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城市做体检健康更全面 [复制链接]

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城市在防控疫情、保护居民健康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

日前,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发布会。

会上,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介绍,《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简称《指数》)是基于年数据,对中国主要城市健康状况进行的新一轮综合评价。《指数》覆盖全国90个城市、6.5亿人口,指标评价体系包括“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健康设施、健康环境、健康效用”5个一级指标。

慢病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次年度《指数》对3个热点话题进行了年度专题评价:基于实时公开互联网大数据的城市疫情防控能力评价、基于体检大数据的健康效用指标拓展评价和基于地理信息大数据的社区健康设施完整性评价。

李栋介绍,城市疫情防控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以年5月1日计),年内共有18个城市发生过局部疫情。国际通航城市、特大城市(—万人口)、超大城市(万以上人口)、超大城市都市圈内城市承压较大。这些城市也为后续全国范围科学有效的常态化抗疫探索了宝贵经验。

基于体检大数据的健康效用指标初步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居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问题现象普遍存在。“随着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普遍暴露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李栋表示,现有研究显示相关死亡病例占疾病死亡的40%以上,慢病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

“社区健康设施完整性指在社区步行1公里范围内同时拥有医疗、养老、体育和公园设施四类健康设施。”李栋说,本次研究对90个城市超过60万个社区开展了分析,其中仅有31.70%的社区在1公里范围内具备养老设施,对比而言,医疗设施、体育设施和公园广场的覆盖率则达到80—90%。

健康城市转型发展亟待加速

《指数》显示,从城市健康指数总分看,区域间格局不均衡、城市间健康得分差距在加大,超大城市领先程度扩大,中小城市各具特色,整体转型仍需加速。

“将各城市指数得分从高到低分为引领型、优质型、平均型、发展型、追赶型5档后发现,与去年评价结果相比,领先城市和落后城市的数量比例均有增加,中游城市则有缩减。”李栋介绍,引领型城市多为中心城市,追赶型城市多为一般地级市。

与此同时,七成城市的健康指数依旧均低于平均水平,整体看从卫生城市升级健康城市的转型进程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健康城市转型发展亟待加速。

城市健康指数区域格局不均衡,东部城市领先,服务、环境和效用表现突出;东北第二,健康类设施底蕴深厚,但健康服务存在短板;西部地区城市服务是长项,但健康行为和健康设施是短板;中部地区城市相对落后。

主要城市健康行为水平较高

李栋介绍,本次评价中大部分城市(占比82.22%)健康服务水平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从区域层面来看,珠三角地区城市整体情况相对较好,优势在于疫情防控和经费保障。中部城市健康服务水平相对落后,短板为医疗服务。

全国各城市间健康行为水平差异较大。从区域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内主要城市健康行为水平较高;东部一般地级市表现十分优异,特别是浙江省形成了健康行为高地。

在健康环境指标上,全国城市整体表现较好,半数城市位列健康环境指标优秀及以上。秦岭淮河以南城市健康环境普遍好于以北城市。

“南方城市中,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的健康环境表现优异,这些城市在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李栋介绍,中部城市进步显著;植被绿化与污染控制工作不断改进。

从全国整体情况看,各城市健康设施水平差距较小。除头部城市外,东北地区城市与东南部部分城市水平较好,其中东北城市在设施使用维度表现突出,东南部城市则拥有更完善的核心设施(如医疗、养老、心理、中医等)与支撑设施(如交通、公厕、应急避难场所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