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本文作者为:医院神经外科ICU陈文劲,本文已发表在《麻醉学大查房》年第1期。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1岁,主因“突发头痛2h,呼之不应1h”医院。既往体健。根据急诊CT及CTA,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前动脉瘤再次破裂,病情急剧加重,深昏迷,去脑强直发作。急诊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拟在全麻下行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手术成功,但术中可见脑灌注差。栓塞后立即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喷出血性脑脊液约10ml后未再有脑脊液流出(图3)。术后返回ICU时患者深昏迷,GCS3分,双侧瞳孔散大,4∶4mm,对光反应消失,未探及自主呼吸触发,无咳嗽反射,体温不升,双侧巴氏征阳性,心率(HR)60次/min,予机控呼吸,SpO%,血压/80mmHg,尿崩症,每小时尿量超过ml。实验室检查大致正常。予甘露醇ml/6h,脱水降低颅内压,予垂体后叶素输注控制尿崩,将收缩压维持在~mmHg,抑酸对症抗血管痉挛支持治疗。入院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5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中枢性尿崩。
术后48h转入我院治疗。患者深昏迷,GCS3分,双瞳孔4∶4mm,无光反应。无自主呼吸触发,无咳嗽反射,机控呼吸,体温不升,中心体温33.6℃,HR62次/min,节律齐,动脉血压/95mmHg,中心静脉压(CVP)45mmHg,尿量150ml/h,予垂体后叶素4U/h输注,实验室检查大致正常。48h出入量为-ml。查体:肠鸣音极弱,双侧巴氏征阳性。双脑室外引流无搏动,引流不畅。
治疗过程如下:
颅内压(ICP)监测
经双侧脑室外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U溶解脑室内血块,重新引流后接监护仪换能器测得ICP达mmHg;此时动脉血压监测显示为/92mmHg,平均动脉压(MAP)mmHg。计算脑灌注压(CPP)=MAP-ICP=-2mmHg。
评估ICP数值的准确性
若脑室外引流管位置正确,溶栓后引流通畅,换能器零点准确,则监护仪可见ICP搏动波形,并且由于不是专用颅内压监测导管,材质较软,压力传导明显衰减,实际值应高于当前监测值。
ICP目标治疗方案
手术减压方案被否决,因总体评估过差,预后改善可能悲观。已采用低温和渗透压治疗,监测甘露醇使用前后的情况发现:随着甘露醇输注早期扩容出现,MAP上升,ICP亦平行上升,中后期利尿作用出现后,MAP下降,ICP亦平行下降,CPP未见明显扩大。体温不升,中心体温33.0℃,体温未再进一步下降。脑室外引流开放后引流极少,不足以减压。总之,各种降低ICP的方案均收效甚微。
CPP目标治疗方案
既然ICP降低困难,遂尝试通过增加MAP来改善CPP。目标为CPP至少应达到50mmHg。加用多巴胺12g·kg-1·min-1静脉输注,血压反应不明显。调整垂体后叶素剂量,反应明显,遂将垂体后叶素改为6U/h输注,血压升至MAPmmHg,但ICP亦明显上升至mmHg,而CPP仅为22mmHg。CPP目标方案效果不佳,MAP已甚高却无法达到50mmHg的CPP目标值。且维持高达mmHg的MAP,医师面临心理挑战。
脑死亡评估
由于临床表现符合脑死亡标准,决定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意外发现脑灌注依然存在,虽然水平较低,但明显不符合脑死亡诊断标准。
评估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CA)
在TCD持续监测下调节机控呼吸诱导过度通气,将PETCO2从30mmHg迅速降至20mmHg,TCD监测未发现脑血流速度出现改变(Vd和Vmean不变),因此判定CA丧失。
TCD选择CPP治疗目标
既然患者存在脑灌注,则应尝试寻找更好的脑灌注。但上述以压力数值作为评价脑灌注的指标时,由于MAP与ICP近平行波动,在数值上达到CPP目标仍然无法实现。随后采用TCD指标以寻求更好的脑灌注判定方法。即在TCD监测下改变MAP,以获得尽可能高的脑灌注波形和流速。理论上,在患者CA丧失的情况下,血压更高则意味着脑灌注更高。但将MAP从mmHg调整为mmHg,却未见TCD监测出现脑血流流速波形的明显变化。在CA已丧失的情况下,脑血流随MAP波动的改变却不明显!匪夷所思,问题可能出在哪里?由此,我们进一步采用了以下评估方法:
①全身血流动力学评估:应用无创心排(CardioDynamic)对系统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结果出现了明显的低排高阻变化,心输出量(CO):1.9L/min,每搏输出量(SV):23ml;全身血管阻力(SVR):dyn·s-1·cm-5。
②改变血流动力学状态,调整以容量为目标的治疗方案:分析出现低排高阻现象的原因如下:A.过度脱水加之尿崩使有效循环血量出现不足;B.大剂量使用血管收缩药物垂体后叶素,使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增高。调整方案:输入白蛋白和人工胶体液稳定扩容,减少垂体后叶素剂量,加用多巴酚丁胺输注。通过TCD和CardioDynamic持续监测脑和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监测ICP和CPP变化。
③调整容量治疗目标方案:调整上述治疗后,全身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改善:SVR降至dyn·s-1·cm-5,CO上升至3.5L/min,SV上升至60ml;持续治疗数小时后,将MAP维持在~mmHg的情况下,CVP上升至8mmHg,ICP开始逐步下降,从治疗前的mmHg降至86mmHg;TCD监测也发现,脑血流明显改善。思路:以容量为目标的血流动力学治疗使心输出量、脑灌注、脑代谢、脑水肿均获得改善,使ICP得以降低。通过继续监测TCD、CadioDynamic、ICP、SjvO2、BIS等参数进一步调整容量治疗方案,维持治疗48h后,ICP降至40mmHg左右,并且出现自主呼吸和咳嗽反射,1周后ICP降至20mmHg,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出现疼痛反应。
④转归:患者神经系统逐渐好转,2周时已出现疼痛躲避,医院行高压氧治疗,1个月后死于感染性并发症。
请将您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难题,通过《麻醉学大查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