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断
那如何诊断UIA,如何准确判断它是否有风险呢?
随着影像学的迅速发展,非侵袭性、高清晰度的MRA、CTA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对于动脉瘤的敏感性即发现率,MRA可以达到70%以上,CTA在80%以上,动脉瘤越大,敏感性越高,最高可以超过95%;特异性即确诊率,MRA可以达到75%,CTA在85%以上,但是对于微小(3mm)动脉瘤的敏感性,以及条件不佳(痉挛或多发斑块等)血管的特异性还是有所欠缺,但作为筛查手段已是足够。
DSA是动脉瘤诊断的终极武器,我们称之为“金标准”,它是一种微创的、低风险的检查性手术,所以不推荐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只有当MRA或CTA发现明确病变甚至可疑病变时,才有必要进行DSA检查,以获得更加准确、翔实的UIA信息,指导进一步诊断,拟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三.治疗UIA一旦决定积极干预,我们的治疗方案是怎样的呢?
治疗手段包括开颅夹闭术(图5)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图6),两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差别不大,只是短期的残死率开颅夹闭要高于介入栓塞。但无论实施哪种手术方案,UIA的预后要远远优于破裂动脉瘤。
(图5-A示动脉瘤夹闭的显微镜下影像)
(图5-B示动脉瘤夹闭)
1.开颅夹闭术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通过开颅暴露动脉瘤,用动脉瘤夹在瘤颈处夹闭隔绝动脉瘤与血管(图5),阻断血流进入动脉瘤,降低出血风险。该术式曾经一度是动脉瘤治疗的金标准,但是随着血管内治疗材料和技术的飞速进展,开颅夹闭术逐渐让出头把交椅,作为血管内微创治疗的备选方案。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是影响夹闭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患者年龄越大、动脉瘤直径越大、动脉瘤位于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相比较前循环(颈内动脉颅内段),夹闭手术的风险越大,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所以对于高龄患者、直径较大以及后循环的UIA,我们更倾向于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划横线的具体部位解释请自行百度或咨询医师)。(图6示动脉瘤栓塞的全过程)
2.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新兴、微创的治疗方式,在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就相当于在袋子里装绳子,要用弹簧圈占满动脉瘤(图6),阻挡血流的进入和对动脉瘤的冲击,以降低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概率。该术式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俄罗斯人开创了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的先河(第一次“登月”也是前苏联人,看来老毛子还是比较厉害的)。早期,由于栓塞材料(只有进口的弹簧圈,很硬不柔软,费用也较高)的限制,很多动脉瘤不适合介入栓塞,很多患者也承担不起高额费用,所以那时开颅夹闭术还是主导。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更柔软更小的弹簧圈层出不穷,国产的也很不错啦)和辅助栓塞材料(球囊见图7、支架见图8)的不断推出和广泛使用,加之国人的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70%以上(一些国内较大的医疗机构可以达到90%以上)的动脉瘤都可以通过血管内介入栓塞获得微创治疗,特别是针对UIA,以及高龄或不能长时间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俨然已成为动脉瘤,尤其是UIA的首选治疗方案。(图7示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示意图)
(图8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示意图)
总结一下,对于之前提到的UIA高危人群,有必要行MRA或CTA检查,当检查有阳性发现或者可疑病变时,DSA检查势在必行,以获得具体、准确的UIA信息。一旦决定了对UIA行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首选方案,创伤小、并发症低、恢复周期短的优势明显,条件不允许行微创治疗时,可以考虑行开颅夹闭术,远期的治疗效果与微创治疗无明显差别。以上所有建议均来自专业人士,有相关问题请详细咨询脑血管病专科医师。
*,毕业于第四*医大学,医学博士,现为空*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血管病,以及颅内、颈部血管狭窄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和急性脑梗塞的血管内治疗与相关研究。中国医师协会陕西省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委,西安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委,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承担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一项;全*“十一五”*事医学重点课题主要研究者,合作参与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课题各1项,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