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经验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及治疗
TUhjnbcbe - 2021/3/25 8:44:00

冠状动脉瘘(coronaryarteryfistula,CAF)是冠状动脉和其他心血管结构之间的异常连接,未经正常冠脉循环而流入其他心血管结构中。可先天形成,亦可后天因某些其它疾病获得。医院李侨教授在年四川省冠心病介入沙龙暨复杂冠脉病例演示会上,对该病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流行病学与常见病因冠状动脉瘘主要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先天性: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中,冠状动脉瘘约占一半;冠状动脉瘘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二,在血管造影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是在先天发育过程中出现。后天性也称获得性,主要分为三种:疾病相关(急性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肿瘤等);医源性(PTCA、CABG、心脏移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心内膜活检等)以及创伤性(贯穿伤及非贯穿伤)。冠状动脉瘘的病例生理及诊断冠脉窃血、缺血、粥样硬化、湍流导致的血栓形成以及慢性容量超负荷是冠脉瘘的病理生理基础(图1)。分流会造成心脏负荷增加,心脏扩大,导致心衰;窃血会造成心肌灌注不足,导致心绞痛;另外,罕见情况下,猝死也可能是冠脉瘘的第一表现;细小冠脉瘘无重要临床意义。冠状动脉瘘的初步筛查,可使用超声心动图,可发现明显增粗的瘘道和瘘口的异常血流,且可发现继发改变和合并的其它畸形,但细小瘘易被忽略。心脏/冠脉血管CTA可发现绝大多数的瘘,同时通过三维重建,可充分评估解剖特点、有无瘤样扩张,为治疗方案设计打下基础。冠状动脉瘘诊断的金标准则是心导管检查,可明确诊断与进一步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的治疗原则冠状动脉瘘治疗的目的并不是封堵,而是预防猝死、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心衰风险。对于巨大或中型瘘,无论有无症状都需进行冠状动脉瘘的关闭。对于小瘘,若伴有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等症状需进行冠状动脉瘘的关闭;小瘘伴有瘤样扩张形成,有破裂、心包填塞等并发症风险也需进行冠状动脉瘘的关闭;小瘘伴有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及心室扩大、血管内膜炎等并发症也需进行冠状动脉瘘的关闭;若细小瘘无症状,也无并发症,随访观察指征即可。台湾学者在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变得更加容易,大多数的微小冠脉瘘患者是无症状的并且可能自发闭合。这篇文章对15年间名患者进行了回顾,平均随访时间43个月,其中37名患者经历了自发的闭合,占总例数的30%;在先天性冠脉瘘和获得性冠脉瘘的组别之间存在着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获得性冠脉瘘的自发闭合可能性更高。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以及冠脉瘘分流终点与是否更有可能发生自发关闭没有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瘘的有创治疗手段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与介入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根据不同分型(图2)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A型不需要心肺转流,在心外膜上,结扎点位于起始部远端的瘘管维持正常分支血流;B型则需要使用心肺转流,在瘘的终点区域,通过在管腔内进行荷包缝合,在毛细血管前将瘘口结扎。介入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单纯性、终末支单瘘口者,年龄较大者或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手术风险较大者,材料可选择弹簧圈(瘘道内径﹤2mm)、PDA/Plug封堵器(瘘道直径较大者)等。冠脉瘘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评估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1、合并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瘘道极度迂曲、瘘道远端有重要冠脉分支者不宜行封堵治疗。需要充分结合前期影像学资料进行解剖评估和手术方案设计。2、封堵器在释放前应注意是否影响到心肌供血,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心电图(术中可用多导联监护仪),有无ST段异常改变,这些十分重要。3、术后预防冠脉内血栓形成,目前术后的抗栓策略尚无定论,目前一些证据及经验倾向于选择以下方案:A.双联口服抗血小板药物6个月+单抗6个月;B.使用抗凝治疗1年。介入封堵或外科手术治疗后总体预后较好,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差异。术后1月复查心脏超声十分重要,对于仍有症状或残留结构异常者,密切随访6-12月一次,此后2-3年一次,终生随访。总之,临床医生在治疗此类疾病时,术前需仔细进行影像学评估,制定手术方案及预案。严格把握介入治疗指征,选择记忆合金封堵器的效果较好,封堵部位选在瘘道最狭窄处,保证封堵器的稳定性,合并动脉瘤的可考虑在瘤体出口、入口均进行封堵;封堵部位远端需要确保没有重要冠脉分支。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肌梗死、血栓及心包填塞等。患者远期预后有待更多评价,终生规律随访,终生预防和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随访冠脉风险、栓塞风险、瘘口再通风险等,抗栓方案目前仍为经验性的。

来源:西南复杂冠脉介入俱乐部

延伸阅读

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心肌损伤6大标志物最全解读

老张这样的患者,相信你也会遇到一图读懂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挑战心电图,你的判断正确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验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