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护士,非常感谢!就是因为你这一针,手术非常成功,我这胎保住了!”宁波的“网约护士”张燕在接单两个月后,接到一位准妈妈特意打来的报喜电话。
在宁医院(以下简称宁大附院)神经外科从事护理工作20年的张燕,是宁波最早的一批“网约护士”。回忆起这次接单经历,张燕告诉记者,这位保胎的孕妇,在台湾做了人工授精手术,需要注射保胎针。“打一针其实对我们护士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来二去也就一两分钟的时间。但是在收到报喜那一刻,感觉自己的工作价值得到了充分实现。”
随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发展,不光宁波,全国多个城市都出现了“网约护士”这一新模式,越来越多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6省市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网约护士”首次在政策层面上迎来支持。
如今,半年过去了,各地相关工作进展如何?医院和私营的“网约护士”服务又有哪些不同?人民网记者走访多地进行了相关了解。
6地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细则江苏明确负面清单
目前,6个试点省市均发布了地方规定,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内容及施行细则。
表1:6省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对比
据记者梳理,广东第一批“互联网+护理服务”涵盖了基础护理项目、常用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常用中医护理服务项目三类,鼻饲、吸痰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家庭巡诊、母婴护理、拔罐等位列其中,基本满足了普通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
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提供的服务项目与广东类似,不同的是,江苏、浙江两省在每个试点项目后增加了人员条件,并对可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项目予以标记。江苏还明确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负面清单,对静脉输液、动脉采血等项目予以限制。天津、上海、浙江、广东虽未设置负面清单,但相关项目大都未出现在试点项目中。唯一区别较大的是“吸痰护理”,天津、上海、江苏、广东提供吸痰服务,但江苏禁止非人工气道吸痰;浙江则不提供吸痰服务。
北京在年年底发布了《北京市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项目目录(版)》,其中包含25项“网约护士”服务,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命体征监测、鼻饲、母婴护理等,与其他试点省份类似。《方案》发布后北京暂未出台新的文件。
在具体的实操阶段,各地进展也不尽相同。宁波、南京、广州等地,由于此前已有类似探索,因此在试点中进展较快。
2月19日,浙江医院签约合作,成为浙江首家“互联网+护理服务”医院。据了解,“网约护士”服务已在宁波开展两年,截至目前,宁波市75%的公立医疗医院平台,多名护士在平台完成注册,已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多单。
医院早在年,就在部分病区开展“网约护士”上门服务试点。目前,该院正按照江苏省卫健委发布的最新实施方案进行对照调整,涉及具体操作、价格统一、时间安排等方面。据了解,医院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将于7月底上线,医院正在调整中。
而在广州,《方案》出台前当地存在的“网约护士”服务,多为由社会力量主导的“网约护士”平台。广州护理学会曾在年对上门护理服务进行过探索,在部分地区试点开展社区老人健康评估,与老人签订服务协议。目前,医院已开通名为“天使有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