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小危害大
警惕脾动脉瘤
脾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多发生于女性,尤其是多次妊娠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先天性、动脉硬化及外伤炎症等有关。脾动脉瘤患者多无症状,大多数患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当动脉瘤破裂或急性扩张时会出现明显腹部疼痛或牵涉腰背部疼痛。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会造成腹腔内大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号称血管里的“不定时炸弹”。
近日,我院血管外科收治了2名脾动脉瘤患者,在徐清华主任医师带领的血管外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成功为2名患者实施了介入弹簧圈瘤体栓塞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均顺利出院。
患者1:陆某某女,72岁,因“左上腹不适一年余”做腹部CT检查发现脾动脉瘤。徐清华主任认为介入治疗的难点在于患者脾动脉走行弯曲度大,弯数多,就像盘山公路一样,有的弯度甚至达到度,可能给术中导丝导管的通过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但是仍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病人家属沟通后最终还是决定迎难而上,选择介入下弹簧圈栓塞治疗。
患者的术前血管CT检查,见下图:
动脉瘤位于脾动脉远端近脾脏(绿色箭头示)
放大后见脾动脉迂曲明显(蓝线标示)
术中导管导丝行进困难,几经周折进入动脉瘤体,顺利填塞。患者2:钱某某女,73岁,同样因为上腹部隐痛来院就诊,CT结果提示脾动脉瘤,转到血管专家门诊就诊。徐清华主任认为可优先选择介入治疗,并给患者详细介绍了治疗方案,遂收住院并实施了介入手术。
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最好在动脉瘤破裂之前进行医学干预。原先脾动脉瘤的治疗主要为传统外科手术,动辄需要切除脾脏,手术难度大、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传统手术已逐渐被介入治疗替代。
介入治疗具有高效、低创伤、低痛苦等优点,最常用的介入治疗就是在DSA下通过导丝导管用弹簧圈将动脉瘤栓塞。弹簧圈塞入瘤体内后,减小了动脉血流对膨大薄弱的动脉瘤血管壁的高压冲击,从而杜绝了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患者只需局部麻醉,术后即可恢复正常饮食。
关于血管外科我院普外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血管外科成立于年,现设立于普外科一病区,经过10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本地区唯一血管外科专业学科。
科室对各种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经验,常规开展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内脏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的手术及腔内治疗。
目前科室开展的诊疗项目已涵盖所有外周血管疾病,有多项科研项目填补了我市在血管外科领域的技术空白。
徐清华主任医师
现为我院普外科副主任、肝胆胰血管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江苏大学临床教学副教授,担任江苏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四肢动脉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部分青年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压力学组常委,医院学会肝胆疾病精准治疗委员会委员,常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州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州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胆胰学组委员。
擅长肝胆及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在SCI、国家级和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常州市“工程”培养对象、常州市青年医学创新人才、溧阳市拔尖人才、溧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专科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文字:张俊
图片:普外科一病区、余琛
编辑:刘玲
校对:徐清华
审核:杜洪宇陆伟芬
邮箱:lysrmyy_y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