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杏林春暖医院成功运用双微导
TUhjnbcbe - 2021/8/26 22:44:00

近日,医院脑病科成功实施一例全麻下运用双微导管技术弹簧圈栓塞后交通动脉瘤。

据脑病科诊疗组组长钟立伟介绍,患者今年51岁,因头晕伴恶心呕吐1小时由急诊转入脑病科。经过完善头颅CT及CTA等医学影像等检查,患者被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系左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至。

据了解,颅内动脉瘤治疗一般有开颅手术夹和介入栓塞治疗两种方式,考虑到该患者后交通动脉瘤瘤颈相对较宽,单纯弹簧圈栓塞手术难度相对较大风险较高,并且患者胃肠功能差加上术后口服抗血小板药反应重,运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相对安全易行。

经过会诊讨论,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副院长、脑病学科带头人宗志涛带领诊疗团队,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成功为患者实施全麻下行双微导管技术单纯弹簧圈栓塞后交通动脉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小科普

颅动脉瘤(小鼓包)勘称“颅内定时炸弹”

说是“瘤”,其实和平时听到的肿瘤两码事。通俗来说,就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某个“薄弱点”在血流冲击下,因为压力不断增大,形成了一个小鼓包,大小、形状各有千秋,小的不到5毫米,大的比1元硬币还大。好多人还不止长一个,仿佛脑子里长满了包,许多患者甚至感受不到任何异常。

脑动脉瘤夹闭术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弹簧圈为代表的介入栓塞疗法发展成熟并广泛普及。只要在腹股沟部位做小一穿刺,插入一根导管,就可以将柔软的弹簧丝顺着股动脉送抵脑动脉瘤,释放形成具有封堵性的弹簧圈,防止血液继续流入瘤体。

脑动脉瘤栓塞术

随着血管内技术的日渐成熟,尤其是支架辅助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现在连巨大的脑动脉瘤都不再是悬在医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自年英国一位医生完成第一例用肌肉包裹动脉瘤的手术以来,脑动脉瘤的疗法发展已有近90年历史。从简单结扎,到包裹,再到夹闭,从“填坑”到“重新铺路”,科技的力量令可怕的疾病褪去神秘面纱。但这也不禁让我们畅想,说不定有一天,会涌现出更丰富多样的疗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文字/摄影钟立伟编辑/胡敏审核/温小荣▼往期精彩回顾▼医院医院*建工作座谈会分享经验医院成为国家中医紧急救援基地联盟副主席单位江西省中医肾病临床医学研究医院揭牌成立!副省长孙菊生一行莅临医院调研指导中医药工作全省唯一!医院获批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医院立足中医特色服务百姓健康——医院开设门诊综合治疗区!

》服务号《

预约挂号

1
查看完整版本: 杏林春暖医院成功运用双微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