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聂大爷平常身体非常硬朗,还计划着与朋友结伴去旅行。正当大家热火朝天地准备时,聂大爷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伴随恶心、呕吐等。害怕耽误旅行,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左侧大脑前动脉瘤,并且病情危重。听到这一噩耗,全家人都不能接受这一事实。
旅行是去不成了,但病情不能耽误。聂大爷女儿经熟人介绍,到我院介入血管外科就诊。
鉴于患者动脉瘤长在后交通支血管主干上,瘤体小,瘤颈宽,弯度大,出血量大,手术稍不慎将导致载瘤动脉闭塞;若动脉瘤破裂,后果不堪设想等多方面因素,介入血管外科主任许顺驰及其团队反复研究患者微创手术方案。
“真是病来如山倒,平常那么健康的一个人,居然一下子病得这么严重,”聂大爷女儿一听完医生病情,当即就哭了起来,“许主任,您一定要救救我父亲……”
“你放心吧,许主任做这类手术很厉害,要相信医生,配合医生……”看到聂大爷女儿无助的表情,另一位患者家属忍不住安慰道。
介入血管科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麻醉专家的配合下为聂大爷行左侧后交通动脉栓塞术。经过术前的精心准备及术中应急预案,手术非常成功,成功拆除这一“定时炸弹”。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自介入血管科开科以来,平均每年独立完成颅内动脉瘤手术30余例,无术中死亡,是省内仅有的几医院之一,无论在手术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专家解说“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异常膨隆,多位于动脉侧壁、动脉分叉处或动脉顶端。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动脉瘤未破裂时常无症状,破裂时则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的相应症状。
患颅内动脉瘤病人,平时症状可能不太明显,但决不能忽略头疼,主要表现在一是为固定性头疼;二是常伴有眼部周围疼痛。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常表现为剧烈头疼、呕吐,严重者昏迷等,发生上述症状,家人应医院诊治。
许顺驰
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血管病健康与评价管理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本专业工作10余年,已累计完成各类血管介入、肿瘤介入手术多例,尤其对血管性疾病诊治积累比较丰富经验,擅长于各类血管性疾病腔内介入治疗及实体性肿瘤等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在狭小的头颅空间内,张荣伟小心翼翼地将肿瘤与血管分开,凭借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为患者切除一颗鸽子蛋大小的肿瘤。术后30分钟,患者就恢复清醒。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张荣伟又带领团队为一名紧急入院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商讨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从手术室中走出来时,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
这是山东省立三院神经外科主任张荣伟的一天。自从7月担任省立三院神经外科主任后,省立三院神经外科的技术实力、诊疗水平不断取得新突破,短短一个月就成功开展高难度手术40多例,涉及脑垂体瘤、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功能神经性疾病、癫痫、帕金森、脑外伤、脊柱脊髓肿瘤等疾病。
这是一份亮眼成绩单,也是省立三院神经外科开启蓬勃发展路程的新起点。
新起点
两例高难度手术意义重大
7月2日,刚刚上任省立三院神经外科主任的张荣伟,就带领团队先后为两位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实施手术,从上班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结束工作,连续工作20个小时。这对于身体来说是一种巨大挑战,但也是磨合队伍、锻炼团队、提高水平的一个极好机会。
其中一位患者患有岛叶胶质瘤,病情不稳定,随时可能恶化。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以浸润性生长、术后易复发为临床特点。岛叶为大脑深部皮层的一部分,该部位胶质瘤周围有重要脑功能区(语言、思维、记忆力等)、侧裂血管、豆纹动脉及内囊(重要中枢神经中继站,损伤可致患者偏瘫)等重要结构,手术成功与否非常考验神经外科医生的“刀功”。
在为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做好周密的风险评估预案后,7月2日,张荣伟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张荣伟凭借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艺,和副主任殷长江一起带领着团队,历经7个多小时,成功切除了一颗鸽子蛋大小的肿瘤。术后30分钟,患者就恢复清醒,身体功能得到了完整保护,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从手术台下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此时一位同样病情危急的前交通动脉医院。患者闫先生2年前被诊断患有“前交通动脉瘤”,当初因为手术风险高、难度大,迟迟未进行手术。这一次是在咳嗽后忽然倒地昏迷不醒,被家人送到省立三院就诊。
脑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闫先生的动脉瘤从2年前的1.4公分增长到了1.8公分,并且已经破裂。如此已破裂的大型动脉瘤伴有多种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病,患者已命悬一线,手术治疗迫在眉睫!
张荣伟缜密评估了闫先生的病情,这例动脉瘤瘤基宽,累及双侧大脑前动脉,无法介入支架栓塞,只能开颅夹闭。当张荣伟带领神经外科团队再次站在手术台时,已是深夜。克服了身体和精神的疲劳,张荣伟与团队密切配合,经过5个小时,顺利拆除患者脑袋里的巨大“定时炸弹”,瘤体直径超过2公分,比造影显示的更大。凌晨3点,手术结束,不久患者顺利苏醒,没有神经功能缺失,术后当天上午即转回神经外科病房。
虽然身心俱疲,但张荣伟和他的团队同事们心里都清楚,如此顺利地完成两例高难手术,这在省立三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意义。
新突破
对病症实施“精准打击”
3个月前,在济南从事装修工作的王先生突发“左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经过脑出血血肿清除手术得以保住性命,但遗留右侧肢体偏瘫。7月23日在康复治疗期间,患者再次突发癫痫,紧急复查颅脑CT显示:左侧外囊区又出现了脑出血,由于脑出血量约15ml,暂时没有影响到尚能活动的左侧肢体。
张荣伟查看病例后认为,患者颅内血肿虽然量比较少,但会对颅内本已遭受第一次脑出血破坏的脑组织形成压迫,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血肿周围水肿的逐渐加重,血肿周围正常脑组织功能会越来越差,左侧肢体也可能瘫痪。经讨论后,张荣伟决定为患者采用更为微创、精准的治疗方式——立体定向导航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中抽出颅内血肿约6ml,术后给予尿激酶血肿腔冲洗1次,术后第二天复查颅脑CT显示颅内血肿已基本完全清除,周围脑组织保护完好。
张荣伟介绍,立体定向手术类似于我们常用的GPS导航系统,对颅内疾病治疗能做到“精准打击、完全歼灭”。术前精准定位血肿的中心位置,计算到达此处的最佳路径,用很细小的穿刺针抽刺血肿。此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能够达到极致的微创化,顺利条件下,术后观察3-4天左右即可转至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为患者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脑部神经丰富,稍有闪失就会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对医生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而在其中,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是神经外科最为精细的脑血管手术,对术者的手法和经验要求尤其高。
7月8日,神经外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济南商河41岁的齐先生10多天前突发“急性脑梗”,医院住院治疗10余天,病情没有缓解。后来慕名找到张荣伟求诊,最终确诊得的是一种名叫“烟雾病”的脑动脉畸形。
“烟雾病”(Moyamoya)是由于正常的脑动脉血管狭窄闭塞,脑组织靠“烟雾状”脆弱的异常血管供血,以反复加重的脑出血或脑缺血疾病为表现,病情不断进展,产生严重的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张荣伟特别提醒,如果年轻人突然出现脑梗塞、脑出血等症状,有可能是烟雾病,应提高警惕。
7月27日,张荣伟为患者实施了“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前右上肢0级肌力,术后恢复到了III级。该例手术的顺利完成,也标志着省立三院脑血管亚专业的技术能力迈上新台阶。
新目标
一个奋力起舞的年轻团队
7月17日,山东省立三院医疗综合楼正式启用,医院跨越式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标志符号。而对于对省立三院神经外科来说,此时迎来我省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张荣伟教授作为领头人,也是具备了振翅飞翔的基础。
“我这个年龄,已经进入职业末期,我来到省立三院神经外科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从人才、技术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帮着建设一支成熟的神经外科团队,从而能让更多患者选择和信任。”张荣伟的目标严谨务实。
张荣伟非常重视科室医生的成长,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每周二固定学习交流会、高年资医生带低年资医生、轮流授课、写工作日志等方式,潜移默化地促进科室人员能力提高。除此之外,还会通过外出培训、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让大家走出去开眼界,学技能。张荣伟说,神经外科医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对技术水平要求极高,而这一切必须靠精益求精的态度、日积月累的手术经验和不断总结学习才能实现。
虽然目前距离科室目标还有差距,但张荣伟对团队有着十足的信心。随着省内首家昏迷促醒中心的成立,神经外科复合手术室的投入使用,省立三院神经外科正在张荣伟带领下,在“刀尖上”奋力起舞,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张荣伟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年7月入职山东省立三院神经外科,任神经外科主任。擅长颅底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有近百例脑干肿瘤手术经验;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切除,尤其是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治疗具有独到技术优势,有千余例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经验;岩斜区脑膜瘤及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开展的急诊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术,挽救了数百名危重患者生命。开展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外科治疗帕金森病有两千余例的临床经验。
坐诊时间:周三全天
来源:《人口健康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