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汪雷JasperSS弹簧圈在颈内动脉眼动
TUhjnbcbe - 2022/6/3 10:50:00

■术者寄语

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的神经外科治疗具有挑战性。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传统外科夹闭治疗创伤大。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及材料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首选介入治疗,尤其是颅内多发的、微小的眼动脉段的动脉瘤。由于颈内动脉虹吸弯及动脉瘤方向的多样化,导致治疗过程中微导管到位困难,且往往到位之后,导管的稳定性差,栓塞过程中一旦出现“踢管”,手术过程将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对于弹簧圈的柔软性有更高要求。

本期「嘉介谈」邀医院汪雷教授展示Jasper?SS弹簧圈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精彩不容错过。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3个月前于我院门诊体检行颅脑MRA示:左侧颈内动脉C5段小囊状突起,考虑动脉瘤。门诊以“颅内动脉瘤”收入我科。

查体

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术前DSA显示左侧眼动脉动脉瘤,大小为3mm*4mm。

治疗经过

诊疗计划

计划: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6F导管

微导管

微导丝

Jasper?SS弹簧圈4mm*12cm、3mm*10cm

EP4.0*23

术前造影

工作角度造影

手术过程

1

微导管到位。

2

填塞首枚Jasper?SS4mm×12cm弹簧圈成篮。

Jasper?SS4mm×12cm填塞完成后术中造影。

3

填塞Jasper?SS3mm×10cm弹簧圈收尾,对微导管的影响较小,整个填塞过程满意。

4

术后即刻造影。

病例小结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被称之为“不定时炸弹”,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但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致残率较高,目前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另一种是介入治疗。随着介入材料及技术的进步,后者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流方式,其具有创伤较小,技术成熟,操作方便,平均住院时间短,并发症率低,治疗效果满意等优点,已被神经介入医生及大部分病人所认可与接受。

眼动脉瘤由于创伤大、手术难度更高,临床首选血管内治疗。

眼动脉段上壁的动脉瘤,栓塞微导管超选到位困难且不易稳定,介入治疗中一旦出现踢管,后续工作将变得非常困难。

Jasper?SS弹簧圈展现出了非常优秀的柔顺性,栓塞过程中不易“踢管”,可以选用更长的弹簧圈,在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同时,又增加了动脉瘤栓塞的致密性,降低手术费用。

术者简介

汪雷

医院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脑血运重建与脑缺血学组第一届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神经专科联盟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20年余,主要从事脑、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介入及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慢性闭塞的复合开通手术。脑血管疾病介入加手术年治疗量余例,在省内位居前列。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雷JasperSS弹簧圈在颈内动脉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