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迎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影像论坛。论坛以AI影像临床应用进展、科研进展为主题,吸引了长三角区域及北京、福建两地共20医院放射科领域的专家医生现场参与对话,并线上吸引了2.5万余医疗同行全程观看。
本次参会论坛的嘉宾均为医学影像界的大咖,同时也是AI影像临床应用的探路者和推动者,医院刘士远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严福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陶晓峰教授、医院居胜红教授、南京医院吴飞云教授、浙江大医院张敏鸣教授、医院王希明教授、浙江大学医院胡红杰教授、医院李跃华教授、医院陆建平教授、上海交通医院解学乾教授、浙江中医院许茂盛教授、上海医院于红教授、上海交通医院王悍教授、安徽医院刘斌教授、医院卢洁教授、医院胡春洪教授、上海交通医院张佳胤教授、福建医院薛蕴菁教授、医院张龙江教授、医院彭卫*教授、医院王培*教授等影像专家。
▲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理事长刘士远教授
作为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的理事长,刘士远教授近年来致力于推动AI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他认为,目前已经有多家人工智能企业拿到了国家药监局的三类证,说明国家监管层面正在以开放的心态进行AI*策布局,医院应用。
接下来AI企业能不能够解决临床问题,是否能够持续创新,并获得医生和病人的认可,是AI企业需要迫切实现的最后一公里。
“当然,实现商业化对AI企业来说只是开始。希望医疗同行们能够借此次论坛的经验分享,帮助医生认识AI的价值,也希望AI企业能够不断解决影像医生们的日常工作中的痛点。”刘士远教授表示。
▲医院严福华教授
医院严福华教授也称,希望AI企业未来能够创造更多更好的AI产品,帮助影像医生提高工作效率。
▲数坤科技董事长毛新生
数坤科技董事长毛新生表示,AI行业能够快速发展,医院和影像专家们的支持和爱护。他认为,AI医疗是整个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医生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医工结合将不断成为AI医疗领域的新常态。
本次大会着重探讨了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价值及科研前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危重慢疾。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脑卒中患者约万人;我国现幸存脑卒中患者万人,其中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丧失,致残率高达75%。各省均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死率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目标。
在卒中的救治环节,AI赋能医学影像,可以帮助医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缩短救治时间,并帮助临床医生尽早确定救治方案。会上,专家针对脑血管疾病的AI辅诊开展了相关讨论。
AI在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提速、扩窗、挽救
医院陶晓峰教授重点介绍了头颈CTA的AI价值及应用,面对头颈CTA图像分割困难、脑血管变异多、图像质量不均等难点,国产AI已经实现了自动生成满足诊断需求的后处理图像,直接减少约90%的后处理工作量。他还表示,人工智能对影像信息的深度挖掘,能有效进行风险评估,提高诊断精度,让患者获益。
南京医院吴飞云教授介绍了AI在脑灌注诊断中的应用,在时间窗内的患者,通过“AI+CTP”的组合快速甄别出适合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效降低致残率。她同时也称,“数坤科技的脑卒中影像平台与Rapid软件处理的数据结果非常吻合,且显示方式更让人理解脑灌注成像中的mismatch。我期望未来智能化CTP可见实现自动、精准、高效,也希望将卒中所有的有效信息可以传输至移动终端APP,让卒中诊疗信息可以高效协同。”
医院王希明教授介绍了“一站式CT”与AI相结合,可以对缺血性卒中进行快速精准诊断。“一站式CT”打破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传统治疗中,依靠发病时间作为再灌注治疗标准的局限,使超过治疗时间窗,使得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和较大缺血半暗带的AIS患者可以得到准确有效的治疗;他还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明显提高影像检查后处理速度和后处理结果的精准度。相信随着基于人工智能软件的不断开发完善,将会对脑卒中患者的诊疗起到更大的指导作用。
医院李跃华教授称,随着AI的迅速发展,尤其在高敏感检出、高纬度信息挖掘及高通量信息处理能力,辅助疾病诊断、预后判别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AI对脑卒中影像诊断的发展进程,从底层的医学数据的感知及分析,发展到AI对于医学影像数据与其他类型数据融合处理及分析,到挖掘影像数据加速科研:人工智能将在脑卒中的诊疗过程中发挥巨大价值。
医院卢医院与医学影像AI头部企业数坤科技合作,开展的人工智能在头颈CTA血管重建的应用价值研究,研究成果在全球顶刊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头颈CTA人工智能在图像处理质量、效率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使用人工智能之后,头颈CTA的图像后处理节约了83%的时间;使用5个月之后,节省人力75%;AI在独立测试集重建准确率为93.1%。该研究还获得了北京医学会首都青年医学创新与转化大赛一等奖。
AI在心血管诊断的应用:落地扎实+科研突破
我国乃至全球的心血管疾病(CVD)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上升阶段,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CT和MRI的发展促进了心血管影像学的变革,数字化成像技术的发展使人工智能在心脏成像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数坤心血管CTA人工智能一直是业内的“爆款”,已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三类证,医院高频使用。近日,厦门医院与数坤联合,斩获“全国医疗人工智能创新奖”。
本次论坛,与会各位专家们对心血管CTA人工智能的临床应用、科研等多方面开展讨论。
上海医院于红教授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医院影像科应用数坤心血管AI的情形。在冠脉CT扫描出的数百张照片里,心脏血管影像就像散落的珍珠一样分散。按照传统方法,立体三维重建时,医生就如同“串珠子”,需先把这些“珠子”从照片中“找”出来,再串接起来,重建出可供诊断的一根心脏血管。有了AI系统“加持”,人工智能可以在短短5分钟内,完成血管的立体三维重建,自动生成心脏血管的立体高清照,并整理出初步诊断报告。而这些过程原本大概需要耗时40分钟。
上海交通医院解学乾教授介绍,目前数坤AI已经全流程在临床使用,与医院现有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心脏影像诊断也从传统数字化模式,进展到AI为中心的冠脉CTA图像处理和报告模式。
上海交通医院张佳胤教授介绍,冠状动脉CTA是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无创性冠心病影像学诊断方法,数坤AI冠状动脉CTA智能重建+诊断,可以完成类DSA投照体位MIP重建,这满足了临床治疗个性化的需求。AI不仅仅极大加速了影像医生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且能整合多参数特征评价预后,结合影像组学+临床指标模型,开展心脏事件的风险预测。
医院张龙江教授分享了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研究和应用,并从FFRct的准确性、临床决策和预后评估价值做了详细介绍。FFRct具有无创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王培*教授
医院王培*教授对于大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对于效率的提升很明显。第二,AI可以精准地对医学影像中的微小病变识别和测量,扩展了医生的能力;第三,AI可以精准进行诊断、预测,并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效建议。他还鼓励医生们不断应用、研究人工智能,在应用和研究中发现、反馈、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减轻医生负担的同时,提升患者福利的双赢效益。
数坤科技董事长毛新生在大会上表示,构建中国原创的AI技术,深度进行医工结合,研发真正符合临床需求的产品,投入临床使用,惠及更多医患:这是时代赋予AI企业的机遇和使命。数坤已经在心、脑、胸建构了全面的解决方案,也攻克了腹部影像技术难点,正在把技术从单点、单任务,向多点、多任务推进,把覆盖场景从心脑胸骨覆盖到全身,构建服务全院的智慧化应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