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1日,“神兵力器胜圈在握”——首期美敦力线上手术直播专题会在线上顺利召开。本次专题会邀请到国内众多知名的神经介入专家,由首都医科医院穆士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于加省教授、医院何川教授和哈尔滨医院史怀璋教授共同主持,同时哈尔滨医院李永利教授团队、医院蒯东教授团队、医院程光森教授团队、医院喻博教授团队、医院汪雷教授团队和医院侯凯教授团队带来了精彩的手术演示直播,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精彩回顾#上半场#上半场会议由穆士卿教授和于加省教授共同主持。穆士卿教授为本场会议进行了开场致辞:首先感谢美敦力公司为我们提供的交流平台,希望各位参会专家和同道能通过此次会议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手术经验,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于加省教授也对各位参会专家及手术团队进行了一一介绍,并对他们的本次参会表示感谢。
01手术演示-分叉部动脉瘤单支架栓塞术
哈尔滨医院李永利教授团队带来了有关分叉部动脉瘤单支架栓塞治疗的病例分享和手术演示。患者52岁女性,主诉突发剧烈头痛10小时,类风湿病史20年,查体意识清,言语正常,肢体活动自如,Hunt-Hess2级。选择单支架辅助栓塞,使用Axium?PrimeES1.5-4-2D、2-4-3D、2-2-3D、1-1-3D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手术结果非常成功。李永利教授在总结该例病例时指出,微导管的超选、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填塞以及保持微导管的稳定,对于术者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我们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Axium?Prime系列弹簧圈具有很好的柔顺性和钻缝能力,且便于收尾,能显著降低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栓塞密度,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于加省教授点评指出,对于此例病例中动脉瘤的填塞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逐步“蚕食”法,先选尺寸较小的弹簧圈,确保大部分能填塞;二是选用3D弹簧圈塑立体弯,确保瘤颈处能先成篮,再用小圈逐步填塞剩余部分。而在谈到弹簧圈的选择时,于教授表示,在年左右,那时还没有1.5mm和1.0mm的弹簧圈,现在我们拥有了Axium?PrimeES1*1mm的弹簧圈这样的利器,对于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致密栓塞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这也正应了今天会议的主题——“神兵力器,胜圈在握”。
02手术演示-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医院蒯东教授团队带来了有关分叉部动脉瘤单支架栓塞治疗的病例分享和手术演示。患者女性,59岁,体检发现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1周;于1月6日外院体检行头颈CTA提示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既往高血压病9年,血压控制可;糖尿病9年,未予规律监测及用药;年出现脑梗死,当时走路右偏,对症治疗后好转。查体无殊,NIHSS评分0分,mRS评分0分;诊断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合并颅内前循环及后循环的多发斑块狭窄;手术采用全麻下行基底动脉尖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采用Echelon-10微导管、Axium?PrimeFC成篮圈行单支架辅助栓塞术,手术顺利结束。
蒯东教授在复盘病例时指出,单纯栓塞要根据动脉瘤的瘤体和瘤颈比,如果是动脉瘤为宽颈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时,建议预留支架导管,以防后续栓塞不当可以释放支架补救。如果动脉瘤瘤颈较窄,单纯栓塞弹簧圈要保证弹簧圈导管的稳定性,尽量不要再栓塞过程中被弹簧圈顶出瘤颈。
针对破裂动脉瘤该如何选择弹簧圈这一问题,穆士卿教授指出,对于破裂动脉瘤,可以不致密栓塞,选择弹簧圈和未破裂动脉瘤没什么区别,主要还是根据动脉瘤瘤颈的大小进行选择。如果是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以选择稍小的弹簧圈;如果单纯栓塞或双微导管栓塞,选择比动脉瘤体大半个型号的弹簧圈,长度则根据动脉瘤大小进行选择,较大动脉瘤可以选择较长的弹簧圈,较小的动脉瘤可以选择较短或中等长度的弹簧圈进行栓塞。
03手术演示-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旁动脉瘤PED治疗
医院程光森教授团队带来了有关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旁动脉瘤PED治疗的病例分享和手术演示。患者为61岁女性,因“反复头痛2年余,加重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颅MRI+MR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旁动脉瘤;患者情绪焦虑,治疗意愿强烈。手术使用Pipeline?(PE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和cm中间导管。
程光森教授总结此病例时指出,就导管的稳定性来说,支架辅助有一定的难度;现在有了PED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辅助治疗,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要比以前更容易。第二枚支架顺利打开,落脚点在海绵窦胼胝段,达到术前预期位置,手术顺利结束。
#下半场#下半场会议由侯凯教授、何川教授和史怀璋教授共同主持。侯凯教授致辞表示,非常高兴和大家在线上相见,感谢美敦力公司提供的交流平台,希望本次会议能将最精彩的学术内容呈现给各位通道,也感谢本次参会专家分享的病例精华。何川教授致辞表示,首先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几大顶尖神经介入中心的专家,准备了非常精彩的手术,希望大家能通过本次多多学习、收获满满。史怀璋教授致辞表示,非常高兴年前还有这样的线上学术活动,美敦力一直是处于我们神经介入领域NO.1的位置,尤其是其经典的弹簧圈和PED支架。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产品强强联合,非常期待今天下午三个神经介入中心专家们的精彩表现。
04手术演示-不规则动脉瘤均衡填塞术经验分享医院喻博教授团队带来不规则动脉瘤均衡填塞的系列病例汇报。喻博教授通过录播病例展示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不规则动脉瘤均衡填塞的要点和心得。喻教授首先介绍了Axium?PrimeFC成篮圈和Pipelin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特性和优点。在阐述手术过程中,喻博教授指出,Axium?Prime系列弹簧圈柔软度高,能降低弹簧圈对瘤壁的压力,一旦成篮结实后,其优良的填塞性不会对成篮圈形态造成更不良影响。此外,喻博教授还对子囊栓塞方法以及未破裂带子囊的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动眼神经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喻博教授总结指出,技术、材料和理念是不断变化的;不规则或带子囊动脉瘤各叶尽量有圈,若子囊非常难到达,母瘤则应尽量致密填塞;选择合适弹簧圈和技术,为动脉瘤栓塞提供合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侯凯教授点评指出,喻教授提供的病例非常精彩。第一部分病例是关于不规则的破裂动脉瘤Axium?PrimeFC的使用,特别是周围有一些重要血管需要保护的动脉瘤病例,手术结果非常漂亮。第二部分病例是关于非常小的不规则动脉瘤,普通弹簧圈很难处理这类动脉瘤,而喻教授使用了超柔软的Axium?Prime系列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其良好的顺应性及可解脱性帮助实现动脉瘤的致密栓塞,可以看出Axium?PrimeFC成篮圈和Axium?Prime系列弹簧圈是对于目前我们神经介入中心处理一些复杂病例的提供的有力的武器。
何川教授在讨论环节也谈到自己的心得:我们是不能完全控制弹簧圈的,我们只能部分控制弹簧圈。很多形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弹簧管都有其特点,只要能扬长避短,就能合理使用,更重要的是把致匀致密和向心填塞等理念贯彻清楚。
05手术演示-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PED治疗
医院汪雷教授团队带来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治疗的病例分享和手术演示。患者女性,34岁,因“头痛头昏2月伴恶心1月”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体检正常。头颅DSA提示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选择Pipeline?Flex血流导向装置+弹簧圈辅助栓塞,手术难点在于保持眼动脉通常和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汪雷教授在复盘病例时指出,此病例为6.6×4.3mm的动脉瘤,采取疏松填圈策略,填至眼动脉以远,避免对眼动脉造成影响。近端在颈内动脉置入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起到重塑血管的目的。采用Echelon?10微导管塑S形进入动脉瘤腔。微导管要送到比较深的位置,如果位置较浅,则有可能会随着血流摆动掉出。Axium?PrimeFC成篮圈对瘤壁压力低,非常安全。
何川教授点评指出:本例手术完成得非常漂亮,用比较短的支架非常精准的让开了脉膜钳,尾端的处理恰到好处,支架打开得非常好,选择的弹簧圈也很合适,导管塑形良好。
06手术演示-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栓塞术
河北医院侯凯教授团队带来有关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病例分享和手术演示。患者女性,64岁,主诉因偶然发现动脉瘤15天入院;既往高血压4年,自诉血压控制可。查体神清语利,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评估:GCS15分;Hunt-Hess0级;诊断为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CTA示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瘤颈相对较宽,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侯凯教授在病例汇报中分别谈到了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优点,最后结合实际考虑,选择了Axium?PrimeFC成篮圈联合Axium?Prime系列弹簧圈辅助栓塞。手术结果非常成功。
此外,侯凯教授在复盘病例时总结指出,此例病例最初造影评估考虑球囊辅助栓塞,但球囊的缺点在于,如果血管穿支情况不佳,用球囊辅助栓塞时可能会照成缺血,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永久的神经系统症状。为了避免出现这一问题,我们使用了FC成篮圈,FC的成篮性比以往我们所使用过的任何一个圈的成篮性都要好,除成篮稳定之外,还具有很好的顺应性,在不规则动脉瘤中也很适用。FC对于瘤颈略宽以及周围有重要血管的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优势。
喻博教授总结指出,今天的主题针对一些需要良好成篮的动脉瘤栓塞,这几个病例均体现了FC的比较稳定的成篮形性,对于非支架辅助的动脉瘤是非常重要的。Axium?PrimeFC成篮圈联合Axium?Prime系列弹簧圈这一组合解决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对于急诊动脉瘤。
精彩瞬间此次手术直播会议汇聚了国内神经介入领域的众多专家,专家们从实际出发解决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现各自的丰富的临床技术,分享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分享医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激发了术者更深的探索热情。此次“神兵力器胜圈在握“——首期美敦力手术直播专题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助力推动神经介入治疗治疗的发展和普及,惠及更多患者。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短视频”功能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容,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