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他山之石以咽痛为首发症的颈内动脉瘤一例
TUhjnbcbe - 2021/3/13 20:47:00

万贝贝胡乐农徐志伟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摘要

咽痛为耳鼻喉科常见临床症状,一般以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蜂窝织炎及肿、急性会厌炎等多见。

患者男,69岁,主因“咽痛1周”于年10月3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患者人院前1周进食时突感咽痛,发现咽部出现血泡样改变,自行用细针戳破血泡后好转,数分钟后发现咽腔再次出现血泡样改变,继续自行戳破,但未见明显好转,咽痛加剧。

人院前3d于外院就诊,予口服抗生素(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诊“扁桃体周围胺肿”收人院。

人院查体:左侧扁桃体周围黏膜充血肿胀,软聘隆起明显。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病史及查体考虑扁桃体周围肿,但穿刺后未见明显胀性分泌物,引起高度警惕。

立即行口咽部平扫+增强CT,提示左侧咽旁间隙见大小约2.9cm×4.5cm×8.0cm团块灶,边缘见多发斑点状钙化,内密度均匀,边缘不清(图1)。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密度与邻近动脉相仿,病灶后缘与颈动脉相连(图2)。

静脉期病灶密度与邻近静脉相仿,左侧口咽及喉咽腔受压,周围脂肪间隙清晰,翼外肌外移(图3)。

颈部CT血管造影(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烦外段(寰椎平面)见巨大囊状突起,左鼻咽部、左扁桃体受压移位(图4)。

立即于血管外科行颈内动脉支架植人术,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生命体征平稳,出院后复查头颈动脉CTA提示管腔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征象(图5)。随访30个月无异常。

?讨论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发病率在外周血管瘤中为0.4%~4.0%。颈动脉分叉处是其多发部位。早期文献显示颈内动脉瘤与结核、梅*、血管局部感染存在相关性。

近年有报道提示颈内动脉瘤大多继发于高血压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医源性损伤外伤以及血管先天性病变也是形成颈内动脉瘤的重要因素。

其他病因包括纤维肌肉发育不良、马方综合征、恶性肿瘤放疗等。研究发现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造影和移植等易引起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是由动脉受损伤后血液堆积于筋膜间隙,造成血肿,最后机化形成纤维组织外层而造成,多皇类圆形,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为葫芦状或水滴状形态。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有时比较隐蔽,大部分患者因发现颈部或咽旁搏动性肿物而就诊,若瘤体较大产生局部压迫症状,如压迫N~VI颅神经、食管、气管等引起Honer征、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声音嘶哑等症状。

瘤体局部肿大明显的患者一般就诊较早,动脉瘤一旦破裂或血栓形成,极易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必须早期进行手术干预。

手术治疗目的是解除瘤体压迫及破裂风险,预防血栓脱落。颅外段颈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

国内文献报道有患者表现为垂体功能减退,或者以鼻出血为首发症状;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钠血症。

国外曾报道1例4岁患儿表现为发热、咽痛、右侧扁桃体周围隆起、张口受限右耳有血性分泌物流出;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低、白细胞增多;

超声显示位于右侧颈外动脉附近的大而清晰的低回声病变,部分部位有快速流动的内回声,提示动脉瘤血栓形成;增强CT报告为动脉瘤,腔内血栓充盈右侧咽旁间隙;患儿经手术治疗后平稳出院。

本病例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能疏忽大意,尤其是软腭隆起明显、提示咽旁间隙占位的病例,需完善增强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若此例患者当时未按常规先行细针穿刺,而是直接行切开排脓操作,后果不堪设想。耳鼻咽喉科医师要对此类疾病有全面认识,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山之石以咽痛为首发症的颈内动脉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