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http://pf.39.net/bdfyy/bdfzd/170923/5719473.html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援巴基斯坦医疗队队员为当地民众测量血压。
年11月,格里夫斯在贾锋鹏医生的指导下做手术。资料图片
年10月22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郊区,中国援外医疗队医生为此前在北京接受手术救助的先心病患儿复查。本报记者霍文摄
年12月10日,中方专家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援塞拉利昂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当地员工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料图片
位于突尼斯斯法克斯省的医院外景。新华社发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从推进全球抗疫合作,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到加强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从深入参与改善全球贫困治理,到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即日起,本报推出“大道不孤”系列专版,邀请国际人士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分享他们见证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不懈努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援塞拉利昂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
在抗击传染病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阿里·布里玛·蒂亚
—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中国向塞拉利昂抗击疫情提供多批及时、急需的援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塞拉利昂援建固定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并开展应急工作。我有幸成为实验室的一员。
塞拉利昂卫生系统薄弱,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大。中方援建的三级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高级别、配置齐全的实验室,并在建成后不断优化升级。几年来,实验室从只能进行单一埃博拉病毒检测,发展到可检测26种病毒、10种病原细菌以及疟原虫,并具备基因测序技术,建立起针对发热和腹泻病人的基于症候群的多病原主动监测系统。
从埃博拉疫情到新冠肺炎疫情,实验室在塞拉利昂抗击传染病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实验室被指定为塞拉利昂新冠肺炎检测国家实验室,并于年3月检测发现了塞拉利昂首份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验室与塞拉利昂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先后参加近百次疫情防控专题会议,交流抗疫经验,参与塞拉利昂防控疫情相关策略和技术方案制定。实验室的主动作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塞拉利昂迅速建立风险预警平台,并帮助当地卫生健康系统平稳运行。
中方不仅为塞拉利昂提供诸多技术与物资方面的支持,还开展多轮培训项目,增强了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人才力量。实验室自建成以来,先后培养了13名本土技术人员,其中5人被推荐到中国留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自年以来,作为塞拉利昂全国生物安全培训基地,实验室累计举办培训班23个,在全国范围内培训超人次。
我本人正是培训项目的直接受益者。进入实验室后,我不仅在这里接受了密集培训,还于年10月前往位于北京的中国疾控中心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学习。在实验室工作的每一天在我看来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实验室建成以来,中方先后派遣约名中方专家来塞工作,与他们的接触让我受益良多。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倾囊相授的态度都令我印象深刻。
有关培训项目还推动了塞拉利昂的疫情防控工作。今年3月以来,中方专家组先后3次举办针对新冠病毒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班,累计对60余名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中方专家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帮助我们的卫生工作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目前,在中方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实验室的塞拉利昂工作人员已能独立完成采样、检测等工作。
对我来说,在中国援建的实验室工作,绝对称得上是改变人生的经历。我的专业知识曾储备不足,而如今,我已经能够自信地把从中方专家那里学到的知识传递给我的同仁们。在实验室开展的一期关于疟疾防控的培训课程中,我也成了授课者之一。
相信许多接受过中方培训的塞方人员都与我有着同样的感受,我也一直在鼓励我的同事们多参加培训。5年前在北京的所见所闻令我至今难忘,中国疾控中心精良的设备和成熟的技术让我深刻认识到,塞中双方仍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再去中国考察学习。
实验室见证了塞中友谊。中方倡导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我十分期待两国之间的紧密合作与良好关系能在此愿景下进一步延续。
(作者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援塞拉利昂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塞方主任,本报记者闫韫明采访整理)
中国援巴基斯坦医疗队——
全心全意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援助
阿卜杜勒·卡德尔
自年9月开始,我在瓜达尔港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先后与4批中国援巴基斯坦医疗队合作共事。在近4年时间里,中国医疗队凭借精湛的医术以及认真、奉献的工作精神收获了瓜达尔人民的感激和敬重。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我从中国医疗队的医生们身上学到很多,和他们成了好朋友。
瓜达尔曾是地处边陲的小渔村,气候炎热干燥,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中巴经济走廊龙头项目瓜达尔港建成后,许多当地人有了新工作,民众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年5月,中巴急救走廊首个急救单元——由中国红十字会援建的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在瓜达尔港落成。同年9月,由12名中国医疗专家组成的首支援巴医疗队抵达这里,正式开始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截至目前,4批中国医疗队共计接诊患者超过0人次。
中国医疗队的到来大大改善了瓜达尔当地缺医少药的医疗条件。我还清楚地记得,一次,有位父亲忧心忡忡地抱着他的孩子找到医疗队,孩子的面部出现了严重的光敏性皮炎症状。许多瓜达尔人都得过类似的皮肤病,由于未能及时医治,不少患者的皮肤上留下了永久性斑痕。令人惊喜的是,中国医疗队对治疗这样的病例很有经验。经过悉心护理和用药,孩子在几天内便被治愈。在了解到这一病症在当地的普遍性后,医疗队主动和我们交流,通过捐赠药品、制作介绍手册等方式,向当地医生传授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除了专业的医疗技术,中国医疗队还带来了当地急需的X光机和彩超机等医疗设备。早前,由于缺少医学检测设备,瓜达尔的患者不得医院进行检查,往返交通费用高昂且耗时费力。现在,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来自中国医疗队的免费检查诊断。对许多家境贫困的患者来说,医疗队的到来给了他们治愈的希望。
最让我感动的是医疗队对当地民众的真诚关怀。工作之余,中国同事们经常向我和许多当地医生询问了解居民们的健康情况和常见病情,并根据我们的反馈进一步调研。来访患者不多时,医疗队就主动出诊,前往港区附近的学校和码头,为群众开展健康筛查,普及预防疾病的健康卫生知识。针对当地人部分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问题,医疗队免费向民众发放维生素含片,竭尽所能为人们提供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瓜达尔港作为国际航运海港,面临严峻的防疫压力。第四批医疗队的5名医生决定延长任期,继续在瓜达尔港开展人道医疗救助服务。他们在完成常规医疗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为港区防疫作出贡献。在医疗队的努力下,瓜达尔港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防疫工作有序推进。港口不仅实现了员工零感染的防疫目标,也在运营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
可以说,中国医疗队的医生们是我的良师益友。工作中,他们医术高超、认真负责;生活中,他们身处条件艰苦的瓜达尔港却毫无怨言。他们全心全意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援助,也毫无保留地向当地医生传授技术和分享经验。
随着医疗队在当地服务的逐步深入,瓜达尔人民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中国医生的谢意——有时是一份自制餐点,有时是一件手工礼物。中国同事们总说,来巴基斯坦才体会到真正的“巴铁”友谊。在我看来,他们默默的工作和奉献,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巴中友谊的强大力量。
(作者为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巴基斯坦红新月会协调员,本报记者程是颉采访整理)
中国红十字会援助蒙古国系列项目——
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添新内涵
诺尔道夫·宝勒尔玛
多年来,蒙古国红十字会一直与中国红十字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在防灾救灾、医疗救助、人员培训、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开展诸多合作。尤其是近几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双方实施了一系列惠及蒙古国民众的项目,例如“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眼科医生和视光师培训、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等,合作成果丰硕,提高了蒙古国公共卫生水平,为蒙中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添新内涵。
在这些项目中,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作开展的“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蒙古国行动已成为一项创新而卓有成效的事业。自年正式启动以来,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连续两年来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开展先心病患儿筛查工作,并在征得患儿监护人同意后,将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分4批次送往中国北京和内医院接受免费手术治疗。目前,该项目已实施两期,惠及蒙古国21个省的儿童。中国医生已为名蒙古国儿童完成先心病手术治疗,帮助他们开启崭新的生活。
孩子是家庭幸福的钥匙,更是国家的未来。当重获健康的孩子们返回蒙古国时,充满笑容,活力四射,那种幸福感真是无以言表。如今,越来越多先心病患儿家庭与我们取得联系。蒙方希望继续推进这一救助项目,挽救更多蒙古国儿童的生命,使他们免除病痛困扰,拥有健康人生。
蒙中两国红十字会间的医疗合作远不止于此。我在蒙古国红十字会工作7年来,参与了多个合作项目。年启动的“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同年,蒙古国首个“急救培训中心”在蒙古国红十字会总部建成,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向该中心捐赠了应急救护教具和康复医疗设备;蒙古国红十字会青少年培训基地也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
我与中国同行就合作事宜多次交流意见,共同协商并组织实施合作项目,我们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我的印象中,中方红十字会的医护人员都是实干家,责任心强,亲切友好。每当回想起与他们共事的经历,我都为他们高超的专业能力、干练的作风所鼓舞,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为我们有机会共同帮助过那么多患者而感到骄傲,蒙古国人民也一直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医护人员抱有感激和信任。中国红十字会为蒙古国先心病患儿提供手术治疗的事迹,在蒙古国已是家喻户晓。这些诊断和手术治疗,不仅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生活负担,更重要的是给予了孩子们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为他们今后的生活送来健康与希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疫情无国界,为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各国应该积极推进疫苗接种计划,进一步完善防疫举措并督促民众遵守防疫规定;同时,应在更加开放、团结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共同战胜疫情。
放眼未来,蒙中两国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合作前景广阔。期待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继续开花结果,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蒙古国红十字会秘书长,本报记者霍文采访整理)
中国援巴巴多斯医疗队——
推动当地医疗水平不断发展
约书亚·格里夫斯
过去4年来,我一直在巴巴多医院工作,医院心脏科的高级住院医师。自年起,医院陆续迎来多批来自中国重庆的医疗队。我了解到,中国医生们在各个科室的工作都很出色。在心脏科,我也与多位中国医生有过接触,他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病人的热情关怀有口皆碑。
其中,第四批中国医疗队中的贾锋鹏医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心脏电生理学专家,年至年在医院的心内科工作。贾医生为人谦和,非常乐于与我们交流业务。每当我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倾囊相授。查房时,他带我查看、了解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教我分析和记录社区门诊病人的心电图,还指导我操作心脏导管介入等手术。
记得有一次,贾医生指导我做冠状动脉造影手术。这类手术通常由资深医生进行,而贾医生建议由我主刀,并鼓励我“你可以做到”。手术中,每到一些关键节点,他总会适时给我提示。最终,我和他一起完成了这台手术。还有一次,我们收治了一名急诊患者。当时,这名患者因心包大量积液,呼吸困难,已进入休克状态,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做心包穿刺引流。这项操作有一定风险,我此前从未做过,但在贾医生的鼓励和耐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患者转危为安。这让我非常兴奋,成就感油然而生。中国医生的鼓励和指导给予我力量,我能够独立救治危重病人了!
除了在日常工作中一对一的指导,中国医生也非常注重开展各类培训。最近,心脏科的雷森医生举办了一场心脏电生理专题讲座,向心脏科医护人员讲解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技术。这场干货满满的讲座推动了医院采用微创介入性疗法诊疗心律失常的患者。
去年底,巴巴多斯又迎来了第五批中国医疗队,8名医生和护士来自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骨科、中医科等科室。工作几个月来,他们表现出了中国医生一贯的高水准,积极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目前已累计接诊门诊患者人,手术台,中医治疗人次,麻醉97例,超声检查人次,手术巡回例,新生儿护理78人次,参与危重病人抢救33次。
同时,中国医疗队还努力推广新技术,并开展各类培训,推动当地医疗水平不断发展。中国医生们卓越的工作能力、不竭的工作热情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近年来,巴巴多斯和中国在医疗领域开展了诸多合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向巴巴多斯捐赠了急需的医疗物资,对我们防控疫情传播、治疗感染患者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国开展的一些长期医疗合作,也使包括我在内的巴巴多斯许多医生获益匪浅。我的一些同事曾去过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赞不绝口。我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向中国同事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心脏病学领域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作者为巴巴医院心脏科高级住院医师,本报记者朱东君采访整理)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年07月26日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