。

*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和诸多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团结带领全*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新的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的新征程。

这十年,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经济总量由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年的.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年我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2位,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了很多历史性跨越。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

这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快形成,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与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老铁路建成通车,雅万高铁等一大批项目扎实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境外投资存量从不足亿美元增至超过2.6万亿美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这十年,中国人民实现全方位生活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全链条精准防控“动态清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万人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惠及全体人民,民生兜底保障网进一步加固。

这十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作出力争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策体系。大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约26.2%。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胜利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

这十年,中国经济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回顾*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正在加快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我们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举世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中国答卷。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丰富调控经验,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基础有条件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答记者问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当前,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严峻,经济发展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请问,今年我国能否实现5.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如何用好*策工具箱,切实稳住经济大盘?

欧鸿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请向上滑动阅览

3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面对经济运行中新的下行压力,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重点抓好一个“落实”和两个“统筹”。

一是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各项*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府工作报告》已经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周密部署,近期国务院又出台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策措施,要加快推动各项既定*策落地见效,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进一步释放*策效应,切实稳住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近期特别是要抓紧推进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水利、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落实促进汽车、家电等领域消费的若干*策,加快释放消费潜力。

二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把提高科学精准水平贯穿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各环节,抓紧总结推广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因时因势调整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坚决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同时抢抓时间窗口,进一步畅通交通物流,加快实现复工达产,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生产生活秩序正常化,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有效管控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特别是要进一步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当前主要是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完善产供储加销体系。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加快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与此同时,为应对更为复杂困难局面,我们从解决两难多难问题出发,常态化充实完善*策储备工具箱,将根据情况适时及时出台。从近期经济形势看,各方面按照中央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等工作,重点地区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复工达产加快推进,稳增长*策发力显效,5月份经济呈现边际改善,主要指标均有所回升。更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我们完全有信心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超预期变化,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策的支撑,其中宏观调控尤其重要。我的问题是,过去十年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上积累了哪些经验?进入新发展阶段,宏观调控将如何发力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赵辰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请向上滑动阅览

*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和经济运行新情况新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府作用,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上,更加注重5个方面,一是明确调控理念,二是创新调控思路,三是把准调控着力点,四是丰富调控工具,五是增强调控合力。

在明确调控理念上,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年度计划宏观引导,特别是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创新调控思路上,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更多依靠改革创新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

在把准调控着力点上,准确把握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着力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畅通经济内外循环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在丰富调控工具上,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宏观*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创新结构性货币*策工具,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聚焦结构性矛盾,完善科技、产业、区域、环保等*策。

在增强调控合力上,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注重内外统筹,加强各领域*策的统筹协调,做好*策评估和预研储备。突出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项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策等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细化责任分工,激励担当作为。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国内外环境变化,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的问题是,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和进展?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苏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请向上滑动阅览

*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处理好*府和市场的关系,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推进。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新成就”。

一是市场主体改革取得新成就。国资国企改革完成顶层设计,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混合所有制经济稳健发展,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健全。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过去10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从万户增长到万户。

二是市场体系改革取得新成就。立法、执法、司法全方位产权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完善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制度,形成了多万亿元经济总量、14亿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内需市场。

三是宏观经济治理改革取得新成就。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策和货币*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持续创新,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等更加灵活有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推进简*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推进行*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减少行*审批事项。我国的营商环境大幅优化,全球排名从年的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

四是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取得新成就。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复制推广多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起步。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全面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覆盖全国所有口岸,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下一步,改革重点有“四个高”:一是高水平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体系,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策实施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二是高质量市场主体。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民营企业结构性改革步伐,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三是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是高效能宏观经济治理。优化宏观经济*策体系,加强*策协同配合,完善宏观*策跨周期调节机制,健全预期管理制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CNBC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外资方面有哪些具体成就?未来方向有哪些重点?第二个问题,今年年轻人失业率不断上升,各方担忧中国经济会走向停滞。请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年轻人就业以及防止经济停滞有哪些考虑和举措?

苏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请向上滑动阅览

十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取得重要成果。一是利用外资规模稳定增长。我国引资规模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1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较年增长62.9%。二是外商投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年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以对外开放为主基调,确定了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的基本制度,为外商投资权益提供了更全面、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现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三是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年,我们连续五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国和自贸试验区限制措施条目分别缩减至31条、27条,在制造业、采矿业、农业、金融业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经营。四是外商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我们连续三年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累计推动多份文件“立改废”,充分保障了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待遇。作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我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无可比拟的内需潜力,外资企业始终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愿意扎根深耕中国市场、与中国经济共成长。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和稳外资各项*策措施落地。

一是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今年5月,我们已公开发布征求意见稿,陆陆续续收到了社会各界大量意见和建议,目前正在对《目录》进行修改完善。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鼓励范围,引导外资投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等重点地区。

二是推进重大外资项目。前五批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实施,福建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沈阳华晨宝马第三工厂等重大外资项目进展比较顺利。我们正在梳理各地外资项目储备情况,将适时推出新一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重大外资项目。

三是加强外商投资服务。我们将组织开展国际产业投资合作促进活动,为跨国公司投资和地方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健全外资企业直接联系点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合理诉求,为外资企业扩大在华投资提供优质服务。

四是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我们将继续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保障外资企业平等适用各项*策,切实享受国民待遇。继续清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杨荫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请向上滑动阅览

我就记者刚才提到的关于年轻人就业的问题作一下回答。就业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强化就业优先*策,推动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十年间解决了1.3亿人的城镇就业问题,我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疫情反弹,城镇调查失业率特别是青年失业率上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加大。5月以来,随着稳经济一揽子*策效果初步显现,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相关*策落实落地,就业形势已出现积极变化。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加大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策调节力度,细化实化就业优先*策,千方百计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

一是不断夯实青年群体就业的经济基础。扎实推动稳经济一揽子*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推动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更多有利于发挥青年群体智力优势的知识型技术型岗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和返乡入乡创业。

二是务实推动市场主体稳岗扩岗。认真落实助企纾困*策,推动更多企业复工达产,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用工能力。指导各地尽快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补贴*策,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数量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时给予倾斜支持。

三是积极支持青年群体创新创业。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深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进一步增强双创示范基地引领服务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和灵活就业。指导各地尽快落实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相关*策,*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

四是大力加强青年群体就业服务保障。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加快推进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教师、基层就业项目等方面的招录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产训结合,聚焦青年群体,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城镇困难失业青年就业援助帮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投资的。这十年来我国在投资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和进展?近些年我国的投资增速呈现下行趋势,后续我国的投资空间在哪里?

杨荫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请向上滑动阅览

*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们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促进民间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明显成效。

第一:投资规模稳步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约万亿元,年均增长7.8%。十年来,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是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快于投资整体增速,—年,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8.9%,投资占比从年的61.7%上升到年的66.6%;二是新动能投资亮点纷呈,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5%;三是社会领域投资增速较快,近年来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

第二:重点领域建设成效显著,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两新一重”建设加快推进,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水利、铁路、能源等领域建设不断加强。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明显加大,中央投资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9亿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教育、医疗、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保等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京雄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川藏铁路、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第三: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投资建设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出台了《*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行*法规,投资管理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三次修订《*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大幅取消、下放核准事项,建立了新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度和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性备案制度。建设了贯通62个国务院部门和中央、省、市、县4级的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促进了投资审批“一网通办”,实现了“企业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投资审批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第四:民间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持续深化细化实化鼓励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国务院先后印发了鼓励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的*策措施。十年来我国民间投资平稳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年以来,全国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55%以上,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重点聚焦三个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二是扩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进程。三是加强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建设。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排水设施建设,着力加强社会领域建设。

封面新闻记者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请问,这些重大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下一步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还有哪些考虑?

欧鸿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请向上滑动阅览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统筹全局,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引领我国区域发展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是培育形成了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京津冀地区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呈现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首批启动向雄安新区疏解的央企总部已陆续开工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合作迈出新步伐,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长三角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建设再结硕果。

二是逐步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区域发展道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稳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我国第一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河流域防洪体系不断完善,用水增长过快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河干流连续20多年不断流。

三是推动构建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按照“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总体要求,逐步走上了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和边境地区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迈出新的步伐,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二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四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五是推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根本上提升*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第一财经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如何来评价十年来价格机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另外未来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发力?第二个问题,我们留意到最近一段时间欧美等国家的物价飞涨,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未来如何做好大宗商品还有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

杨荫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请向上滑动阅览

*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国价格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大幅放开*府定价,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基本确立。深入推进农产品、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价格市场化改革,目前全部的农产品、80%的电量、50%的天然气量、90%的民航旅客运输量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年底,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已达97.5%,*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价格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不断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价格总水平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综合运用监测预警、储备调节、预期引导、市场监管等方式,有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对稻谷、小麦、生猪、成品油、煤炭等重点品种,建立起“托底”“限高”“价格上下限”等多种形式的价格区间调控机制,有效应对价格异常波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涨幅在2%左右,对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对于仍然需要*府定价的领域,强化价格成本监管,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府定价机制。一是定价清单化,把所有*府定价项目均纳入定价目录,向社会公开。二是定价规范化,修订*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听证办法、成本监审办法,不断完善*府定价程序。三是监管科学化,出台了输配电、天然气管网等领域价格管理和成本监审办法,建立起约束和激励相结合的垄断行业价格监管制度。

第四,按照污染者使用者付费、保护者节约者受益的思路,不断创新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一是聚焦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建立了居民阶梯电价水价气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实施电解铝、水泥、钢铁行业基于能耗的阶梯电价*策。二是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完善风电、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策,支持产业跨越式发展。三是聚焦减少污染物排放,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合理调整收费标准。

关于您关心的防范输入性通胀、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我简要作一下回答。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位攀升,不少欧美国家CPI同比涨幅创40年来新高。相对而言,我国物价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5月份CPI同比涨幅为2.1%,显著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这应该说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价格调控的精准性。

未来一段时间,受地缘*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也是比较大,但我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策工具箱丰富,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全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稳定生产供应,强化产销衔接,发挥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作用,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特别是加强生猪产能调控,防止价格大起大落。二是持续加大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力度,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加快释放优质产能,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引导煤炭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大国内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强化进出口调节,增强供给保障能力。三是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密切跟踪市场变化,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资本过度投机炒作。

中宏网记者

我们注意到,当前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这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另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应?

欧鸿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请向上滑动阅览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过去1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近万吨,总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国内粮价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国内粮价涨幅明显低于国际市场。目前,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未来一个时期,实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既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也具备基础和条件,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坚定不移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高产量、优化结构、增强能力、引导消费”为重点,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提高产量。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策和种粮补贴制度,加快粮食作物保险,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将有限的水土资源优先用于稻谷、小麦等口粮生产,巩固提升玉米生产能力。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进一步抓好大豆和油菜、花生等油料生产,提高生产水平。

二是优化结构。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坚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三是增强能力。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加快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

四是引导消费。引导粮食深加工业有序发展,避免粮食深加工与人畜争粮。更好保障饲用玉米需求,合理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积极推广节粮减损适度加工技术。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实施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大力推动健康消费,引导粮食消费方式从“过度消费”向“健康营养”转变,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澎湃新闻记者

*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发展迅速。请问,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有哪些部署?另外,近期我们看到有报道称,我国“十四五”期间将实施抽水蓄能“双两百”工程,能否介绍一下抽水蓄能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

赵辰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请向上滑动阅览

*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保障能源安全,加快推进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第一,能源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释放优质产能,使煤炭产能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年平均煤矿的单井规模比年提高1倍以上,年产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超80%。电力方面,电力生产能力快速提高,特别是风电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23.8亿千瓦,比年翻了一倍,年均增速8.4%,其中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合计6.35亿千瓦,是年的近90倍。油气方面,通过勘探开发力度的持续加大,年全国原油产量1.99亿吨,十年间连续保持在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年达到.8亿立方米,比年增加近0亿立方米,增长近一倍。

第二,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煤炭运输能力大幅提高,浩吉、瓦日等铁路建成运营,“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有序推进,电力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不断加强。截至年底,全国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到84.3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达到49.4亿千伏安,分别是年的1.7倍和2.2倍。油气管网布局也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截至年末,全国油气管道里程达到18万公里,比年增长了1倍。这些数字都是十分有说服力的。

第三,能源储备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储煤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煤炭应急保障能力日益增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明显改善,系统调峰能力稳步提高,煤电机组灵活性制造、灵活性改造工作全面推进,储能技术持续发展,储能产业应用不断升级。我们还不断优化油气储备制度,构建起稳定高效的油气储备系统。

第四,能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我们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电力与燃料价格协调的市场化机制。价格方面的事,刚才荫凯副秘书长已经做了介绍。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达到3.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44.5%。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们还大力规范油品市场秩序,构建有序竞争、高效保供的天然气市场体系,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总的来讲,十年来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快建立健全,我国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另外,刚才您提到的我国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情况,我也简单作个回应。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和比例的不断提高,通过抽水蓄能电站提高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分布区域不断扩展,相继建设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抽水蓄能电站,起到了非常好也非常有效的作用。截至年底,全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了万千瓦,比年增加近80%,年均增速6.7%。年,全国抽水蓄能发电量达到亿千瓦时,比年增长超3倍,年均增长17.3%,说明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效率非常好。下一步,我委将组织地方和企业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全国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全力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新闻社记者

数据显示,这十年里高技术产业规模实现了翻番。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创新和高技术发展领域开展了哪些重要工作?下一步将如何提高产业技术的水平和竞争力?

杨荫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请向上滑动阅览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十年前的第34位提升到现在的第12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和高技术发展领域取得了4个方面的巨大成就。

一是高技术产业体量更大。十年来,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从年的9.95万亿元,增长到年的19.91万亿元,规模翻了一番。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年的9.4%,提高到年的15.1%,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企业数从年的2.46万家,增长到年的4.14万家,成长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企业。

二是高技术产品质量更优。十年来,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年的1.68%,提升到年的2.67%,实现了“从低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0.23个百分点,到高出0.23个百分点”的重大转变。平板电视、无人机、智能手机、太阳能光伏等产品深受国际市场青睐,中国高铁、第三代核电、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大国重器成为国家新名片,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形象发生根本变化。

三是高技术产业基础更牢。十年来,我们始终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摆在突出位置,布局建设了上海光源等40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怀柔、张江、合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研究经费提高3倍,国内发明专利、PCT国际申请量跃居全球第一。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年网民人数达到10.32亿人,连续9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四是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更强。十年来,我们大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我国成为全球高度活跃的创新创业沃土。日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年以来新增的涉税主体纳税额已达4.76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开发应用走在全球前列,快递外卖、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新个体经济”、“无人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创造了数以亿计的灵活就业岗位。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统筹发展与安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为早日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不懈奋斗。

凤凰卫视记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多来,总体进展如何?另外,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请问香港如何更好地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

苏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请向上滑动阅览

年,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国际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一是共建朋友圈不断夯实。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巩固扩大合作范围,截至目前,我已与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多份合作文件,战略规划对接日益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已先后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成果文件。

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硕果累累。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中老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客货运输量稳步增长;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顺利通车;雅万高铁最长隧道实现全隧贯通;瓜达尔港成为区域物流枢纽和临港产业基地。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截至年5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列,运送货物万标箱,为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特别是疫情期间货运量逆势增长,展现出较强发展韧性,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明星品牌。

三是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市场不断开拓,截至年5月,我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1.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亿美元。我国已累计与32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四是新兴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拓展。数字与创新国际合作亮点纷呈,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协作,与共建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为弥合“免疫鸿沟”作出积极贡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印发实施《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策文件。

五是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稳步推进《“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有效拓展了共建国家的资金融通。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业务量、影响力都在稳步提升。

六是人文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了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鲁班工坊”等10余个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逐步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和美术馆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运行良好,有力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和认同。

关于香港参与助力共建“一带一路”。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中央*府对新一届香港特区*府寄予厚望,香港各界也充满期待。围绕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支持香港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安排,我们将全力支持香港发挥所长、发挥优势,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在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的繁荣发展。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出席中国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