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题
十万大山的广西,我只看到几千座,比较遗憾。关键是这次在广西从北至南穿行走的是东部,绕开了西部的多山地带,偷懒了,所以应该遗憾。
当天的行程
日期:年2月16日,星期二。
路线:从山口镇出发,不知不觉就进入到广东境内,在雷州半岛南下,到达雷州市。
里程:.8公里,累计公里。
累计经过县市:个
所见
早晨刚出小镇没走几公里,看到路旁一排王棕,这预示着什么呢?
预示着会有事情发生。
晓得了,来到了广东,怪不得他们把这棕榈树叫霸王棕。这两广就是两广,一家亲不论你我。以前经过各省份,中间都有个标识牌,“欢迎到××省”,但在这没有。只有这样一个方尖碑。看到这几个字,我才明白广东为什么这么发达,一直做着我国经济的扛把子,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只要你有双手,撸起袖子,转动脑筋,想办法搞到猫就行。不管你是抓、掐、抢、打、拍,关键在那只手。
广东也有农垦,这里盛产橙子。
热带气候,充足的阳光加持,海风的抚慰,成就了口味独特的红江橙。
看看这里的耕地,搞得相当规整。
虽然这里距离珠三角还有几百公里,但公路两旁已然工厂林立,看来广东的GDP可不都是珠三角贡献的!
已到雷州半岛,这里也是革命老区。
这玩意儿挺有意思,两个省之间没做标记,两个县的关系却撇得非常清楚。
革命老区村庄在这里确实不少。
这里的农垦也现代化了,搞成产业园区。
雷州半岛可是纯热带啊,这就是标志。
呼呼悠悠就到了雷州市。我以为这是个大城市,其实是一个县城。这里的宾馆超级贵,理由是春节,涨价%。我出去吃饭,回来发现。各种广告卡片,啥情况?
骑记:广西本纪
冬游广西,不一样的体验。电视里经常能看到广西的城市广告,气候温暖,美景连连。所以,咱从桂林入桂,开始广西的冬游。
这一次在广西走的路线比较有意思,从中部贯穿南北,从龙胜县开始一路南下到北海,途经桂林、来宾、柳州、南宁、钦州、北海,基本是广西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南柳桂经济走廊和北部湾大区。
虽说广西号称十万大山,但比起云贵高原的大山脉,这里的山只能算小山。所以这里还算是比较平坦的,地理位置还偏南,比云贵那边的自然条件好很多。一路骑过来,感觉广西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强,县城和小镇的繁华程度比起云南和贵州要差的多。在云南,即便是很偏远的澜沧江沿线和南部边境地区,小镇也是一样的繁华,人口众多,商户繁荣,关键还有很多宾馆可以住宿。但在广西沿途经过的小镇,则不那么繁华,规模普遍都很小,这里地势还算平坦,所以小镇的发展不受地理条件的影响,感觉有些奇怪。经过的县城,建设水平比起云贵那边差一大截。这里自建房屋比较多,不像云南那边到处是大型社区,这里的县城会零星矗立几个高楼,显得与城市整体风貌格格不入。
然而,经过的几个大型城市,各个都很水灵。桂林因发展旅游,市区建设没有提速,但在南部建的新城也已初具规模。南宁和柳州,自不必说了,全省经济总量排名前两位,城市相当漂亮,都有轨道交通了。南部的钦州和北海借北部湾开发的东风,扎扎实实的把城市扩充了一番,规模也很大。就连GDP全省排名垫底的来宾市,也遍地高楼平地起,一派欣欣向荣。
因为一路骑过来的都是广西的经济重镇,所以沿途的大城市对人口具有很大的虹吸效应,人口往中心城市集中在全国都是一种趋势,这里也不例外。所以,这些中心城市建那么多高楼,也应该是奔着需求去的。另外,广西毗邻广东,珠三角吸纳了大量的广西劳动力。虽然广西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也很大,但相比云贵,这里少数民族的同化和开放程度要高一些,所以大量人口外流到珠三角。每年春节的摩托大军非常壮观。今年因为疫情控制,没有赶上。因为人口外流,加上大城市的虹吸,所以这里小镇和县城人口不那么多,各项设施自然也就不那么需要了,没落在所难免。
整体上,广西还是比较落后的,其中一环就是基础设施,尤以公路建设最为短板。这咱绝对有发言权。在广西咱走过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以及田间小路。整体路况跟云南差不多,路面情况不好,远差于贵州,而且路网还不是那么完善,缺乏整体的路网思维。比如,柳州到来宾,两个地级市,直线距离80公里,没有高山阻隔,估计修路的花费不会太大。但可是,却没有,只有那崎岖的乡间小路,加上一段田间野路,据说很多司机都被导航导到那里,可能是让他们体验一下原始越野的快感。但不适用咱,快感没来,车胎被扎了。
还有那曾经红火爆炒的北部湾,钦州和北海,路况也差的一塌糊涂,在沿海平地上竟然能找到曾经穿行中老边境公路那种崎岖的感觉。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这个道理贵州搞明白了,所以这几年贵州发展速度噌噌的。云南最近也明白了,在那最难啃的山区吭哧吭哧修路呢。广西不知道整明白没有?不过一路上没看到几处修路的痕迹,只看到一条国道在加宽,而且北部湾三港的吞吐能力也不咋地,一路上没看到一个集装箱车路过,很是奇怪。你走在上海、天津的路上,不时都能看到那半挂式集装箱车,但这里除了遍街盖房子,没车啊。
相比云南和贵州,同为西南省份的广西地理位置好得多,地势平坦,还有出海口。当年为了支持其发展,把北海以西的海岸线从广东划给广西了。但这出海口的牌广西并没有打好。虽然北部湾开发炒了几十年,外接东盟成了广西的名片。但到现在,能看到的遗迹是南宁遍街跟东盟相关的高楼,以及沿途零星的建筑,无它。北海和钦州蹩脚的交通,也说明这种还是在口号层面的开发,并没有多大的实际获益。
其实,广西缺乏的是一个邻居,便捷的交通动脉,更缺乏外向型观念。北部湾的出海口挨着越南,这个邻居比较穷,要是挨着美国,估计早就干过珠三角了。邻居不争气,咱没办法。但交通滞后也严重制约广西的出海口功能。云贵川渝这几个省市最便捷的出海口就是北部湾,没有便捷的交通,出个毛呢。云南的香蕉一路开过来,早就颠碎了,更不用说时间问题了。川渝的出海通道一方面有长江黄金水道,另一方面其出海大多选择了湛江港,为啥绕远呢?交通方便吧。所以,交通制约的问题刻不容缓,亟需解决,但首先必须应该解决观念的问题,观念不转,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