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高架桥”上:
“滴滴滴,前面的红细胞,太磨蹭了,你们走不走哇?”
“别催了兄弟,我们也想走,可现在是晚高峰,堵车呢。”
一排排红细胞沿着“血液车流”慢吞吞地走上高架桥,才发现前方的道路出了故障,好几条车道不能正常行车,这才导致了“堵车”。
“什么破路啊?没有负责人来修一修吗?”一个红细胞不满地抱怨道。
“哎,只要还有一条车道能通行,主人就察觉不到需要道路清障。”
天色渐渐暗下来,红细胞们焦躁万分,狭窄路段漫长得仿佛看不到尽头。
突然,前方警笛大作,原来是它们的目的地大脑的“城市警报”。由于缺少红细胞的滋养,大脑已经发生了脑卒中的“资源危机”,无法支撑城市的正常运转。
而前来支援的红细胞,依旧堵在“颈动脉高架桥”上。
这个天方夜谭一般的故事,却是许多人身上真实发生的。有全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脑卒中是我国的首位死因,其中25%~30%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脑卒中,俗称中风,和开头故事里的“晚高峰”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颈动脉高架桥”堵车——也就是颈动脉狭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颈动脉狭窄,是指可引起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狭窄和闭塞的一种疾病。作为脑血液供应的主渠道,颈动脉承担了人脑80%以上血液的供应。一旦这条“运输要道”发生堵塞,大脑的血供就会受到影响,引起中风等症状表现。
那么,好端端的颈动脉,为什么就堵塞了呢?
在开头的故事里,“颈动脉高架桥”是因为道路故障,几条行车道都不能通车引起了堵塞,这和现实生活中引起颈动脉狭窄的因素相似。在引起颈动脉狭窄的病因中,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以上。其他的疾病,如夹层动脉瘤、纤维肌发育不良、动脉炎等也可以导致颈动脉狭窄。目前,中国有1/3的成人存在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在70~89岁人群之中,存在颈动脉斑块的人更是高达63%。
如果继续追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就可以追溯到我们常见的现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原本畅通无阻的血管就被脂质斑块占据。它们像公路上的路障一样,更加形象的比喻是,脂质斑块就像水管里的水垢,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随着斑块逐渐增大,狭窄的血管壁会变得越来越狭窄,甚至完全阻碍的血流通过。“颈动脉高架桥”就被彻底封堵住,无法再为大脑提供养分,脑卒中也就随之发生。
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颈动脉狭窄也是一天天形成的。在“颈动脉高架桥”尚未完全封堵的时候,如何能够意识到危险的降临呢?
此时,我们需要了解有症状性的颈动脉狭窄。
1、脑部缺血症状:
耳鸣、眩晕、黑蒙、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是短暂性、可逆性的,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h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异常。
以上两种情况都提示了颈动脉狭窄出现的可能,当我们遇到上述情况时,医院就诊检查。否则,下一次发作可能就是缺血性脑卒中了!
也有人会问,身边有些人之前从来没症状,第一次发作已经是中风,到医院抢救。如果想要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预防更严重的情况,应当怎么做呢?
答案是:定期体检。
如果您的年龄超过40岁,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长期吸烟、饮酒、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一定要及早做颈动脉超声筛查,尽早弄清楚自己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狭窄。
如果已经查出有颈动脉斑块、狭窄,则应尽快明确斑块的性质,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积极去除促进动脉硬化发生的因素,通过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降低罹患中风的机率。就像公路出现拥堵需要疏导交通,颈动脉狭窄后,也需要积极的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分为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腔内介入治疗。
内科治疗
降脂药可以起到稳定和软化斑块的作用,并延缓血管狭窄的进程,同时还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已经有过脑梗、中风者,根据脑部病灶、认知情况、行动情况,需酌情服用神经细胞活性药物。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或斑块比较彻底的方法。目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在颈部做一个几公分的小切口,把颈动脉切开,去除狭窄或斑块的病变。此外,还有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在狭窄的部位“搭桥”,即颈动脉旁路术,以及用一段自体血管把颅骨外面的血流引到颅内血管的颅内外动脉搭桥术。后两种手术方法并不常用,听从医生的建议即可。
介入治疗
和公路不同的是,颈动脉是有弹性、可以延展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动脉穿刺将支架植入颈动脉,将狭窄的通道撑开,或压迫斑块,开放原来狭窄的血管。这种介入治疗的方法称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于明确脑梗死或颈动脉血栓的患者,还可以在发病6~8小时内将导管放到颈动脉内部,注射药物将血栓溶化,称作颈动脉置管溶栓。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经过了何种治疗,患者都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后续的治疗,定期复查超声和生化指标,了解血管局部的情况变化和疗效维持情况。颈动脉是通向我们大脑的“运输主干道”,它的健康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密切监测“交通要道”,避免生命动脉的“晚高峰”,守护颈动脉的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