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2
2
《安宫牛*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全国宣贯专家会
6月25日北京站
年6月25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安宫牛*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全国宣贯专家会北京站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顺利召开!
本次会医院郭力恒教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建宁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医院的张学智教授为本次会议特邀嘉宾,中国中医科学院何丽云教授、医院梁腾霄教授、首都医科医院王强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董世芬教授、医院李小刚教授、医院邹忆怀教授、医院曲淼教授、医院宋麦芬教授、医院张新超教授于线下参加会议,医院曲鑫教授、医院吴彩*教授、中医院徐浩教授、医院刘雪平教授、陕医院医院闫咏梅教授、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医院杨思进教授于线上参加会议,会议由北医院陈志刚教授主持。
会议开场
陈志刚教授主持开场。安宫牛*丸沿用至今已多年,素有“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誉,是中医临床各科治疗急危重症的重要抢救药物。
目前共识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发布。为使共识进一步落到实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北京同仁堂特发起《安宫牛*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国宣贯专家会,旨在进一步提升安宫牛*丸在临床上规范化、合理化的应用。
本次会议邀请了共识编写组专家与中西医综合治疗领域专家,以共识为焦点,主要通过安宫牛*丸的临床案例进行病例分享与互动讨论,旨在为安宫牛*丸的临床规范应用提供指导与参考,促进安宫牛*丸更好地发挥临床价值。
会议主席致辞
郭力恒教授:
安宫牛*丸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是我国“温病三宝”之首,历来被视为应对急危重症的首选药,目前常用于脑卒中及感染性疾病等。安宫牛*丸在新冠肺炎等一些传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上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并在《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至第八版)》中推荐使用。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阐明安宫牛*丸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但对安宫牛*丸的治疗时机、剂量、疗程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基于此,共识编写组组织国内多位专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讨论,编写形成共识。相信通过各位专家近一年的努力,定会使共识更加严谨规范,也相信未来安宫牛*丸在临床中为患者的救治起到好的作用,同时也能为临床医生起到指导作用。
共识于今年1月15日发布,并于4月22日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为了使共识落地,我们将持续开展《安宫牛*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宣贯项目,希望能为临床使用安宫牛*丸提供更加细化、更具指导性、更具操作性的参考!
孙建宁教授:
中医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担负着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药基础研究和中医临床实践的深入,安宫牛*丸的临床应用大为拓展,除去在危急重症中的救治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共识》的编写与发布旨在最大化地提升安宫牛*丸在临床上的规范化、合理化应用,造福更多患者。《共识》从安宫牛*丸的药理学特征、药理作用和机制、安全性、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同时,《共识》也针对安宫牛*丸在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给出了详细的推荐意见。希望通过《共识》宣贯项目来推动安宫牛*丸的临床规范、合理使用!
特邀嘉宾致辞
张学智教授: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药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循证医学作为国际医学通用语言,是传统中医药求得更广阔发展天地的必由之路。安宫牛*丸作为中药的经典之作,从未停止在循证之路上的探索,不仅临床疗效得到认可,循证证据也日益丰富。《安宫牛*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在循证证据支持下完善的药物共识,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专题分享
《安宫牛*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概述
孙建宁教授:
安宫牛*丸作为久负盛名的中医经典方药,具有完备的中医理论体系支持。本共识基于现有研究证据,针对安宫牛*丸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共识内容主要涵盖药学特征、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安全性研究、临床应用建议、注意事项。
近年来,开展了系列安宫牛*丸相关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该药的临床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但该药仍存在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未来希望能出现更多关于安宫牛*丸的规范化、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强安宫牛*丸在不同病种的各个阶段、各个年龄的剂量应用研究,合理把握安宫牛*丸的适应证,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性反应,使其更安全、科学、合理、规范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生活质量。
安宫牛*丸的真实世界研究进展
何丽云教授:
据统计,目前安宫牛*丸相关文献发表量稳定在每年20~40篇,主要涉及流行性乙型脑炎、脑出血、肺性脑病、急性脑梗死、肝性脑病、病*性脑炎、颅脑损伤等。
安宫牛*丸真实世界研究主要通过开放式、多中心、前瞻性、非干预性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分析应用安宫牛*丸适用人群的特征及合并安宫牛*丸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包括服药时机、疗程、具体用法用量、合并症等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为安宫牛*丸临床应用提供应用证据。
截止年12月30日纳入分析例患者,研究项目阶段性结果:从服用时机来看,医院就诊服用;从服药方式来看,有口服和鼻饲两种方式;从用法用量来看,连续服用较多,一次服用3g最多,一天1次者最多,连续服用天数平均为3天。
病例分享一
曲鑫教授
患者女,54岁。
主诉:“突发头痛意识障碍4小时”于-03-:32急诊入院。
现病史: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头痛,无肢体运动障碍,休息后无缓解,继而出现呕吐、意识丧失。医院急诊就诊,行头部CT提示颅内出血,予以甘露醇滴注后,转入我院急诊。
查体:T36.8℃,P78次/分,R26次/分,BP/82mmHg。
GCS:E1V1M4,中度昏迷,左侧瞳孔3mm,右侧6mm,左侧光反应迟钝,右侧光反应消失,四肢肌张力低,双侧病理征阳性。
入院诊断:前交通动脉瘤性SAH并破入脑室(HH5级,WFNS5级,mFisherIV级)、小脑幕切迹疝、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右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前纵裂血肿。
手术治疗:行动脉瘤栓塞+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治疗:于3月12日行复温治疗,根据辩证给予患者安宫牛*丸辅助治疗一周,剂量为1丸/次,2次/日。
疗效观察:患者脑脊液颜色逐渐恢复,NSE逐渐下降,患者术后未出现高热,此剂量服用未出现不良反应。
随访:6月后,患者意识清,mRS评分3分。
结论:V级aSAH经积极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中西医结合,应用安宫牛*丸治疗,对aSAH治疗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对安宫牛*丸在SAH中的作用及机制需进行深入研究。
滑动查看病例简介
互动讨论
刘雪平教授
HH5级aSAH死亡率95%以上,但有救治希望,该病例治疗及时、方案全面。低温治疗有效脑保护及降低ICP,及早防治并发症发生。以安宫牛*丸进行中医中药治疗,其中*连、*芩等单味药物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有确切的保护作用。此外,安宫牛*丸以其脑保护作用、改善意识障碍、解热与抗休克、镇静与抗惊厥、抗炎与抗感染的药理作用在该病例中发挥了良好的疗效。
杨思进教授
中医中药多是历代医家经验总结而成,安宫牛*丸即代表之一,如何让这些宝贵的经验发挥它们应有的功能是我们这些后辈的责任。安宫牛*丸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运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具有促醒、减轻脑水肿、抑制血肿扩大等效果,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闫咏梅教授
在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公布的内容,连花清瘟、藿香正气、安宫牛*丸等中成药持续被推荐。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纷纷强化中西医结合,从中医来看,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瘀”,在辨证施治中,安宫牛*丸是基本方药之一。在抗疫初期,安宫牛*丸病入选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并发挥其宝贵作用。
邹忆怀教授
临床治疗策略包括内科、外科及康复治疗。临床首选内科治疗,控制病情进展,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内科治疗主要为脱水,利尿,降颅压等基础处理,但内科治疗存在起效缓慢、控制病情不够理想等问题,仍需要探寻更具有针对性治疗策略。
病例分享二
梁腾霄教授
患者女性,91岁
发病时间:年11月15日
主诉:言语謇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0小时。
现病史:患者30小时前突然出现语言謇涩,发音含混不清,神识尚清,同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手不能持物,右腿不能站立。30小时内上述情况反复出现5次,症状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最长持续2小时。
既往史:慢性支气管炎40余年,慢性心力衰竭10余年,口服地高辛0.mg/日,根据出入量和足部水肿的情况服用利尿剂。
体温:36.1℃,血压:/85mm/Hg,脉搏:86次/分,呼吸:18次/分
体格检查:右侧上肢肌力1级,右侧下肢肌力1-2级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院当时不能接诊患者
诊断:患者高龄女性,气血亏虚,脉络空虚,痰瘀互结,虚实夹杂。痰浊瘀血流窜经络,故见半身不遂、舌歪语蹇。气主动,主煦之,气虚则肢体软弱、面色淡白、气短乏力。气主化津,又主摄津,气虚不能化水则手足肿胀。舌淡,瘀暗,少津,为气虚血瘀、气不化津之象。
治疗:人参30克,煎汤送服安宫牛*丸,每次1丸,一日二次。连服5日。服药当天言语转清,肢体肌力恢复到4级,第二天基本恢复正常,此后未再发作。其后予中药补气养血,健脾化痰,补肾培元三个月收功。
结论:本例患者高龄女性,体弱多病,乃元气亏虚,唯恐变脱;二便皆少,下肢浮肿,为阴液受伤,津液不化。单用补气唯恐助热,纯用利尿则更伤阴液,故以人参以培补元气、以安宫牛*丸开窍醒神;体现了“急则治标”“标本兼治”的中医治疗原则。
滑动查看病例简介
互动讨论
徐浩教授
急性脑卒中在中医属“中风病”范畴,是一种非外伤性的脑血管意外,其发病多与患者脏器阴阳失调、饮食不节有关,同时若机体遭受外邪入侵,气机运行不利也可导致经脉失养,气逆上冲于脑。该疾病可继发出现脑水肿、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脑代谢紊乱等,进而使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失语以及偏瘫等。安宫牛*丸主要是由牛*和水牛角浓缩粉制成,此外成分中还包含麝香、朱砂、*连、*岑、栀子、郁金及冰片等中药材,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可起到明显的开窍解*、醒神清热之功效。
吴彩*教授
安宫牛*丸是传统经典名方;是中医临床各科治疗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危急重症的重要抢救药物;是药典品种。安宫牛*丸质控稳定,古今中外临床应用优势明显。安宫牛*丸药理学作用明确,作用机制研究较深入,结论支持临床推荐用适应证。药物需要遵照说明书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李小刚教授
安宫牛*丸在老年人群主要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或发病率显著提高。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西药联合安宫牛*丸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案。
曲淼教授
中医治病有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原则,目前的研究多是针对发病之后的,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作用、脑梗死发病后时间窗内的治疗作用等,尚未见研究报道。如何合理有效地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病例分享三
王强教授
病例一:日常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谵妄、烦躁、高热
神经外科复发垂体瘤术中即开始发热,下午术后逐渐升高39-40℃,谵妄,且逐渐意识加深。属中医热入心包,热闭神昏常规给予了赖氨匹林,一支入壶,至九点半仍39℃,且谵妄、烦躁,再予安宫牛*一丸鼻饲,十一点半体温38℃,未用抗生素。第二天晨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饭后普通病房。
病例二,52岁,女,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破裂
52岁,女,-4-16第一次术后进入ICU
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破裂,右侧大脑半球多发出血,夹闭术后再次出血
当天血肿清除术后返回ICU,发热昏迷(GCS6分左右),偏瘫
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节律变化)
疑似肺部感染(CPIS评分小于6分)
ARDS或神经源性肺水肿(改良氧合指数小于,胸片示弥漫透过度下降)
迟发性脑缺血(DCI),术后近一周意识肢体活动好转后一度又加重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西医治疗多以维持脑及重要器官灌注为原则,同时尽可能减少心肺容量负荷(常规甘露醇脱水治疗等,呼吸机辅助,一度去甲肾上腺素泵入维持血压,脑灌注压,未用抗生素,未发生严重感染);中医治疗,从术后一天(-4-17)开始至-4-28安宫牛*丸先后约15丸,-4-18开始配合常规肺方及活血化瘀方加减汤剂,后病情虽有波动,但逐渐趋于稳定。
结论:维持脑灌注等纯西医治疗在神经科治疗实践中单一而局限。中西医结合可以为此提供解决方案。手术创伤加原发病机,使得安宫牛*丸等传统中药可能成为神经外科术后治疗的日常。安宫牛*丸是经历时间考验的百年名方名药,效如桴鼓,成为中西医结合的纽带之一恰逢其时。回归传统,避免废医存药,“有是证用是药”,才可以保证安宫牛*丸的疗效和长盛不衰。以传统中医核心理念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也将帮助传统中医实现现代化。
滑动查看病例简介
互动讨论
宋麦芬教授
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安宫牛*丸辅助治疗脑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能降低出血性卒中后血清铁蛋白含量,下调B型利钠肽水平改善心功能;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血清丙二醛含量进而抑制细胞凋亡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抑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从而保护血脑屏障、减轻神经炎症。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张新超教授
无疑《安宫牛*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目前最好的临床应用安宫牛*丸的依据。安宫牛*丸的临床推广关键在于回归中医的核心理念,避免废医存药而滥用。如何让西医简单识别“热闭”,“寒闭”与“脱症”,了解安宫牛*丸的临床价值,是十分迫切的问题。
董世芬教授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兼顾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治疗。在诊断方法上,要辨别轻重缓急,标本兼治,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临床表现可能由不同病因引起,然而不同病因也会呈现相同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的“辩证施治”体现在临床诊断、用药的规范与精准。
会议总结
郭力恒教授:
今天的讨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与启发,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安宫牛*丸的使用。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为我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帮助。
在国家中医药发展的*策指导下,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强化学术发展和防病治病能力提升,积极参与中医药综合改革,着力构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特色人才队伍,着力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
孙建宁教授: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