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服务体系tdlwmnvk
TUhjnbcbe - 2020/7/23 14:53:00

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服务体系


今年中央1号文件公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意见》的第六部分第25条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分别提出了服务和支持“三农”的要求。那么,“三农”社区目前的金融服务现状如何?他们需要怎样的金融服服务?如何构建适合“三农”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呢?本文对此作一些粗略的研究。


    “三农”社区面临的金融服务现状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弱化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主要是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设置不足、资金存放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尽管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足鼎立”的局面,以及还存在多种形式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和有效的服务组织。一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机构仅设到县一级,主要是针对特殊的企业群体提供信贷资金的支持,根本不与个体农户发生信贷业务。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在经历“分脱”之后,自身经营战略在转变,在乡镇的点进行了大量的撤并。而且,农业银行竞争的视角和策略也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城市工商业和非农产业。三是农村邮*储蓄机构虽然按行*区划设置点,但其只提供储蓄存款服务,不提供贷款服务。四是农村信用社目前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一农支三农”明显力不从心,农村及农村企业融资渠道日趋狭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


    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前,所有金融服务功能在农村都能得到基本体现。而在农村金融体系变革后,为农服务的信用社只有最基本的存款贷款业务,很少有丰富多彩的现代银行业务。当农村资金需求出现多样化、农业产业化需要大资金、大投入之时,农村信用社依然钟情小额农贷,不能根据种植和养殖产业化的周期规律来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农村金融资金供给弱化


    一是财*性支农资金“空投”和被挤占挪用现象严重。2003年底,国家审计署对全国50个县2001年至2002年财*支农资金的投入、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部分地区财*支农资金不到位以及被挤占挪用情况非常突出,有40个县级虚增支农投入、配套资金不到位等5.35亿元,占财*支农资金投入总额的10.8%;有50个县挤占挪用财*支农资金4.95亿元,用于平衡财*预算、弥补经费、建房、买车等。二是邮*蓄储机构成农村资金的“抽水机”,由于体制原因,邮*储蓄只吸收储蓄存款,不办理贷款业务,其吸收的资金全部被调离农村,是名符其实的农村资金“抽水机”。三是各商业银行点机构,其资金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支持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采取上划的方式汇至其上级行,极少回流农村,加剧了农村资金的饥渴。


    “三农”迫切需要良好的金融支持和服务环境


    首先,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而金融作为社会经济的枢纽和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在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提升“三农”经济发展的后劲是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其次,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作为中国最基层的*权,镇村级的基层组织,迫切希望能为本社区社会大众谋福利,迫切要求增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新农村建设的今天,为巩固基层*权推进社会民生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是十分迫切需要有一个和谐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其三,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种养殖业以及特色农业等的资金投入是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基础的重要条件,在增加农业投入、推动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更是迫切需要得到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


    着力构建和谐的农村金融体系


    当前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战略上,应建立分工合理、功能齐全、辐射全面、互补互助的农村金融体系。


    以农信社为基础,着力构建农村经济、农民生活所必须的农村社区银行组织体系


    首先,要建立产权明晰的组织架构。在建立新型农村社区银行或合作银行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的董事会管理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管理者责、权、利关系,努力把自身办成设计科学、产权明晰、管理严密的社区银行,使之更符合现代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其次,要找准市场定位。按照服务“三农”方向,在农村找出路,在农村拓市场,坚定不移地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发展后劲,提升自身有效发展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其三,积极主动地转变经营方式。作为农村社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将8亿农村人口,作为服务于他们的农村金融主力*,要在服务品种上创新、服务方式上改善、服务理念上提升、服务效益上可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丰收。


    以履行财*职能为依托,着力构建功能完善的农村*策性金融体系


    可以考虑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利用邮*储蓄存款和社会保障基金、建立农业发展基金面向农民筹资、争取从国际金融组织获得低息优惠贷款,在国外发行债券和筹措国际商业性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同时,拓展业务范围,使其真正发挥农业*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


    以现有络点资源为动力,着力构建服务千家万户的邮*储蓄银行


    资料显示,全国邮*储蓄目前拥有3.7万多处储蓄营业点,居国内金融机构之首,在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邮*储蓄更是占据了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目前,邮*储蓄存款余额市场占有率已达9.56%,邮*储户数量达到2.7亿户。因此,改革邮*储蓄的管理与运营机制,为普通大众、城乡社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农民、农业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变“抽水机”为“灌溉渠”,必将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增添强劲的动力。


    以市场化为原则,构建服务农村经济主体的商业金融体系


    农业银行要围绕经济发展开展金融业务,在支持基础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优化重组、小城镇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以多种金融业务形式为后盾,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认真开展小额信贷组织试点,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组织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培育民营银行,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活力;将农村民间借贷组织合法化,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等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服务体系tdlwmn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