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湘全国*协委员拟联名呼吁设立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
湖南日报北京3月3日电(记者陈昂昂张斌)3月3日,住湘全国*协委员拟在全国*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联名提案,呼吁设立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努力推动湖南从内陆大省向开放强省转变,进一步发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更好地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提案认为,此举有利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更好地加强内陆与港澳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加快三湘大地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步伐,更好地提升毛主席家乡人民的获得感。
湖南设立自贸试验区优势明显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府以“一带一部”战略为引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全国*协委员陈晓红认为,湖南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南北互动、东西协调的良好态势。
全国*协委员张健认为,湖南境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多条高铁动脉交会,城陵矶等港口通江达海,长沙*花机场年吞吐量旅客超过万人次,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随着湖南的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湘江新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继获批,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亿元,实际使用外资.91亿美元,口岸国际货运吞吐量3.1万吨。“湘欧快线”已开通至欧洲、中亚27个国家的11条线路,跻身全国中欧班列五强。“湖南的动车、高铁等高精尖制造业产品,都可以通过我们的自贸区走出去。”
“湖南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而且经济质量越来越好,经济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也非常好。”在全国*协委员陈晓红看来,湖南的产业发展基础雄厚。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成为万亿产业,千亿工业产业达到11个。服务业发展迅速,年网络零售、软件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增速超过20%,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湖南的一张名片,“这也是设立自贸试验区的优势之一。”
全国*协委员刘长庚认为,自贸区的设立不仅能够更好地让湖南产品走出去,还能加快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助推湖南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事实上,湖南在复制推广和先行先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家已确定的项自贸试验区经验中,湖南已复制推广完成项,正加快复制推广33项,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中国(长沙)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先行先试工作相继获批并取得初步成效。年初,我省在全国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工作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他建议,下一步要尝试构建贸易规则,加大投资便利化以及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
促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带动区域脱贫攻坚
在这份凝聚着30多位住湘全国*协委员心血的提案中,对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十分明确: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联通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两大经济主轴的自由贸易走廊,中非经贸合作的先行区,促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的引领区和以开放促发展、带动区域脱贫攻坚的示范区。
提案还提出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共平方公里左右,其中长沙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陆新高地;岳阳片区重点对标国际一流海港,建立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郴州片区重点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设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重要平台以及湘粤港澳合作示范区。
提案设想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任务,即破解制约要素流动、规则对接和市场统一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一条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经济主轴的自由贸易走廊;按照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战略布局,积极探索产业转移和转型的新路径;加强湖南在更高平台、更宽领域与粤港澳地区的对接、联系;落实“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积极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建立绿色贸易规则,探索绿色发展新经验;积极推动旅游与会展、商贸、健康产业一体化发展,探索以开放促发展、带动区域脱贫攻坚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