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士永教授团队专栏丨后交通动脉瘤栓塞病例 [复制链接]

1#
北京酒渣鼻治疗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患者信息

患者男性,59岁。主诉:头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

既往史:胆囊息肉病史10年。

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查体合作,颈抵抗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CT(外院):蛛网膜下腔出血(环池及右侧侧裂较多)。

急诊DSA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走行正常,近分叉处管壁光滑,未见斑块形成,颅内见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各分支显影良好,未见狭窄,前后交通均未开放,余各分支显影良好。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可见一动脉瘤样突起,大小约4.16*2.98mm,瘤颈宽2.42mm。

右椎及基底动脉未见明显动脉瘤样突起。

左颈未见明显动脉瘤样突起。

手术策略

目前临床上常规的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

单纯弹簧圈栓塞术;

支架辅助下的弹簧圈栓塞术;

动脉瘤孤立术;

血流导向装置或密网支架置入术。

本病例为后交通小动脉瘤,形态较规则,囊状、窄颈,首先考虑栓塞治疗,结合动脉瘤形态规则、瘤颈窄,预估填塞物不易脱出,因此方案初步定为单纯弹簧圈栓塞术。

手术过程

3DDSA

工作位造影

撤出单弯导管,更换6F导引导管,泥鳅导丝引导下送至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撤出泥鳅导丝,cmSynchro微导丝携带微导管经导引导管输送至动脉瘤瘤体内。

依次向微导管内输送4枚StrykerTarget3mm*6.2mm弹簧圈、2枚1.5mm*2弹簧圈,致密栓塞动脉瘤。

撤出微导管,造影复查提示动脉瘤完全栓塞。

手术预后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

术者体会

01

微导管塑形的重要性

栓塞之前需进行造影3D建模,根据血管走行及动脉瘤位置进行微导管及微导丝塑形。理想状态下微导丝塑形完全贴合血管自然走向,这样可以避免操作过程中牵拉或推进时导管张力过高,进而减少操作中微导管移位的可能。

02

弹簧圈的选择

弹簧圈应选择略小于动脉瘤最大径为宜,避免因弹簧圈体积过大引起动脉瘤破裂。填塞时,如动脉瘤存在子瘤,尽可能对子瘤进行填塞。弹簧圈使用应由大到小,初始填塞的目的为建立瘤体内支撑系统,进而逐步减小弹簧圈尺寸,尽可能做到致密的完全填塞。如出现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弹簧圈难以到位进行致密填塞的情况,应考虑更换小尺寸弹簧圈。如确实无法完成瘤体致密栓塞,则应该对瘤颈进行致密栓塞,防止血液进入瘤体内导致动脉瘤复发甚至二次破裂。

03

术前及术后诊疗措施

未破裂动脉瘤术前常规主要注意事项为血压控制,血压过高(mmHg以上)或剧烈波动都可能会导致动脉瘤破裂。因此需要尽可能卧床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突然发力是未破裂动脉瘤术前遵循的必要原则。

同时还需要强调血压的严格控制,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如患者出血较少,症状较轻,颅内水肿不严重,建议控制血压在以下,避免继续出血或二次破裂。如患者脑水肿较严重,建议血压控制在以下,稍高的血压可以维持有效的颅内血液灌注,减少因脑水肿、血管痉挛等原因引起的出血后继发脑梗死。患者常规应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降低颅压。甘露醇的使用建议参照公斤体重标准进行计算,1-2g/kg,同时需要注意,甘露醇的脱水效果与单次使用的药量关系不大,脱水的效果主要与使用频率有关。同时在使用甘露醇时要注意患者的心脏功能、肾功能,必要时应换用高渗盐水。

术者介绍

张士永

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院神经介入科负责人。

北京市卒中质控专家;中国卒中学会复合手术学会委员;非公医疗学会委员。

医院成立卒中中心、神经介入科,年收治脑血管病0余人,介入手术余人

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脑血管病与神经介入等方面的工作。

白志峰

医院

神经外科硕士,副主任医师,医院神经介入科张士永团队医疗组组长。

丰台医学会脑血管病防治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脑出血及脑缺血介入治疗工作,擅长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介入及开颅手术,颅内外脑血管支架成形术、脑梗死急性期动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介入治疗的相关论文。医院SPACE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登记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