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621/z1pnx7l.html每天早上,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站的出入口都会迎来一群“特殊乘客”,他们或背着背篓,或肩挑竹筐,还有人将背篓固定在小推车上,装满新鲜的蔬菜。这条轨道被称为“背篓专线”,这道特殊的景观在网上受到围观和点赞。
随着“背篓专线”火出圈,4月10日凌晨,中国气象报记者跟随渝北区石船镇的熊贵普、马文英老两口,来到4号线石船站,体验了一趟“背篓之旅”,也进一步探寻气象部门守护“城市动脉”的奥秘。
每天清晨,熊贵普和妻子马文英都会4点准时起床,收拾好东西,背上乘坐轨道交通的“专用背篓”出发,赶去市区卖菜。
老两口平时喜欢种点应季的蔬菜水果,自己吃不完就拿出去卖。最近,雨水丰沛,老两口种的蒜薹长得鲜亮水灵,格外受欢迎。早上6点的石船站附近,已经支起了很多“水果摊”。熊贵普和妻子马文英每天都会经过这条路,赶去乘坐“背篓专线”。摄影:李俊早上6点,熊贵普和妻子刚刚抵达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站门口时,一位叫陈希埔的大爷已经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等待了。不过,陈大爷不是去卖菜的,而是去找“活儿”的,身旁放着他干活的工具。他说,“反正也是闲着,打点儿零工,还能老有所用,老有所乐。”
卖了一辈子笋子的杜奶奶,依然精神矍铄。“我年轻的时候,背个百八十斤,不成问题!”杜奶奶谈起自己年轻的过往,眼里满是骄傲。
来坐“背篓专线”的他们,多是相熟的。他们用方言唠着家常,等待着6点31分的第一趟列车……站里的其他乘客正向菜农询问着价格摄影:李俊
“现在交通好了,轨道修到了家门口,我们稍微走几步就能坐上车了。”熊贵普说,没有4号线轨道交通之前,菜农们需要走路去乘公交车到各个菜场。“以前要走1个多小时的小路,现在去轨道石船站,步行只需要十多分钟。”卖完菜后,老两口又会原路返回。这道特殊的景观在网上受到围观和点赞。 看到有些老人的箩筐沉重,工作人员总是暖心地走上前提供帮助。摄影:李俊
这条“背篓专线”虽然现在成了“网红线”,早些时候却也经历了一番风波。起初,曾有人提出,建议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乘客携带菜筐等大型物品。对此,重庆轨道交通回应: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
这样的硬核回答,让这些老人心里暖暖的。
熊贵普和马文英在车上与轨道交通上的菜农们相互聊着家常摄影:李俊
与此同时,重庆气象部门也在提供贴心服务。
早在年,重庆市气象局就制定了技术标准——《跨座式单轨交通防雷技术规范》,作为轨道交通防雷管理的技术支撑。“在轨道交通设立专门的技术标准,重庆气象部门是全国第一家。同时,我们用专业的技术手段,通过数据分析雷电灾害问题。”重庆市气象局法规处处长青吉铭说。
近年来,面对各行各业的气象需求,重庆气象部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融入城市发展,打造“服务精细-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强化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 服务精细-知天·大城市气象服务系统供图:重庆市气象局
“针对重庆9条轨道交通个轨道站点,我们提供气象实况服务,每3小时进行一次预报预警,市民通过‘重庆天气’
“好得很,她用手机查了轨道天气,我们坐的这个4号线石船站白天都没雨,今天不带伞了。”伴随着晨曦,老两口略显佝偻的背影走向了每天的第一趟“背篓专线”,这趟列车搭载着氤氲烟火气,驶向包容和开放。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李俊蒲希
编辑:杨奥清崔国辉姜虹审核: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