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卒中病例展播
病例一
病史介绍
中年缺血患者,检查发现眼段动脉瘤,预估手术风险不高,患者治疗愿望强烈,遂决定支架辅助栓塞。
急诊DSA
眼段动脉瘤,大小约7mm*4mm;载瘤动脉近端4.6mm,远端4.2mm,岩段血管迂曲。
手术预案
8FEnvoy导引导管套接6F通桥银蛇中间导管,LVIS4.5*20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手术过程
通桥银蛇中间导管顺利到达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提供足够的支撑。
Headway21支架导管置入M1段,栓塞微导管Headway17猪尾塑型顺利进入动脉瘤,首圈6*18弹簧圈部分填塞,顺利释放LVIS4.5*20支架。
再植入5枚弹簧圈6*18、5*20、4*10、3*8、2*8,最后致密栓塞,打完收工。
小结
01
银蛇中间导管顺应性很好,6Fcm规格可以兼容常规支架辅助栓塞,也能提供足够支撑;
02
虹吸弯内侧动脉瘤,栓塞微导管猪尾塑型是基础,根据动脉瘤向内、向下、向外走行决定微导管头端指向。
病例二
病史介绍
中年患者,少数民族,蛛血起病。
急诊DSA
提示左侧前交通宽颈动脉瘤,右侧大脑前动脉未发育,动脉瘤大小6.7*4.2,完全坐于前交通动脉上,前交通动脉与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走行反向,颈内动脉颈段迂曲。
手术预案
支架放入前交通动脉(计划赶不上变化,波折后叙)辅助动脉瘤栓塞(8FEnvoy套接6F银蛇中间导管送至海绵窦段建立通路)。
手术过程
1.8F导引导管+6F银蛇中间导管通路建立顺利。
2.Headway17支架微导管90°塑弯,Traxcess微导丝指引尝试进入前交通动脉,反复尝试包括微导丝回勾塑弯均未果;鉴于微导管塑弯已有部分回弹,索性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备栓塞使用。
3.SL10猪尾塑弯,可以挂到前交通动脉开口,更换Asahi微导丝过度塑弯,由于近端血管迂曲,微导管张力大,进退不自如,多次尝试仍无法进入前交通动脉;应用Headway17填塞6*20弹簧圈,在瘤颈处成篮做支撑,还是无法将Asahi微导丝挺进前交通动脉。
4.最后决定改变计划,将SL10微导管顶在瘤颈口做支撑保护载瘤动脉,应用Headway17填塞6*20弹簧圈,让出瘤颈处载瘤动脉,成篮良好(圈内是瘤颈处SL10头端位置)。
再填塞6*30基本框出动脉瘤轮廓,让出外下方瘤颈,继续5*15、4*8、3*8、2*6,基本栓住动脉瘤主体,没影响前交通动脉。
工作角度和正侧位造影见动脉瘤近完全栓塞,前交通动脉保存良好,最后又做了双容积重建,提示载瘤动脉保护完全。
小结
01
该病例原计划应用支架辅助手段,但是动脉瘤较大顺着血管走行方向,加上载瘤动脉发出和主干血管反向,应用微导丝微导管塑型、塑弯以及弹簧圈支撑等方法仍无法将微导丝送入载瘤动脉,遂临时改变策略,采用微导管保护载瘤动脉方式完成栓塞。
02
微导丝和微导管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弹簧圈成篮、填充,保护载瘤动脉,但要顶在发出分支瘤颈处,前两三枚弹簧圈需要反复调整成篮,让出载瘤动脉,后面的填充圈适当选用小圈短圈,以不突入辅助微导管区域为原则。
03
栓塞技术和辅助手段多种多样,灵活运用、适时调整方案是对术者的考验!
术者简介
*
医院神经外科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陕西省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委
承担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1项;合作参与全*“十一五”*事医学重点课题和国家“十二五”课题各1项,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擅长出血性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与相关研究。
往期精彩回顾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