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车门时一个不留神,“哐当”一下手指被门夹上;在操作机器时误把手指当零件,手指一块肉要被机器“吃掉”;甚至是在切菜时,也可能手起刀落让手指“很受伤”……指端看似是个很小的“零部件”,如果受伤了处理不好,倒也无大碍,但是却对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临床上将手指远侧指间关节水平以远部位定义为指端,是手部常见受伤部位,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医院骨科三区副主任晓丹介绍说,外伤性指腹缺损的治疗目标是保留手指长度,恢复指端外观、感觉及关节活动度,新近开展的了“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技术可帮助患者将指端性能恢复到受伤前的九成以上水平,基本上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
以往保留手指长度,但使用效果不理想
据了解,指端缺损常常合并指骨外露,为保留指骨及手指长度,须利用带血供的组织瓣覆盖缺损。夏晓丹分析说,“如果指骨外露而没有用肉包住,骨头也是很容易坏掉,只有用肉盖住骨头,骨头才不会死掉。”
在以往,清远如果有患者受伤了,出现指端缺损,绝多数人都选择做腹部带蒂皮瓣手术。“腹部带蒂皮瓣”因其手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是以往采用的经典术式。
但是,随着临床应用增多,业内发现该手术方式存在些许不足。夏晓丹说,首先,住院时间长,“腹部带蒂皮瓣”通过一个皮管蒂临时供养皮瓣,帮助皮瓣与手指创面建立新的血液供应,待皮瓣与手指血供重建之后再切断蒂部。断蒂之前,往往需要将患者的手与腹部固定在一起,至少3周时间。因此,腹部带蒂皮瓣患者住院时间长达月余。
其次,就医体验不佳,由于患指与腹壁相连,患者住院期间上肢始终处于一个固定姿势,日常起居饮食非常受限,就医体验难以令人满意。
再次,并发症较多,腹部带蒂皮瓣术后,如患者手部与腹壁固定不到位或者意外牵扯,会发生伤口出血、蒂部感染坏死、皮瓣撕脱等并发症。
最后,远期效果不理性,理想的皮瓣要求血供可靠、外形不臃肿、感觉恢复良好、供区隐蔽、与受区颜色接近等,修复指端还要求皮下组织致密、角质层厚、耐磨性好。腹壁皮肤与手指皮肤结构上差异较大,例如腹壁皮肤缺乏角质层,而其真皮下疏松组织及皮下脂肪层较厚。
夏晓丹表示,因此,将腹部皮瓣转移至手指时,会造成皮瓣臃肿,外形不美观,皮肤不耐磨,色素沉着,皮肤稳定性差,尤其在手指持物时容易滑动,导致持物不稳。手指长度虽然保留了,但实际使用时效果不理想。
一周即可出院,不再需要固定腹部3个月
近日,市民阿福(化名)在上班时出现意外,导致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受伤,医院就诊时很是痛苦,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可见指节远端部分缺损,缺损处伤口出血,导致活动受限。医院后,医护人员对受伤处立即予以止血包扎。
夏晓丹团队新近开展了“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以期替代传统术式,初步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病人满意度高,患者就医体验好。术后患者仅需卧床三天,稳定伤口,植皮存活,一周出院,两周伤口拆线,即开始手指功能训练。患者手指指端皮瓣保护性痛觉三个月恢复,在此期间需注意保护手指指端,避免烫伤针刺伤等。
“这种手术最关键的难点就在于解剖精细。”夏晓丹说,医务团队在伤指近节侧方设计皮瓣,一般在示、中、环指尺侧或小指桡侧;将指动脉作为血管蒂,以其体表投影为轴线,旋转点不超过远侧指间关节水平。皮瓣切取面积略大于清创后指端创面。
切取皮瓣时注意将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包含在皮瓣内,于皮瓣近端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发出位置锐性切断;仔细显露指掌侧神经血管束,游离出指固有神经放置回原处,不包含在皮瓣内。皮瓣蒂部切取过程中保留指动脉周约5毫米皮下软组织与皮瓣相连。两侧指动脉在皮瓣旋转点---远侧指间关节处,存在交通支,皮瓣转位前用血管夹夹闭近端指动脉,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如皮瓣血运良好,则自皮瓣近端切断并结扎指动脉,然后翻转皮瓣°覆盖指端创面,皮瓣通过蒂部的指动脉交通支逆行供血营养。
为防止皮瓣蒂部受压,在皮瓣近端蒂部位置预留一大小适宜的三角形皮条,并适当游离患指侧方切口两侧皮下组织,形成较为宽敞的明道。皮瓣转位后,在显微镜下用显微缝合线将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近端与创面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张力适中;在无张力条件下,缝合皮瓣边缘与受区。最后,取前臂近端或上臂内侧全厚皮片移植于供区,打包加压包。
链接
据了解,自年Kojima等首次报道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以来,医院均开展了此类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皮瓣位于手指侧方,皮肤质地与指端接近,组织结构相似,耐磨性好;皮瓣内含有指动脉,血运丰富,安全可靠;供区隐蔽性强,手指外观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皮瓣与指端组织结构相似,相对腹壁皮肤而言,它拥有更多的神经末梢,包括触觉小体和痛觉小体,这些是皮瓣后期触痛觉功能恢复的重要基础。医务人员将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创面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不仅可以降低指端假性神经瘤发病率,还促进皮瓣内神经末梢功能恢复,加速皮瓣的触痛觉重建,对患者后期日常工作、生活中手指的使用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