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天坛晓川大夫天坛晓川大夫
周末时间外地交流,当地主任接了个电话,突然对我说:“霍老师,急诊来了个昏迷患者!可能需要紧急手术!”
“什么情况?!”我问道。
“患者是一个65岁男性,左侧肢体活动不灵,逐渐加重,已经出现意识障碍,浅昏迷。您看一下核磁,是否需要介入治疗?”
病人核磁提示脑梗死,脑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已经昏迷,需要急诊手术才能挽救生命!
“病人需要急诊手术治疗!”但。。。
上台手术?在外地手术没提交申请——违反执业行医规定!
患者转院?医院——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不做治疗?告知家属我们无能为力——违背救死扶伤原则!
“农夫与蛇”的医疗事件频传,一旦出并发症,吃不了兜着走,我又犹豫起来。。。
但转念一想吴老的话,善良——比规矩更重要!
“家属能接受手术风险,就抢救!”我坚定的说道。
“家属很积极!”
“那加快速度,和家属交代风险,抓紧时间,早点上台。”我说到。
“读片”是神经内外科医生的基础,这个患者是考虑急诊大血管的病人,核磁拿来后,首选锁定后循环——病人是老年男性,基底动脉中段开始不显影,近端闭塞处有左侧AICA发出,符合原位狭窄表现。
基底动脉尖通过后交通有代偿,病人波动进展考虑基底动脉原位狭窄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闭塞段远端局部代偿不足或有血栓形成向远端延续,引起脑干缺血。
再看梗死病灶,DWI上提示桥脑片状急性梗死病灶。
后循环梗死大小常用的CT评分有两种:“pc-ASPECT评分‘和”桥脑-中脑指数”,用DWI评估相对CT更好判读,但可能会增大梗死体积的评定。
临床上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pc-ASPECT评分≥6分,桥脑-中脑指数≤2的病人预后相对较好,可以考虑急诊开通。
时间就是大脑,病人已经有昏迷,医院时间很长,可能回天无力,在院内急诊治疗,医院有设备没经验,刚好在这里,做不做?——做!
病人直接全麻,DSA提示右侧优势椎动脉,基底动脉发出AICA后闭塞,闭塞端较圆盾,左侧椎动脉起始处闭塞,颈升动脉代偿远端血管。
左侧后交通开放欠佳。
右侧后交通开放良好,基底动脉尖复合体通过后交通动脉供血。
造影影像和MRA基本一致,制定手术计划:基底动脉闭塞开通。
心里在挣扎,基底动脉闭塞开通,一旦出并发症预后极差,出血、夹层、再闭塞都有风险。
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不做持续进展可能性更大,死亡率极高。不犹豫了,开通!
闭塞开通,导管导丝选择是关键,选择了短的synchore导丝,便于扭控。
导管只有headway17,没得选。
为了更精准定位远端,采取双侧穿刺,双路图下开通基底动脉。
导丝顺利通过后,“悲剧”了,微导管无法跟进,导丝深入后仍然无法跟进,再用力恐怕导管硬顶过去后导丝也会前窜,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这种情况如果确定导丝在真腔的话(在管腔内走形,无明显阻力,头端摆动良好),可以用小球囊尖端细渐变结构的优势通过狭窄处,但短导丝好不容易到达远端,撤掉再进入夹层很麻烦,微导丝不动情况下,如何撤掉微导管交换?以下几种方案都可以用于“短导丝交换”。
之前用过球囊锚定,这个病例使用了“切管神技”:
扭控器固定微导管近端,在微导丝外切断Y阀附近微导管,微导管离断部分移除,再固定导丝将远端微导管回撤。
图示如下:
微导管切除技术模式图
A.锁紧Y阀及扭控器,固定微导管后切断;B.撤除扭控,移除段离的微导管;C.固定微导丝,回撤剩余的微导管至导丝尾部;D.再次固定微导管后重复A步骤,切断并移除。
病人术后复查CT,影像良好。
病人术后意识恢复,谢天谢地!
术后向家属交代情况,家属包了个红包,非要塞给我,断然拒绝!
出门在外,材料有限情况下,能顺利完成抢救,已是我最大的期盼了。
术后一个月复查DSA,单纯扩张后,血管维持良好。
喜欢手术,那种精力集中的状态,那种心跳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能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更多个人介绍连接:
霍晓川:做一个温暖的医生
原标题:《突发急诊!救不救?基底动脉闭塞开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