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赵峻波JasperSS弹簧圈在双侧眼动脉 [复制链接]

1#

■术者寄语

眼动脉动脉瘤的神经外科治疗具有挑战性。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及材料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首选介入治疗,尤其是颅内多发的、微小的眼动脉段的动脉瘤。由于颈内动脉虹吸弯及动脉瘤方向的多样化,导致治疗过程中微导管难以或无法成功到达动脉瘤内;即使成功到位,也难以保持栓塞导管的稳定性,故其对栓塞导管塑型后保持形状的稳定性及弹簧圈的性能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本期嘉介医院赵峻波教授,展示Jasper?SS弹簧圈在双侧眼动脉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精彩不容错过。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52岁,因“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周”入院。

简要病史

现病史:一周前因头晕在外院检查CTA:提示双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左侧大小约5.5mm*4.8mm*3.8mm,右侧大小约2.1mm*2.2mm。

既往病史:体健无特殊。

查体

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

术前CTA检查

初步诊断

双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高血压病。

治疗经过

术前讨论

患者及家属情绪焦虑,治疗意愿强烈。

手术预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术前准备:阿司匹林mg/d+波立维75mg/d,5天。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6F长鞘

6Fcm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5Fcm导管

微导管

Presgo?微导管

支架

Jasper?SS弹簧圈5mm*15cm、4mm*8cm、4mm*6cm、3mm*8cm、3mm*6cm、2mm*3cm(两枚)、1.5mm*1cm

手术过程

1

先行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栓塞。

术前DSA

术前3D旋转造影选取合适工作位

2

中间导管高到位后明显更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结构,发现左侧动脉瘤相对窄颈,有机会单纯栓塞。选取合适工作位。

加奇6Fcm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在到达海绵窦段时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通过性能。

3

微导管到位后进行加奇Jasper?SS弹簧圈填塞,在整个填塞过程中没有出现踢管现象,表现出了微导管塑型良好的保持力及弹簧圈的柔顺性能及极佳的钻空能力。

继续填塞弹簧圈。

4

动脉瘤栓塞后工作位造影:

术后正侧位造影

5

术后正侧位造影左侧颅内血管未见异常后,将系统整体撤下,再次在5Fcm导管泥鳅导丝带引下超选至右侧颈内动脉,再次将6FcmTethys?中间导引导管超选至右侧海绵窦段,3D旋转后选取合适工作位:

在3D成像中观察到右侧微小动脉瘤似乎也有一子囊,也很有治疗的必要。

6

将支架导管超选至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备用。再次将同一根Presgo?微导管在体外塑型,超选至动脉瘤内:

微微后撤一点微导减张后,填入首枚Jasper?SS弹簧圈2mm*3cm,弹簧圈不稳定,随即上行4.5mm*22mm支架释放,再次填入Jasper?SS弹簧圈1.5mm*1cm,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满意。

术后正侧位造影

病例小结

眼动脉段动脉瘤首选血管内治疗。加奇6FcmTethys?中间导引导管在到达海绵窦段时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通过性能,尤其对于颅内微小动脉瘤,对微导管保持塑型能力。Jasper?SS弹簧圈展现出了非常优秀的柔顺性和极佳的钻空能力,在整个填塞过程中没有出现踢管现象,增加了动脉瘤栓塞的致密性,降低了术者操作的难度。

此次手术过程中首次对加奇Tethys?中间导引导管进行两次塑型,均显示了微导管良好的保持塑型能力。

术者简介

赵峻波

医院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介入组组长。焦作市神经外科协会委员。

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研究生学历。年-医院神经外科进修一年,并于年-医院尤哈国际医疗中心进修神经介入。医院神经外科王硕主任(现任中华神经外科主任委员)、贾旺主任(现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主编)、国际著名尤哈教授(国际神经外科联盟主席)医院尤哈国际神经外科主任。

临床一线工作16年,熟练掌握神经科常见病及疑难疾患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发表论文20余篇,获市级奖2次。尤擅长显微手术,血管内治疗等微创治疗。主攻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及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年累计完成开颅手术余例,神经介入手术余例,累计完成余例神经外科开颅及神经介入病例。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