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不仅是能源的联盟中国北方的石油天然
TUhjnbcbe - 2023/10/9 17:37: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96949.html

俄罗斯正在将能源大动脉连向东方。中国西北、东北方向的石油、天然气大通道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面对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中国的进一步战略遏制,中俄正在将能源“大动脉”连接在一起。

2月4日中俄签署了《远东天然气供销协议》,俄气公司公告披露,俄气每年输往中国的管道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亿立方米。

同日,中石油集团还与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签署了保障中国西部炼厂供油的原油购销合同补充协议。俄石油公司称,俄罗斯石油过境哈萨克斯坦每年将向中国供应1亿吨石油为期10年。

此外,“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延长线路即“俄罗斯-蒙古-中国”管道已通过可行性论证,若最终成行,俄气每年将向中国再增加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供应。

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石油、天然气作为现代工业的“粮食”,“中俄实际上已形成‘能源联盟’”,中国获得了稳定的能源供给,俄罗斯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无论国际石油和金融市场如何动荡,中俄经济的基本盘都可以得到最大保障。

从管道路线来看,截至目前,中俄之间已经形成或即将建成四条能源大动脉:

一是“西伯利亚力量-2”的管道,即俄罗斯-蒙古国-中国管道(已经通过论证);

二是中俄远东线天然气管道,即从海参崴入境中国东北的东线管道(去年已经通气);

三是“东线增供”工程,即将原有“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输气量从每年亿立方米提高到亿立方米。

四是中哈(哈萨克斯坦—中国*)管道,即俄罗斯石油途径哈萨克斯坦向中国供油。

加之中哈石油、天然气管道一、二期工程的两条线路,中国北方陆路能源通道将分别形成亿—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万吨石油的供给能力。中国东北和西北的能源通道和炼化基地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夯实,中国将形成海上能源通道和陆路能源通道的“双保障”体系。

从中国的能源需求结构来看,打造中国的陆路能源大通道,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

预计到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6亿吨左右,其中,化工用油需求量将达到1.6亿吨,成品油需求将达到3.8亿吨,油品占交通用能的比重依然将高达80%。为此每年中国需要进口石油将达到4亿吨左右,占到总需求量的67%。

在天然气方面,预计到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能源使用占比将从目前的8%提升至14%。中国每年进口天然气将达到亿立方米,占到总需求量的46%。

尽管近年来中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需求,中国对于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量依然在快速增加。中国对于能源进口的依赖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至少在新能源被大规模应用之前难以改变。

一旦国际能源市场出现动荡,抑或是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的海外供给通道被封锁,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这可能比来自美元市场的影响更加直接。

然而,由于跨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周期长、成本高,以及复杂的国际地缘*治环境,一度导致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进口主要依赖海上运输通道。

年之前,中国有将近90%的石油进口和70%的天然气进口依赖海上运输。从中东、非洲进口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气,需要从波斯湾,横穿印度洋,途径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甚至是台湾海峡,才能到达中国的沿海码头。而来自澳大利亚、甚至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船则要经过浩瀚的太平洋。

中国的海上能源运输通道一旦被封锁,或者就像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出现的港口拥堵、航运价格的大幅上涨等情况,都将严重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

因此,建设中俄、中哈石油、天然气管道,实现陆路能源通道与海上能源通道的“竞争”和“双保障”体系,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实现能源安全、增加市场供给的迫切需求。

但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两个能源出口大国,其传统的能源出口重心却一直是欧洲市场,而对中国市场起初并不热心。

这一方面来自于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国际环境的变化。

来自价格上的分歧十分容易理解。中国采购的原油价格实际上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中国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第一周,中国进口原油的到岸价约为81美元/桶,低于国际市场平均90美元的现货价格将近9美元。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相比于国际市场的报价,中国往往会选择采购品质相对较差、蜡质较高的原油品种。长期吃“粗粮”,降本增效,早已成为中国石油工业体系的传统。对于海运来讲,通过搭配不同产地、不同品质、分散式的采购原油,进而均摊成本的做法很容易办到。

但是,作为依托固定产地的管道进口石油来讲,这种靠压低进口原油品质,来降低成本的做法却难以实现。尤其对于来自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优质原油来讲,中国企业往往嫌价格太高,而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则认为中国在故意压价。

其实从年中国就开始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进行相关油气管道建设和长期油气进口的谈判,但是围绕着价格的争议始终进展缓慢。

再加之当时中国正处在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之中,大量布局在东南沿海的石化企业对于需要穿越整个中国、价格较高的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并没有多大兴趣。而在俄罗斯方面,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以及一路高企的油价,更让俄罗斯对于穿越整个西伯利亚为中国“低价”供油提不起兴趣。

整个事情直至年,乃至年之后才逐渐出现了转机,并开始快速取得进展。

正所谓“形势比人强”。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加速转变,原先过度依赖对外贸易、沿海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开始逐步调整。之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使得西部大开发,以及向西开放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年中国进一步提出了建设“西部能源大通道和炼化基地,并推出了偏向西部、偏向能源供给侧的价格体系改革。

*最高门气站限价被设定为2.29元/立方米、陕西为2.48元/立方米,甘肃为2.57元/立方米,而浙江、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的最高门气站价格则高达3.31元/立方米和3.32元/立方米。*和西部地区从此获得了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22%—31%的价格优势。

而在石油方面,在*府主导下,在*的独山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车也将建设四个千万吨石油炼化基地,而在东北则已经建成抚顺石化的千万吨炼化基地。

中国能源价格机制的调整,能源、炼化产业布局的改变,其实已经奠定了建设“北方能源大通道”基础。

而在俄罗斯方面,从年乌克兰事件爆发之后,其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加之越发动荡的国际石油价格,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也更加艰难。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哈萨克斯坦都需要中国市场作为新的稳定器,而中国也需要北方的石油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能源安全、支撑西北和东北的经济发展。

于是,中国“北方能源大通道”建设就此走上了快车道。年9月,历时6年“边建边谈”的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第一阶段工程终于竣工投产。年9月《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框架协议》最终签署。

尤其在经历了年中美 和年新冠疫情的多番“考验”之后,中俄之间的“背靠背”关系也已经变得更加牢固。包括刚刚经历了一场骚乱的哈萨克斯坦,中俄哈三国都已经意识到,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退却,随着世界经济的动荡,面对美国越来越严厉的遏制与制裁,中俄、中哈必须进一步加强合作。

中俄哈三国都已经看清,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必须对眼前利益作出妥协。此次,中俄签署的《远东天然气供销协议》,以及未来10年过境哈萨克斯坦每年将向中国供应1亿吨石油的协议,不仅仅是一个“能源联盟”的形成,随着能源“大动脉”连接,一个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也将诞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仅是能源的联盟中国北方的石油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