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勒·柯布西耶柯布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作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的朗香教堂、萨福依别墅、马赛公寓留香于世,"fivepointsofarchitecture"对于现代建筑影响深远,甚至他在家具设计上的造诣都广受称赞。但是唯独在规划界,他的激进主义收到了广泛质疑。无论是“光明城市”还是“现代城市”都由于过于乌托邦化或者过于集权主义(dictatorship)受到了规划界的强烈抨击。JaneJacobs称他的城市是“缺少人性的”(inhuman),PeterHall在《明日城市》中更是直言柯布是个魔鬼;柯布幻想的炸毁夷平巴黎再重建光明城市的想法(幸亏没有实施)更是被主流规划界嗤之以鼻了很多年。
柯布深深痴迷于秩序和统一性(orderanduniformity),这也影响了他所构想的城市。他见证了工业时代下城市的混乱与分割,工人们居住在糟糕的生活环境中。但同时,他也意识到了工业与科技带来的好处——柯布对科技十分热爱,这份着迷也植入进了他的规划思想中去。他热衷于研究新式科技如何使用到住房中去以及用于乌托邦城市的建设。柯布的第一个试验品是年的多米诺规划区(Dominohouse)。他认为一战很快就能结束,而战后的大规模重建工作迫在眉睫。多米诺房屋是一系列同等式样标准下可以大量建设的混凝土建筑,柯布认为这种规划房屋的统一性正是工业城市所稀缺的,而同时这些房屋的位置和摆放方式也可以随规划师的设计而有所变化。多米诺规划区对于日后柯布的规划思想有着开创性的影响,随后的柯布也变得更加雄心勃勃。
LeCorbusier’sSketchfor“LaVilleRadieus”(“RadiantCity”-)
柯布的规划观点大部分被认为是过于理想化的。柯布完全不在乎地价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同时他对西方的个人财产权保护嗤之以鼻。因而他的统一平等规划思想先是主要受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青睐——20世纪20年代他访问了前苏联。尽管后来由于对于极端集权主义的排斥、以及苏联方面对于现代主义的否认,他拒绝了苏联的聘用。但是现代城市理论在赫鲁晓夫时期仍然得到了发扬,也可以说间接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建设。
众所周知,柯布本人亲自规划设计的城市只有位于印度的昌迪加尔市(Chandigarh)。巴西利亚并不是柯布西耶设计的城市,却是一座深受柯布“现代城市”和《雅典宪章》思想影响下所规划出来的城市,并且它是世界上极少数从一无所有的平地上拔地而起的城市之一。这座城市的总设计师奥斯卡·尼迈耶(OscarNiemeyer)是柯布的忠实追随者,他那“自由形式的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深受柯布的影响。同柯布一样,巴西利亚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并且的确暴露出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但这一切,都要从一个梦说起。
二、从无到有的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的历史源于一个梦。在巴西有这么一个传说:一天晚上,慈幼会的圣徒博斯科(TheSalesiansofDonBosco)做了关于一座梦幻城市的梦。在这位意大利圣人的梦中,这座城市有20个平行的街道,如乌托邦一般值得世界上所有城市效仿。"这座城市将很好地引领一个国家的发展,所有来往的客人都有充足的牛奶和蜂蜜品尝"。
巴西利亚的建设就被认为是来自于这个梦。自从18世纪中期以来,里约热内卢一直是巴西的首都。建设一个新首都的想法一直存在于巴西社会的讨论中,但是真正提上议程还是在二战之后的繁荣期。战后的年代对于巴西经济和巴西人民来说是一段伟大的时期。那时的总统是欧里科加斯帕尔·杜特拉(EuricoGasparDutra),再他之后的下一任总统便是被称为“巴西利亚之父”的儒塞利诺·库比契克(JuscelinoKubitschek)。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在执政的初期便提出了“5年内实现50年进步”(“50yearsin5”)的雄伟誓言。他的计划中包括了修建国家高速公路,振兴汽车工业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但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他最重要的成就仍然是他提出的建设巴西新首都的计划。
库比契克挑选了20世纪最好的艺术家和建筑师来帮助他设计和建设这座城市。LucioCosta负责城市规划这一块,而主要建筑的设计任务则被交给了OscarNiemeyer,同时负责景观设计的是RobertoBurleMarx。其他参与巴西利亚设计的还有BrunoGiorgi,AlfredoCeschiatti,AthosBulcao,MariennePeretti,Volpi,DiCavalcanti和VictorBrecheret等人。
建设巴西利亚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巴西国内的贫富差距,把沿海特别是环聚在里约热内卢地区的人口、投资和文化生活吸引到内陆地区,以推动内陆地区的发展。巴西利亚位于戈亚斯高原,海拔米,气候温和。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几乎正好处于巴西的地理中心。从年到年,这座城市在41个月内建设完成,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年的4月21号,巴西利亚完成了落成仪式,并在第二天正式开放投入运行。巴西利亚独特的历史也是它与众不同的一点。可以说,它作为一座短时间打造出来的“梦想城市”,充分展现了了设计者和建设者的决心、技巧和城市规划能力。
三、巴西利亚的规划思想
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完全是按照LucioCosta的构想完成的。当时巴西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项目选举委员会,Niemeyer便是其中的一员。当时的委员会在看过Costa的设计之后,短短讨论三天后便决定采用。委员会成员们喜欢Costa设计体现出的“宏大性”。“因此很明显,巴西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建筑师的城市,而不是一个规划师的城市。”(Evenson,)
"PlanoPiloto"
从天空中俯视巴西利亚,这座城市通常被形容为飞机或者飞翔的蜻蜓。“机身”是城市的中轴线,自东至西长约10公里。主轴线东端是三权广场广场平面基本呈三角形,议会大厦、最高法院和总统府三足鼎立。主轴线西段主要布置市政机关,西端是城市的铁路客运站。南北向轴线呈弧形的翼状,两翼各长5公里许,有一条主干道贯穿其间,与公路连接。主干道两旁布置着长方形的居住街区。每一街区内有高层、多层的公寓以及商店等设施,布置格式基本统一。城市两条主轴线交汇的地方名为Rodoviaria,有一座4层的大平台,在不同层次上形成立体交叉道口,以疏导各个方向的交通。同时这里也被设计为这个城市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
UrbanfabricaroundBrasiliasmonumentalaxis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建筑是Costa在这座城市里设计的唯一一个建筑。他的设想中这里会成为市民们聚集的地方,尽管这个想法从来没有实现过。稍西有体育场。东西轴线的南北两片地段分设动物园和植物园。城市的北、东、南三面有人工湖围绕,人工湖附近散布着若干别墅区。城市有少数小型工厂,布置在火车站的一侧。而Niemeyer为这个城市设计了最重要的一些建筑,包括国会大楼、最高法院、巴西大教堂和司法部大楼。他的设计简洁干净,富有寓意,能牢牢的抓住人们的眼球。这些建筑也是他的代表作。
Kubitschek总统曾夸下海口用5年的时间完成巴西利亚的建设,事实上打造这座城市仅仅花费了41个月(三年半)。当巴西利亚于年开放时,许多人慕名而来参观这座从荒野中拔地而起的城市——它有着革命性的规划理念和仿佛来自未来的建筑。因此,巴西利亚的建成是一个杰出的成就,不仅是对巴西而言,更是对建筑界和规划界而言。
四、柯布西耶的“影子”
尽管巴西利亚并不是柯布设计的城市,但是这座城市被深深地打上了柯布的烙印。巴西利亚的设计遵循了柯布西耶精心撰写的国际建筑师大会的教条,遵从于“光明城市”的布局,而且参照了柯布西耶设计的城市——印度昌迪加尔的风格。另外,Niemeyer和Costa都曾与柯布共事过,并且是柯布理念的狂热支持者。具体到这座城市的规划,可以把柯布西耶对巴西利亚的影响总结为四点:
1)注重理性平等的秩序
Costa规划中有关理性秩序的思想和“光明城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需要被赋予这种平等的秩序,以突显巴西社会的稳定和整体进步。
同柯布一样,Costa和Niemeyer也渴望打造出一个公平和平等的城市。他们希望巴西利亚和过去的巴西社会说再见,告别阶级差异和不平等。具体而言,这一点首先就体现在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上:飞机般的城市布局呈轴对称,城市的各种功能区被严格谨慎的分布在城市不同的不同区域——整体的办公楼区排成线状,通过城市的中心购物区;统一的住宅楼被布置在柯布的superblock中,面对着城市的交通主干道,在这里政府官员和各国大使将和劳动者和低收入人群居住在一起——传统意义上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的划分被取消。
2)纪念与象征意义
巴西利亚是对巴西人民的能力与成就的一个纪念。如掠翼的飞机般的城市形状亦像一张拉开的弓箭,射向未来;而城市中充斥的高速公路表明这是一个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这在50年代可以算作未来的象征。大尺度的城市,大体块的建筑,以及自由的精神和对未来的畅想。巴西利亚展现了一种现代性,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它表现出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社会,一个全新的、同过去告别的社会。霍尔在谈到巴西利亚的时候指出,巴西利亚的设计和建设更多的是展现了巴西社会的变迁。
同时,巴西利亚的一些主要建筑也有符号化的表现。例如,著名的国会双塔外形如同一个字母“H”,象征着“人道”(Humanity);同理,军队总部大楼是“M”形的(Military);天主大教堂则像一个倒扣的酒杯,一个祈祷的双手,或者一顶皇冠。通过这些方式,巴西利亚多了一丝神秘和象征意义。
3)注重功能分区
“功能城市”(FunctionalCity)的概念由柯布西耶提出并在年的CIAM会议上发扬光大。著名的《雅典宪章》中将城市规划的目标归结为四个功能的实现:居住,工作,休闲娱乐和交通,其中交通将前三个的功能连接起来(LeCorbusier,)。规划师需要通过分区规划(zoning)讲这些功能加以组织,构成社会活动。
巴西利亚的规划绝好地展现了这些功能是如何构成一个城市的。两条主干道不仅决定了城市的形状,更是对城市生活进行了组织,就像柯布西耶曾经在“当代城市”(ContemporaryCity)中构想的那样:“两条主干道分别从北向南,自东往西,十字形的构成城市交叉的主干道,就像城市的大动脉一样。”统一的居住单元排列在一条主干道的路边,配以附属设施和公共绿地;工作场所在另一条主干道的路旁,商业中心则在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城市休闲空间、湖泊和绿地空间主要布置在城市四周。因此,与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相比,我们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地方。
4)理想城市主义
柯布西耶曾经在《雅典宪章》中阐述过他心目中理想城市应具备的要素:有着良好通风的居住区设立在大片绿地中;工作区和居住区加以分离;工业迁出城市;在居住区旁设立专门的区域提供文化活动,以及人车分流。对比之下,巴西利亚正是一座试图依照柯布心中标准打造的城市。巴西利亚的设计人口为60万人,主要居住在城市的“superblock”中,每个“superblock”中由多栋公寓楼组成。每四个“superblock”构成一个居住社区单元,设有一个教堂、一座中学、一家电影院、一家活动俱乐部以及足够孩子们玩耍的公共空间。在“superblock”之间有一些低层建筑作为商业设施。巴西利亚只有一些小型的工厂,布置在城市的西端。
Superblock:ComparsionChandigarh,BrasiliaandMiltonKeynes.
作为最早认识到汽车将会改变城市生活方式的人之一,柯布西耶的的城市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同样,Costa也将巴西利亚打造成了一座汽车的城市。城市中的道路网主要是大道和高速公路,居住区和商业区分开布置。在Costa的设想中,私家车将在城市中畅通无阻,方便的把人们送去他们想要去的地方。
五、巴西利亚的败笔
尽管巴西利亚的设计和建造在城市规划史上有着巨大的开创性影响,但是批评人士从它建成的第一天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抨击。随着巴西利亚的发展,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城市问题也慢慢的浮现。有些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巴西利亚是“灾难性”的一座城市。需要承认的是,巴西利亚的确不是一座适合居住的城市。正如前文所言,Costa将巴西利亚打造成了一座汽车的城市,这对行人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首先,这座城市的交通事故率是北美的五倍之多,行人不得不在林荫大道的车流中穿行。同时,靠步行在这座城市中穿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只有机械化交通工具使用的道路和高速公路。这座城市没有能让公众聚集的街道,没有繁忙的街角和道路两旁充满生气的橱窗商店。甚至这座城市里没有合适的会客场所,市民们通常会约客人们在家中见面。而新到巴西利亚的人也往往会在城市中迷失方向,因为城市中的许多地方都是如此的相像。
巴西利亚的市民们常常抱怨他们在这座城市里只有居住和工作两种选择——因为这里有着过于刻板的分区,任何一项功能都被严格的限制在一个固定的区域里,几乎没有混合功能的区域。Niemeyer一丝不苟的按照理性主义功能分区,把整个城市人为分割成行政、文化、居住、体育等功能区,所有的公共空间都成为官方指定场所,比如城市里有专门大使馆区、汽车修理区、酒吧区、仓库区等等。如果一个市民需要修理他的汽车,他就需要设法把自己的汽车运到专门的汽车修理区,即使他住在城市的另一端。
Costa设想巴西利亚发展到年时能拥有50万的人口,可事实上到千禧年来临的时候这座城市已经居住了万的人口。城市中心支离破碎,郊区化现象严重——巴西利亚有了16座新的卫星城,无论是贫民还是高收入者,都不愿意住在这座城里,而宁愿住城市边缘的贫民窟或在郊区建造别墅。年,75%的巴西利亚人都生活在规划之外的区域,城市中的居住人口却不到原来设计的55.7万人的一半,结果就是巴西利亚市区过于荒凉,并走上了恶性循环。
六、结语巴西利亚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接近CIAM精神的一座城市。作为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在规划史上却像一颗流星一样,光芒四射后迅速陨落。但是需要指出,这座城市仍然有它成功的地方。首先它代表着巴西人的荣耀和对于未来的憧憬;其次这座城市作为国家的枢纽,成功地把巴西内陆和沿海地区联系了起来,加速了巴西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年,巴西人进行了对城市的一次实验,虽然它没有经受住时间的检验,但是它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柯布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想认为“城市中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需求”,尽管如今的规划界已对此嗤之以鼻,更多的倾向于后现代主义中“每个人的要求都不同”的思想;JaneJacobs更是认为柯布对城市的构想是“毁灭性的“”。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抹杀柯布对于他那个时代城市规划学的贡献。对于柯布来说,他痛恨他那时候的城市,并构想了他心目中的乌托邦。虽然他心目中完美的城市从来没有出现过,但是他的一些想法仍然得以在之后的一些城市中实施。无论如何,勒·柯布西耶仍然是一位大师,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NovemberRain
看得见的城市
.05.09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Epstein,D.G.().Brasília,planandreality;astudyofplannedandspontaneousurbandevelopment.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Giebelhausen,M.().Thearchitectureofthemuseum:symbolicstructures,urbancontexts.Manchester;NewYork,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
Holston,J.().Themodernistcity:ananthropologicalcritiqueofBrasília.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Lejeune,J.-F.andCentreinternationalpourlavillelarchitectureetlepaysage.().Crueltyutopia:citiesandlandscapesofLatinAmerica.NewYork,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
Madaleno,I.M.()."Brasilia:thefrontiercapital."Cities13(4):-.
Mical,T.().Surrealismandarchitecture.London;NewYork,Routledge.
Rio,V.d.andW.J.Siembieda().ContemporaryurbanisminBrazil:beyondBrasília.Gainesville,UniversityPressofFlorida.
Scott,J.C.().Seeinglikeastate:howcertainschemestoimprovethehumanconditionhavefailed.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
Williams,R.andA.Milner().Tensesofimagination:RaymondWilliamsonsciencefiction,utopiaanddystopia.NewYork,PeterLang.
Zevi,B.().Cronachediarchitettura.Bari,,Later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