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李毅刚教授专访畅谈左心耳封堵最新进展及所
TUhjnbcbe - 2023/7/13 21:50:00
北京荨麻疹的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血栓栓塞,尤其是脑卒中是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口服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的基础治疗策略,但抗凝治疗在降低栓塞风险的同时会带来出血风险的升高。大型真实世界研究证实,90%以上的心源性栓子来源于左心耳,通过左心耳封堵来预防卒中的发生或能一劳永逸。作为房颤大国,左心耳封堵的应用和推广可为我国房颤患者带来极大获益。

为此,在第二十六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IF&CCPCC)期间,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医院李毅刚教授进行主题为“左心耳封堵最新进展及所面临问题”的专访,以加强临床医生对左心耳封堵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进而造福患者。

专家简介

李毅刚教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歌德大学(J.W.GoetheUniversity)医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上海领*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国际动态心电图与无创心电学会理事(ISHNE),美国心脏节律学会委员(FHRS),美国心脏病学院委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

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上海房颤中心联盟主席,上海卒中学会副会长,上海卒中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委员会常委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律失常中心客座教授。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评审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波兰国家科学院项目评审专家。ANE英文杂志副主编

从事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工作30余年,致力于心脏介入术创新、心律失常诊治及研究与转化。独立完成万余例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心律失常消融术,冠状动脉介入术,起搏器、除颤器的安置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瓣膜病、房间隔、室间隔等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术等。发表包括JACC、EurHeartJ、Advanced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论文篇,SCI收录篇;其中5篇论文被写入5项国际专病诊治指南/专家共识和2部美国专业书籍。创新开展了6项国际领先的心律失常消融介入治疗术式。主编专著3部,包括国内首部《室性心律失常学》。研发并创建了国内年服务量最大的远程心电诊断系统(年诊断量万人次);创立了房颤、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消融新方法;创新了心脏电、结构优化重建技术;创立了高血压治疗的无创去神经方法;创新了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介入术防治脑卒中,手术量连续6年全球领先。牵头编写《上海市房颤规范诊治白皮书》。牵头编写《上海市房颤分级诊疗地方标准》。主持2项国自然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获得省部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及多项荣誉。

医脉通:与药物治疗相比,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一项新兴技术,随着循证证据的积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适应证也不断扩大。请您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临床研究以及诊疗经验谈谈,哪些房颤患者适合进行LAAC?

李毅刚教授:

房颤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患者的卒中风险升高,生活质量下降,心衰发生率,甚至死亡率均增高。其中,卒中是房颤患者最为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研究表明,90%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是左心耳的血栓脱落造成的。血栓脱落后随血液至头部是患者发生卒中。LAAC是将左心耳进行封堵的一种非常好的术式,这样左心耳就不形成血栓或者即使形成了血栓也不会掉出来。

对于LAAC,目前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探究,随着循证证据的积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适应证也逐渐增宽。总体而言,目前LAAC主要用于以下几类人群:

①高出血风险、高卒中风险的患者;

②有抗凝药物禁忌证或不能长期应用的患者;

③虽然进行了最佳抗凝药物治疗,但仍发生栓塞事件的患者;或因出血事件发生而不能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

④因生活习惯、工作性质或记忆力衰退/痴呆症不适合进行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

⑤房颤消融产生左心耳电隔离的患者。

这些患者进行LAAC后,可以减少抗凝药物的用药剂量,甚至不用抗凝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也相应提高。

医脉通:过去20年中,LAAC迅速发展,大量器械已被批准或正在临床研发中。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在左心耳封堵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李毅刚教授:

自年Pilot研究首例植入至今,左心耳封堵已经历了20多年的循证发展,在国内也有10年的发展史。从年,LAAC在国内进入临床应用开始,近6-7年LAAC经历了高速发展。虽然LAAC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相关研究和探索也非常多。最初我们探索这项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短期),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既往在国际上有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PROTECT-AF和PREVAIL随机对照试验。这两项研究均显示,与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相比,Watchman封堵器可持续降低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甚至在出血风险方面也低于华法林,证实了LA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由于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可与多种药物/食物发生相互作用,在使用时需要定期查血监测,因此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但仍有出血的风险。在NOACs时代,LAAC还有优势吗?PRAGUE-17多中心、随机、非劣效性试验,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对比了LAAC与NOACs在预防卒中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3.5年的随访显示,在高卒中、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中,LAAC在预防房颤相关心血管、神经系统和出血事件方面不劣于NOACs。

此外,国内相关试验也证实了LA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虽然多是观察性试验,但国内患者数量较大,也能体现中国真实的临床情况。

在封堵器类型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十多种不同的封堵器械。多数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一定的证实,长期循证结果也在积累中。

在术式探索方面,我们不但探索了单纯的左心耳封堵术,还探索了房颤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相关研究也提示患者预后较好。其次,包括我们上海交通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内的多个中心都在探索LAAC简化术式,这种术式不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和食道超声,仅在局麻下便可进行。

此外,其他专家团队或者中心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探索,包括术中进行影像学指导是否对患者有益?是不是可以做到零射线?这些研究对于稳步推动临床实践都是非常有益的。

LAAC应用于临床实践并非一蹴而就,不能急躁,应该稳步推进。总体而言,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很多研究正在进行中。对于好的方法、术式和器械等,我们都应该持续推进。

医脉通:您提到,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LAAC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也使LAAC得到了广泛认可,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那么,您认为目前在LAAC技术和推广方面仍面临哪些问题?

李毅刚教授:

目前,我们主要面临患者、医生和我们中国人群自己的数据三方面的问题。

在患者方面,目前仍有很多患者并不知道LAAC术式。由于LAAC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证实,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患教工作。首先,让患者了解房颤的卒中风险和危害。其次,使患者明确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和NOACs均可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NOACs更优,但患者的出血风险和药物不良反应也有不少,LAAC则即可降低患者的卒中风险,又可降低出血和药物不良反应风险。适宜的患者可以选择LAAC。

从医生角度而言,目前仅心内科医生和负责房颤管理的医生比较了解LAAC这一术式,其他医生可能并不了解。因此,我们需要对医生进行培训、交流,使更多的医护人员了解LAAC这一术式和价值。对于LAAC从业人员,应该对这项技术本身、相关器械、心脏结构、影像知识等进行培训。进行LAAC操作时,一步一个脚印,将手术指证掌握好,规范操作,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这样就能是LAAC良性、规范发展,从而使更多患者获益。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有我们中国人群自己的数据和高质量的研究。对国产封堵器设计、实施一系列研究,尤其是RCT研究,即随机、多中心试验。在指南中这类研究的推荐级别更高,更有利于规范推动LAAC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应探究一些更加简便的术式,探究相关新器械的可行性、安全性和长期结局。

医脉通: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是房颤管理的两种重要策略。为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房颤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应运而生。作为一站式手术的“领跑者”,您的团队肯定进行了很多探索,能否请您分享一下相关经验。您认为一站式手术具有哪些优势?

李毅刚教授:

对于一站式手术,我们也进行了很多年的探索。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进行一站式手术也有很多顾虑。因为我们长期做房颤导管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之后,随着LAAC的出现,这两种术式我们都掌握得比较好了。由于这两种术式都需要静脉穿刺、房间隔穿刺,术中也都会用到一些鞘管、导管。于是我们就考虑一次进行这两种术式,这样既可以减少耗材应用,也可以降低患者痛苦,还可以降低总体费用(一次费用可能会升高),何乐而不为。

随后我们进行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一站式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们还在不同患者中进行研究。例如脑梗后患者,这类患者多跛行、精神状态也不好,那么他们可以进行一站式手术吗?随后我们研究结果证实,脑梗后患者进行一站式手术的结果较非脑梗后患者更好,患者的获益更多。目前相关研究已经发表,并得到了广大医生同仁的认可。此外,我们还对心衰、肥厚型心肌病等患者进行了探究,相关结果也很好。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超过例一站式手术,并对前期的例患者进行了总结,并在去年发表于《IntJCardiol》。研究结果显示,一站式术式可使预期栓塞事件发生率降低76%,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80%,且并发症较少。同时研究也证实了大部分患者可以停用抗凝药物,证实了一站式手术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这项术式,从而使更多患者获益。

与此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其他研究,包括围手术期是否要应用抗凝药物,6个月之后对一级预防的患者是否还应该使用阿司匹林等。目前,这些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未来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毅刚教授专访畅谈左心耳封堵最新进展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