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食欲不太好,现在完全正常生活,没有什么不舒服。”出院两周的姜连英说。近日,*医院在副院长戈小虎、血管外科副主任管圣的带领下,为她完成了一例复杂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这是我国西北地区首次独立完成此手术。
62岁的姜连英来自福海县,数月前,她体检时偶然发现腹部有搏动性包块,诊断时发现了5厘米大的复杂胸腹主动脉瘤,如不及时进行干预,瘤体随时可能破裂,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猝死。但由于病情复杂,姜医院,联系了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均无好的治疗方案。
胸腹主动脉瘤是指同时累及胸腔段和腹腔段的主动脉瘤,以及侵犯到肾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瘤。临床上比较罕见,由于涉及双肾和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脏器血管的供血问题,它的治疗一直是被公认为血管外科临床医生的最大挑战。
管圣介绍说,治疗胸腹主动脉瘤传统使用开放式手术,堪称一台“超巨型”手术,需要为患者建立体外循环系统,重建所有相关内脏动脉,过程复杂,耗时常常超过一天。且术后伤口大,病人预后差,常发生截瘫和脏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死亡率可达50%。
姜连英来到我院后,戈小虎、管圣在查阅大量临床文献的基础上,组织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尝试采取腔内支架治疗的微创介入方法,以目前国际上最先进、难度最大的“章鱼”技术,为她进行复杂胸腹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所谓“章鱼”技术,是腔内支架技术,由腹主动脉覆膜支架主体加多个小覆膜支架组合而成,外观上来看,支架主体像章鱼的头部,供应各分支血管的支架如同章鱼的触手,因此得名。这项技术最早见于美国,目前世界上只有个别的著名血管外科中心有过成功的尝试,管圣说,国内能独立完成复杂胸腹动医院不超过10家。
在手术中,医生们在数字减影X线机的帮助下,通过两次股动脉穿刺和一次肱动脉穿刺,将“章鱼”的各个部分分别导入腹主动脉,利用“章鱼头部”将主动脉瘤与血管腔隔绝,同时利用三四根细小的“章鱼触手”伸入不同的内脏动脉中,分别保证不同脏器的供血。最终达到从腔内将瘤体与血流隔绝,将瘤体“饿死”,同时保留内脏供血的目的。且手术痛苦小、病人预后好。
3月19日,医院血管外科、麻醉科、影像科等部门的20多名医师组成的医疗团队通力协作,成功对姜连英实施了历时6小时的全腔内手术治疗。术后,姜连英很快就能下地行走,经过影像复查,动脉瘤封堵完全,内脏动脉血管灌注良好且均得以保留,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一周后,姜连英高高兴兴地出院了,“我觉得这个手术做得特别成功,”她说,“各方面感觉都挺好,这么小的手术解决了大问题,感谢为我做手术的所有医生。”
在西北地区首次独立完成此手术,标志着我院血管外科腔内介入手术治疗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稳定又安全地扩大了累及内脏区血管的腔内手术适用范围。
文/健康报邢靓夏莉涓
图/健康报梁敬东
编排/王黎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