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担当虹新闻
TUhjnbcbe - 2023/8/26 19:12:00

中宏网12月16日电(记者刘一乐)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推进其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可谓生态地位显著、综合实力强劲、发展潜力巨大。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分别开在年、年、年这三个重要年度,开在长江上中下游的重庆、武汉、南京三座城市,关键词也从“推动”“深入推动”演进到“全面推动”。

11月14日,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五年来的成就: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定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探索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经济重心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着力加以解决,同步研究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巩固专项行动成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发展,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长江经济带生态资源禀赋、生态系统独特、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在“共抓大保护”格局基础上,一系列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修护的专项行动得以有效开展,其中“4+1”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82.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劣Ⅴ类比例为1.2%。长江干线非法码头已彻底整改座,万亩土地造林绿化,长江生态屏障得以巩固。

今年1月1日起,长江上游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最迟自年1月1日起实行暂定为10年的常年禁捕。就长江“十年禁渔”,12月15日,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对阶段性成效进行介绍,目前,渔船渔民退捕基本完成。经过逐船逐户建档立卡,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渔船11.1万艘、渔民23.1万人。“持续深入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确保禁捕取得扎实成效,推动早日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

长江经济带建成双循环主动脉

长江经济带在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覆盖11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占全国的43%,研发经费支出约占全国的44%,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是我国创新驱动的重要策源地和我国经济中心所在、活力所在。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经济带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沿江省市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各自定位,主动向全球开放市场。

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依托长江*金水道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使其对全国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进一步显现,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月友认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双循环主动脉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协同、创新、开放三大关键词。“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双循环主动脉,核心是要基本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该区域成为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支撑全国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肖汉平指出,在构建开放型“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及上中下游要围绕自身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和价值链分工,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形成全方位沿海、内地沿边和对内对外开放的格局,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各不相同,沿江省市分布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级别不一的试验区,一些试点地区大胆探索,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亟待总结、评估、推广。对此,大运河智库暨重庆智库理事长、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王佳宁认为,各地要及时总结归纳如实上报试点经验,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及时出台相关*策,在合适的区域乃至全国铺开,以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效应。

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

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两年过去,“生力*”升级为“主力*”。

长江经济带覆盖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东有长三角城市群,西为中西部广阔腹地,市场需求潜力和发展回旋空间巨大。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三大城市群中彰显出来的强大竞争力,无疑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湖北省人民*府咨询委员,湖北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秦尊文曾指出,中国版的“国家经济地理横轴”有“三核”,分别是上海、武汉、重庆。

华东师范大学于12月12日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显示,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武汉、成都、南京、重庆、苏州、长沙、宁波、合肥。这恰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见证。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GDP在我国所有城市群中一路领跑,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城市层级结构最合理的城市群,已有六大城市跻身GDP万亿俱乐部,未来将以核心城市为支点构建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五大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备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

成渝城市群是培育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成渝年城镇化率达53.8%、西南最高,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地带,战略地位突出,极具发展潜力。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群,跨越湘鄂赣,连接上下游,衔接南北方,加快三省之间的一体化发展,不仅对推进我国区域间水平化的自主合作具有重要的试验和示范意义,对于形成全国性的超大市场,也会起到不可替代的支点性作用。

数据显示,5年来,长江经济带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长江经济带沿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在全国的地位凸显,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领跑全国。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下苦功,让国民更加富裕,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长江经济带必将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带”。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担当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