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岁的冯女士病情危重,一度命悬一线,这都源于在她颈内动脉和后交通脉的起始部位有一颗直径约4毫米的血泡样动脉瘤。
近日,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脑血管科团队通过精心准备、周密设计,成功为冯女士拆除了颅内的“不定时炸弹”,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患者冯女士在2年前就开始偶尔头痛,后来加重到头痛反复发作,但是她却没有太多在意。
今年3月5日,冯女士突然持续头晕、头痛,并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家属紧急把冯女士送到医院脑血管科就诊。
脑血管科主任王亚宽博士接诊后,初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狭窄、急性脑梗死,立即先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改善侧枝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
随后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冯女士被确诊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血泡样动脉瘤(直径4毫米)、右侧大脑后动脉闭塞。
由于颈内动脉瘤的存在非常凶险,随时可能会破裂出血对患者造成巨大伤害。时间就是生命,必须抢在动脉瘤破裂前治疗,把这颗埋在患者颅内“隐形的不定时炸弹”拆除。
王亚宽团队认为,针对高风险的颈内动脉瘤,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通常有开颅和介入栓塞两种手术方式。在对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深入了解后,王亚宽团队决定对患者实施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颅内动脉壁薄如蝉翼,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极高。该手术不需要开颅,而是通过股动脉穿刺建立手术通路,借助微导管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腔内使瘤内没有血流进入,以隔绝动脉瘤与载瘤血管,从而达到防止动脉瘤出血的目的。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随时观察影像,并调整导管位置和造影剂的剂量等,是等级最高的手术之一。
3月13日下午,在麻醉科及介入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脑血管科王亚宽团队仅用了不到2个小时,顺利完成了“后交通段血泡样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弹簧圈栓塞手术”,拆除了冯女士脑子里的“不定时炸弹”。
术后患者转入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密切观察,次日转回脑血管科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河南省名中医、脑血管科、脑病科学科带头人赵京伟教授辨证制订了“四位一体”中医康复方案(即精准针灸、中药干预、功能康复、心理固效),预防患者远期再度复发。同时,脑血管科护士长陈秋云为患者制订了“动脉瘤合并脑梗特色优质护理计划”。
经过中西医综合治疗,冯女士的间歇性头疼不适症状已消失,肢体活动障碍也有明显好转,再通过一个疗程的中医康复治疗就可以出院啦。
王亚宽介绍,颅内动脉瘤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神志不清、偏瘫失语、癫痫发作、眼睑下垂、视物模糊、有重影等。年龄大于40岁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的人群,有过脑出血病史的人群,以及有一些压迫神经症状如突然眼皮下垂的人群,是颅内动脉瘤的高危人群。
建议以上这三医院做脑血管CTA筛查,特别是剧烈头痛、脖子发硬、自我感觉为“撕裂样”或“电击样”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