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证券时报
4月10日,深圳市*协七届第二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协委员,致公*深圳市委会副主委,南山区副区长叶春在大会发言中认为,随着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扩容,深港两地*府不断细化战略部署,深港合作正迎来新时机、新机遇。如何紧抓前海方案的重大机遇,不断深化深港合作,推进深港两地间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对接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持续促进湾区百姓的“心联通”,支持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中央赋予深圳的一个历史重任。
就此,她提出相关建议:
(一)畅通深港间陆海交通动脉,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
1.建设深港西部新通道,推进“空港+会展+保税”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深港两地机场间快速轨道交通。研究落实快轨制式,采用海底高铁、磁悬浮等新科技,争取实现深港机场航站楼20分钟内通达。快轨设前海站,联通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香港洪水桥、香港国际机场和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
二是积极谋划完善港珠澳大桥双Y方案。研究论证深港西部新的陆路通道可行性,增强港珠澳大桥深圳侧联系功能,陆路直通前海,西部形成“深圳湾大桥+深港新通道”双跨境通道格局,支撑深港融合发展。可考虑蛇口赤湾连接线南延,经深圳湾(隧道),借道香港龙鼓滩片区的道路,间接实现深圳与港珠澳大桥的联系。
三是发展“空港+会展+保税”新业态。以快轨为依托,支持深港机场在客运、货运方面的深度合作;深化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和港澳会展业的合作,实现“联合办展”“一展两地”;支持深圳机场开拓城市免税业务功能,在前海落地“空港+会展+保税”新业态。大力发展空海多式联运,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空港、港口、物流和配套金融服务体系。
2.提升深港澳水域航行自由度,推进前海自由贸易港建设
一是创新深港“两水域、一引航”,解决“二次引航”问题。争取对深港双方引航员承担引航任务的方式、频次、利益分配、责任归属等进行协议,并相应调整内地引航员资质条件与香港《领港条例》附录的立法文本,对区际立法协同进行创新实践。未来实现共同设立统一的引航协调机构,共同设立一个引航员登离区,对进出船舶逐步实现“一次引航”。
二是尽快在前海实现粤港澳国际游艇自由通行。争取《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设建议方案》出台落地,争取海事、海关监管*策突破,在前海打造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和国际游艇产业集聚重要承载区。把握担保金免除的利好机遇,率先在前海实现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并扩大到全域。探索对港澳船舶开展第二船籍登记制度试点,鼓励港澳船舶在前海登记第二船籍港,以获得粤港或粤澳“两地牌”。
(二)促进现代服务业机制创新,推动规则对接“软联通”
1.加强深港金融合作,提升深圳金融国际化程度
一是优化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大湾区居民跨境金融投资。加快在前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为内地居民提供续保理赔服务;深化跨境“理财通”试点,研究将更多类型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纳入试点范围;在前海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试点;鼓励企业开发跨境移动支付应用。
二是增强跨境创投资金流动,助推国家创新创业战略。降低香港机构在内地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的门槛,鼓励境外长线资金流向创投领域。扶持依法合规经营、有实力、有品牌的创投龙头企业境内外上市,拓宽机构自有资金的融资渠道。探索开展试点,鼓励海外资本参与设立S基金,持续增强创业投资基金流动性。酌情调整行业税费计征方式,采用差别化优惠税率模式,提高创业投资基金对长线机构投资者及家族财富资金等吸引力。
2.健全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体系,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提升
一是在劳工、环境以及消费者保护等领域大胆尝试,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以特区条例形式引入国际高标准,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体系。
二是支持前海对港澳进一步取消或放宽股权比例、业务范围、经营地域、资质条件等准入条件。在前海蛇口片区探索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新模式,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反垄断与国家安全审查工作。
三是争取设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深圳分院。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顶级商务研究智库,拓展商贸战略性、前瞻性、创新型研究能力。
(三)深化深港两地交流与交往,增进深港融合“心联通”
1.加强交流交往。加强深港间公职人员互派学习、挂职锻炼的频次和覆盖面,邀请深港两地同性质部门人员在前海挂职学习。向香港籍居民开放更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报考职位。疫情稳定后,尽快向国家申请恢复深圳居民一签多行,通过产业互利合作和跨境消费回温,缓解香港的社会经济矛盾,助力两地“制度之异”转化为“机制之利”。
2.促进文化融合。在前海举办大湾区“中国古诗词大会”“红色故事朗诵比赛”等以国粤双语为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传播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进或打造现象级的文艺、体育赛事IP吸引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