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幸福地铁加速度,助力新城展翅腾飞 [复制链接]

1#

前川线列车。

回望过去22载,武汉通过轨道建设形成了地下交通大动脉,支撑起城市交通的脊梁,也刷新着武汉人的出行方式和生活体验。尤其近十年,武汉地铁呈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从单条线到网络化”的历史转变,覆盖武汉所有行*区和功能区,助力武汉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这种规模和速度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今年12月,武汉地铁7号线北延线(前川线)一期工程和16号线二期如期通车后,武汉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公里,车站总数达到座,里程规模是10年前29公里的15.9倍。目前,武汉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第四期规划建设高峰,轨道交通线网正沿着设计蓝图一笔一画延伸描绘。从1、2、4号线建设形成主城区轨道交通“工”字形的第一期建设规划到第二期建设规划形成“环通三镇、覆盖主城”的基本网络,重点解决三镇跨江交通问题;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提出“以地铁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指导思想,建设地铁城市,强调将武汉的轨道交通线网由主城辐射到六大新城,形成“主城联网、新城通线”的轨道交通线网新格局;到第四期建设规划,提出武汉两江三镇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还是需要快线来支撑,例如到*陂的前川线、到武汉经开区的16号线等,基本是按照最高速度~公里/小时来设计,按照高标准、大站距的轨道交通进行设计,快速把中心城区和新城区连通起来。

今年,*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武汉地铁集团*委书记、董事长张*表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首要*治任务。在新征程的赶考路上,地铁人将不忘初心,为武汉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前川线一期和16号线二期按期开通,是武汉地铁对市民的庄重承诺。

一座超大城市跑步迈进“世界级地铁城市”行列。武汉地铁将以*的二十大精神领航前进道路,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不断磨炼干事创业的“铁肩膀”和“硬骨头”,打造匠心工程,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前川线汤云海路站。

加快*陂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7号线成为武汉最长地铁线

“我们一直盼着前川线早日通车。”*陂区横店街道桥咀社区书记王志龙激动地说。

桥咀社区现有居民约1万人,包括原来的村民以及后来在这里购房的业主,其中不少人都是白天去汉口、武昌甚至光谷上班,晚上再回来,路上通勤时间较长。

“前川线没有开通的时候,居民都是先骑近半小时电动车或坐公交车到盘龙城去坐地铁。前川线通车后,我们出门就能坐地铁了。”王志龙说,天阳大道站是距离桥咀社区最近的地铁站,居民们一天天看着车站修起来,又气派又好看。前川线通车后,居民们上班方便多了。

居民小陈在光谷上班,以前每天开车上下班,单程通勤时间得2个小时,而且早晚高峰经常堵车,他就盼着前川线早点通车,从天阳大道站坐到巨龙大道站换乘2号线,直接到光谷,时间可控,不用担心堵车。

*陂区交通运输局计划科科长李新说:“前川线是7号线的北延部分,连接*陂前川新城、横店工业园、盘龙城临空经济示范区及东西湖区,构建主城与前川城区等北部新城组群间的轨道交通快速走廊,缩短北部新城组群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推动北部新城组群发展,引导城市按规划轴线向外围扩展,有利于‘1+6’城市发展战略和空间结构布局的落实。”李新介绍,随着*陂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不断增多,与前川线共线的川龙大道交通量逐渐趋于饱和,上下班及节假日高峰期交通拥堵严重。前川线的建成,将发挥地铁运量大、速度快、准时、方便的优点,缓解川龙大道道路拥堵,方便居民出行,提高沿线居民的出行时效,提升沿线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前川线与7号线既有工程贯通运营后,一端是位于武汉南端的江夏区青龙山地铁小镇站,另一端则是位于武汉北部的*陂区横店站,这条地铁连接武汉一南一北,也成为目前武汉地铁最长的线路,总长约69公里。

跨越*陂和东西湖,橙色律动活力地铁

武汉地铁7号线北延线(前川线)一期工程自*陂前川至金银湖,线路主要沿*陂大道、双凤大道、川龙大道、盘龙大道、环湖中路等主干道南北向走行,在起点预留远期向东延伸跨滠水河条件,在天阳大道站预留将来引入天河枢纽条件,在终点与7号线一期工程衔接。

线路全长约21.12公里,包含7站7区间,7座车站分别为马池站、汤云海路站、巨龙大道站、腾龙大道站、天阳大道站、裕福路站、横店站。本线共设2座换乘车站,在巨龙大道站与2号线、规划18号线换乘;在腾龙大道站与规划20号线换乘。该工程利用2号线已经投运的宋家岗主变电所为本工程供电,另于横店新增川龙主变电所一座。

前川线一期工程标准站设计延续了“橙色律动,活力地铁”的设计理念,特色站充分挖掘地区特色,呈现不一样的活力风貌。

汤云海路站以“红色赞歌”为设计主题,结合盘龙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特征,将盘龙城遗址公园文物进行提取。通过红色铝板吊顶和艺术墙奠定整体基调,营造站厅的红色气氛。

天阳大道站以“巧夺天工”为设计主题。站厅空间以塑造*陂的建筑结构形态为主体,将*陂地区具有特色的建筑形态作为装饰元素,向乘客展现前川景象。

克难攻坚技术攻关,优化创新设备设施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一级项目经理徐锦斌介绍,全国首创基坑工程装配式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在汤马区间2号风井成功应用,效果良好,攻克了传统现浇混凝土支撑费时、费力、费钱的难题。装配式支撑新产品可多次循环使用,节点等强连接,安全可靠,可有效替代传统混凝土支撑;机械化安装,绿色施工,助力低碳节能发展。

长期以来,武汉地铁区间隧道内管线、设备设施的固定方式采用传统的后锚固技术。为解决传统的后锚固技术的难题和痛点,前川线一期工程创新研发隧道管片采用内置槽道的管片预埋件技术。

在铺轨方面,前川线一期工程在正线轨道上采用了长轨枕道床,长轨枕采用工厂预制,轨距、轨底坡的控制非常方便,提高了轨道安装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轨道整体性、平顺性、旅客乘坐舒适性,也能延长车轮和钢轨的寿命。

为提高清洁和美观,前川线一期工程首创将环控机房、照明配电等房间地面改为预制水磨石地面,新风道和防静电架空地板下方地面设为玻化砖地面,能改善送入车站内的空气品质,提高了室内空气环境的质量;且首次全线采用一体化车控室的装修,设备监控系统集中设于车控室内,更为便捷美观。

前川线一期工程是一条市域快线,全线速度目标值为公里/小时,天阳大道站以北土建预留公里/小时。采用A型车,采用6辆编组。

为更好地提高乘客乘车便捷性,前川线全方位开通实现第三方App扫码及银联闪付过闸,构筑“智慧城市地铁+乘客轻松出行”,为乘客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节省时间,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提升城市功能、优化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优秀管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高质量完成通车目标

前川线一期顺利通车,离不开优秀的建设管理团队。前川线地铁项目部共有20多人,其中13名是*员。

33岁的徐锦斌是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九支部组织委员、前川线一期工程项目部一级项目经理。“前川线一期工程施工工法丰富,地下车站有明挖法、顶管法和半盖挖顺做法,地下区间有冻结法、矿山法、盾构法和明挖法,高架区间及车站有满堂支架法、悬臂浇筑(挂篮)法等。”徐锦斌说,武汉地铁建设的工法,前川线施工基本覆盖,有些工法他和团队伙伴也是第一次遇见,带领部门员工边学习边实践,与工程建设共同进步。

二级项目经理向阳负责高架车站及区间土建、装修等专业项目管理工作。“前川线年底通车是雷打不动的目标,所以一分一秒不能耽搁,我们团队管辖范围内3座高架车站从装修第一天开始,我就积极与大家分享去年线路的经验总结,装修各专业施工工序的衔接、装修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消防验收专家评审常见问题处理等。”向阳说。

二级项目经理王攀为使武汉地铁“精细精品年”质量提升行动落地见效,狠抓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积极组织施工监理单位精准施策、科学管控,制定现场质量控制手册及暗挖作业指导书,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及验收管理。

二级项目经理彭红胜负责的汤云海路站是第一个实现封顶的地下车站,为盾构始发创造了条件,保证盾构机在年汛期高峰来临之前顺利下穿府河,降低施工风险。

业主代表邹晓艳负责的土建4标,涵盖了地铁地下、地上施工多种工序,工作之余他努力学习桥梁施工技术。他利用每周一、三、五夜间仅有的4个小时“天窗点”,对每个车站装修收边收口的细节、结构渗漏麻面缺陷以及隐蔽部位的清理等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排查,用脚步丈量车站及区间隧道的每一个角落,并组织参建单位及时整改。

业主代表龙再扬、王卫、张慧超、余勇等人不等不靠,深入研究车站周边交通设施状态、调研周边建筑物与车站空间位置关系、了解车站范围内影响施工管线情况,多方协调,推动管线迁改,为车站提供施工场地。车站施工过程中,大家调整优化施工方案,紧凑安排施工组织,严抓管控施工质量和安全。

业主代表谢家龙今年仅26岁,去年毕业,刚加入武汉地铁,虽然是一名新人,但他组织装修专业申报“防止卫生间墙砖脱落的技术处理措施”创新课题,在施工中首创“一粘一勾”双保险的卫生间墙砖铺贴工艺,保证墙砖稳固不掉落。

二级项目经理熊淼负责全线铺轨,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铺轨施工单位以散铺、机铺的方式多开作业面,高峰时期地下段9个作业面同步施工,大大节省了施工工期,单日最高铺轨量达到了米。

16号线二期通航机场站。

16号线二期通车,地铁助力城市蝶变

交通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轨道交通不仅能改变城市的出行,更改变了武汉的格局与竞争力。武汉地铁16号线(汉南线)调整工程即16号线二期,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促进武汉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16号线二期工程起于通航产业园通航机场站,沿纱帽大道向南敷设,接入既有工程起点周家河站。线路全长4.22公里,全部为高架线,共设车站2座。这条线路串联了通航产业园与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加强园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联系,促进园区发展。

“90后”小伙全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汉南人,他与亲属全宇都是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员工,毕业后一直在“家门口”工作,建设16号线二期工程。

作为一名现场技术员,全威每天都要到工地,早上7时到场,检查工人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监督安全生产,晚上夜巡到10时才能回家。全宇是公司工程部部长,从项目中标开始,就负责全流程的协调工作。

“16号线二期是武汉地铁集团首条当年开工、当年开通的线路。做工程,本来是四海为家,但现在能在家门口修建地铁,有能力建设家乡,看着家乡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好,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全宇说。

回忆高中时代,全宇说:“家门口遍地泥泞道路,坑坑洼洼的,骑自行车上学特别费劲,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汉南的路跟主城区基本没什么区别,都铺上了沥青,平坦、宽敞。”

16号线的开通,让汉南跟中心城区拉近时空距离,也让像全威、全宇这样的汉南青年人回家更方便了。“我给父母买了一套房,楼上楼下住着父老乡亲,一出门就有地铁和公交,和住在中心城区没啥区别。父母现在也经常坐地铁出去玩,出门十分方便。”全宇说。

16号线二期通往通航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今年通车后,将为园区企业解决员工通勤问题,助力园区发展,成为一条奔向新型化城镇之路的“地铁”。

克难攻坚科学规划,探索未来浩瀚地铁

16号线二期工程线路穿越长江I级阶地,沿线浅层淤泥质土层较厚,岩层埋藏深,地质条件较差,水系和市*管网密集,工程建设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主体车站结构结合施工缝设置位置,采用跳仓法分部施工。桥梁采用满堂支架现浇工艺,保证全线桥梁同步施工,节省了建设工期。

线路建设避让了所有灌溉渠道,采用大跨度桥梁跨越兴城大道,预留兴城大道高架桥实施条件。

施工场地全线铺开,与多个工业园区建筑同期建设,通过科学规划施工组织,达到同期建设工程的施工工作面无交叉,实现了突破性创举。

16号线二期工程遵循“未来之城”的主题,打造以科技为主的魔方空间,站厅整体形态以太空舱为载体,通过现代主义手法提炼造型,彻底放空顶部,将顶部管线集合化处理,满足地铁空间的特殊功能需求。

车站主体钢雨棚造型取自“翼翅”,空中俯瞰为一对展开的凤蝶羽翅。建筑的刚性与线条的柔和相结合,契合轨道交通飞驰的律动感。

室内设计遵循“探索未来,浩瀚地铁”的整体设计理念,结合标志色芙蓉红,着力打造中国“星谷”,使16号线(汉南线)像一条蜿蜒的时空隧道,使乘客感受到航天科技的魅力。

16号线二期工程与16号线(汉南线)贯通运行,贯通运行里程37.32公里,列车最高运行时速为公里,初近期采用4辆编组,预留远期扩编为6辆编组列车条件。

建设团队跑步入场,完成“当年开工,当年开通”建设目标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地铁一级项目经理周歌*总体负责16号线二期建设。“年,16号线二期工程的开通写入了*府工作报告,该线路从项目中标,到最后开通试运营,工期仅有一年时间,这在武汉地铁建设史上为首条‘当年开工,当年开通’的地铁线路。”周歌*说,为了挑战“不可能”,他带领建设团队,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通过分解工期任务目标,制订了关键工期节点和关键线路作战图。

他带领霍达、邓尧、刘耀隆、谭从龙、王超英等团队成员,跑步进场,春节不停工,其间克服雨雪、大风等极端天气,以及新冠疫情等诸多困难,用短短6个月时间就实现了车站结构封顶以及全线4.22公里的桥梁贯通,这是以往线路至少需要一年半才能完成的工程量。16号线二期工程创造了武汉轨道交通有史以来“最快进场、最快施工、最快出产值”的建设奇迹。今年7、8月份,武汉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酷的高温天气,因为是高架施工,白天基本平均气温都在40摄氏度以上,根本无法干活。他组织动员所有的参建班组,将作业时间调整到19:00—次日06:00,并在现场配备大量的冰块和风扇等各种降温措施。正是靠着这股拼劲,确保了轨通和电通的关键节点。

二级项目经理朱晓振负责风水电专业,质量管理方面,他守牢质量红线,加强了从原材料进场报验、第三方送检再到施工前关键工序施工交底、施工后质量复检等各项质量管控措施,每一步都严格按照相关验收标准实施。

他还组织参建单位编制了质量控制方案,编制过程中紧贴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重点改进的10个施工工序和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