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穿越千年的运河百科全书
TUhjnbcbe - 2023/9/15 20:1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向阳

运行一个多月后,位于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成为网红打卡地,现代科技与古老文物的结合,让游客完成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中国大运河博物馆6月16日建成开放,馆内藏有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运河文化。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选址非常讲究,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舶的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停靠在扬州三湾古运河畔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舰”。这艘“巨舰”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翻开这本运河版的“百科全书”。博物馆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五部分组成,其中馆、塔、桥相得益彰,登塔可以俯瞰“三湾抵一坝”的历史景观。

大运塔则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近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大运塔距离文峰寺的文峰塔大概1.2公里,距离高旻寺天中塔大概4公里,站在三湾风景区最高的观景台远眺,南北两方分别可以看到一座塔尖:北边是文峰塔,曾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起点;南边是天中塔,曾是清朝皇帝的行宫所在。文峰塔、大运塔、天中塔在运河边形成了“三塔映三湾”的景观。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式展馆展出的各类船只

大运河博物馆由南京博物院负责布展和运营,是一座全面反映大运河历史概况、现今状态和运河美好生活的博物馆。据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这里有公园般美丽的博物馆环境,有新唐风格调的博物馆建筑,有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博物馆展览,彰显大运河的千年底蕴和当代形象。

据悉,国内现有的运河主题博物馆都是从某一角度或在某一地域局部展现大运河的文化要素,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则是从时间跨度、空间跨度上实现大运河文化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整体概念表达,以此来立体呈现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观众可以在馆内了解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运河与“一带一路”的交汇融合。

取自河南开封附近一段长25.7米、高8米老汴河剖面

大运河博物馆虽是新馆,展览内容却非常丰富“有料”。目前,该馆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铠甲、陶瓷、镇水剑、木筏舟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运河文化。

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被称为汴河,在博物馆中,取自河南开封附近一段长25.7米、高8米老汴河河道剖面上的一条条线如同年轮,清晰地勾勒出从隋唐至明清的地层,最早的距今已有多年,直观展示大运河河道如何从宽到窄,直到完全淤积成平地的过程。隋唐大运河很容易湮塞,甚至湮塞得与岸平齐,唐、后周、北宋要经常开凿、疏浚、整修,才能令隋唐大运河正常使用。到南宋,因缺乏及时的开凿、疏浚,导致大运河因部分河道淤塞而衰落。

在这片老汴河河道上,仔细分辨就会发现,国家统一且强盛时河道宽且深,国家分裂且衰弱时河道浅且窄,这就是大运河与国运息息相关的实物证明。

展馆中的唐代船型墓葬,整体提取自镇江,为了防止墓顶坍塌,被运抵三湾时尚未清理墓中的泥土,重量达到55吨,无法从楼梯或电梯中运输,不得已拆除了博物馆西侧部分墙体,才使它们最终被安放在博物馆内。

还有南宋馒头窑,来自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重达33吨,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床、烟道五部分组成。宜兴靠近荆溪、江南运河等多条运河,又是著名的陶都,这座烧制砖瓦的南宋古窑见证了这段历史,也反映了古代运河沿线发达的手工业。

在专题展览“隋炀帝与大运河”中,以隋炀帝杨广乘坐龙舟南下,自作《早渡淮诗》为引,徐徐展开这个历史人物与大运河的故事,讲述隋炀帝与扬州及大运河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大运河的开凿,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公元前年,为了争霸中原,吴国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古水道,开凿了胥溪、邗沟、*沟三条运河。因为对运河开挖起到了开创作用,吴王夫差也被称为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其中邗沟的开凿,是有史料记载的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段,被认为是大运河的开端。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历史至今已流淌多年。

南宋馒头窑

邗沟全长里,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河道,后期成为隋唐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扬州和淮安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因邗沟而生。在此后的多年里,邗沟一直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期,浙东运河的前身山阴故水道也基本形成,到目前仍是保存较好的人工运河之一。

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乘船可以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开凿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到隋唐时期,除形成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外,还对运河进行了疏浚和整理。大运河的航运地位更加突出。唐人李吉甫曾形容大运河:“东南郡邑,无水不通;天下货利,舟楫居多。”

大运河是流淌的、活态的文化遗产。与展品堆砌的传统博物馆不同,该馆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让古老运河宛若“新”生。可以说,这是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的又一生动实践。

这里除了展出的文物,声光电的互动体验区让观众通过互动,了解运河的发展历史以及运河周边城市。该馆全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5G、VR等引入古老运河,给公众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公众在展厅即可“穿梭时空”看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舟船式样、漕运盐利、市井生活,以及沿线的自然生态,体验大运河流域的历史积淀和人文风貌。

文物与高科技相结合,就“活”起来了。展览为中国大运河舟楫主题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展,以实体体验结合数字多媒体虚拟体验的方式,讲述大运河舟楫的演变、舟楫的类型等相关知识与故事,展示大运河舟楫带来的南北文化融合与古今美好生活。

展厅里的沙飞船,吸引参观者登船身临其境体验。度环幕生动还原三段大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和繁荣景象,置身船头,千百年的运河美景尽收眼底。蔚蓝色的河水是背景,碧波拍打着船舷,样式不同的船只沿河而行,纷至沓来,展现了不同时期大运河的船舶和漕运文化。除具有运输功能外,在千百年的水运历史上,这些舟船还是流动的画卷、舒适的家。

大运河的珍贵不仅在于流转千年的物质遗存,更在于运河畔“人间烟火”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至岸边,两岸繁华的街景映入眼帘。酒肆、戏台、胭脂铺、餐馆……博物馆打造的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再现了运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一条主街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体验将运河故事进行串联,一眼千年带观众完成了穿越唐、宋、明、清的时光之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穿越千年的运河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