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分享南大一附院神经外科血管内电凝 [复制链接]

1#
北京雀斑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7/8598817.html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组周小兵、赖凌峰带来的:血管内电凝技术治疗首次SAH阴性的基底动脉假性动脉瘤,欢迎阅读、分享!

病史简介

女性,44岁,突发剧烈头痛8天,加重伴意识障碍9小时于年8月21日入院。入院时查体: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直径2.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刺痛能定位,HH分级四级。

8月16日外院颅脑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CTA未见明显血管异常。8月17日外院DSA提示:未见明显血管异常。8月21日复查颅脑CT: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吸收。8月24日突发意识障碍,颅脑CT: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第二次DSA箭头所示:基底动脉中下段假性动脉瘤,未见明确瘤颈,似见一小动脉与之相连。

治疗策略

患者两次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DSA阴性,第二次DSA示基底动脉中下段动脉瘤,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假性动脉瘤可能性,似可见一小动脉与动脉瘤相连,考虑治疗方案如下:

1.常规单纯弹簧圈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但是连接动脉瘤的小动脉非常细小,术中微导管超选成功可能性较小。

2.覆膜支架:基底动脉此处较多供应脑干的穿支动脉,术后脑干缺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3.血流导向装置:虽然目前已有应用血流导向装置于破裂动脉瘤,但即刻完全栓塞率不高,术后仍有再出血可能。

4.电凝技术:目前有已不少此类动脉瘤应用电凝技术治疗的成功病例,仅需导丝进入载瘤血管数毫米,依靠电凝致栓。

结合本患者特点,经科室讨论后再决定采用电凝技术治疗。

手术实施过程

Traxcess14导丝及Echelon10在成功超选载瘤小血管后,将导丝连接到Solitaire电解脱系统,予以电压4V、电流1mA电凝持续2min,共2次。

电凝治疗后即刻造影示基底动脉假性动脉瘤不显影。血管内治疗结束后,立即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第一天患者神志转清楚,四肢活动正常。术后两周筛查头颅CTA,基底动脉未见明显动脉瘤。

电凝介入治疗至今将近80年,作为一种非常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中已较少使用该种技术,普遍采用弹簧圈或支架介入治疗方式,但是,有小样本研究显示,对于部分微导管难到位的微小动脉瘤、假性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微导丝血管内电凝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电凝治疗包括两个微观过程:1)血栓形成,一定范围的恒流直流电可以吸引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带负电荷的因子,诱导血栓形成。2)血栓机化,电流产生的电热效应可以促使血栓形成加速,并进一步促使血栓变性、机化,将不稳定的血栓转变成稳定的血栓。合适的电流大小可以促进电血栓的形成,而一定的时间的热效应可促使血栓变性、机化,阻止了纤维溶解过程,稳定了血栓,减少了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机会。

参考文献

[1]sorensonT,Brinjikji.LanzinoG.Newerendovasculartools:Areviewofexpe“mentalandclinicalaspects.JNeurosurgsci,,60(1):—12.

[2]江裕华,冯俊强,赵阳,等血管内导丝电凝方法治疗微导管无法到位的穿支动脉血泡样动脉瘤例报告.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9(4):—.

[3]朱卿,吴涛,戴纯刚,等.动脉内微导丝电凝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初步临床应用.中华外科杂志,,7(8):—62.

医院神经外科简介

一、学科队伍
  

医院神经外科创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是我省神经外科的发源地。五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一附院神经外科在江西省处于龙头地位,是省内唯一的神经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构筑了以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目前在职医护人员名,其中高级职称20人(正高8人,副高12人),有博士22人(其中博士后2人),硕士32人,出国访问及研修人员8人。

二、硬件设施

从建科之初的十余张病床发展到如今的七个病区和一个独立的NICU病区,科室编制床位张(全省第一),年手术量从过去的百余台到如今的余台(全省第一),手术涵盖了神经外科所有亚专业疾病。病床数和手术量在省内均遥遥领先,亚专业建设已迈入国际先进水平。现已形成了脑肿瘤外科(含颅底、胶质瘤、功能区、脑室系统及神经内镜方向)、脑血管病外科(含卒中中心)、微创脊柱脊髓外科、功能神经外科、颅脑外伤及危重症神经外科为主要亚专业方向的、综合多种治疗手段为一体的现代微创神经外科体系。一附院神经外科拥有一流的硬件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持。拥有层、64层CT,1.T和3.0T磁共振,大平板式DSA机、SPECT机、直线加速器和高压氧舱配等大型诊治设备和各种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系统、超声吸引、神经导航、移动CT、术中C臂、神经电生理监测仪、颅内压监护装置、双频谱脑电图仪、便携式超声、术中多普勒和亚低温治疗设备等世界先进的手术设备。

三、工作业绩

近三年门诊人次量:年人,年人,年人。近三年出院病人数:年人,年人,年人。近三年手术量(不含DSA):年台,年30台,年台。门诊人次、手术量与年收治病人数均居于国内先进行列。先后获国家基金项目资助12项、国家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和厅级课题余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国家专利8项,发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论文余篇。无论在规模、人才、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均处于我省领先水平,是我省神经外科专业重要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四、专业内容

目前开展的临床诊疗项目涵盖了所有神经外科疾病,现已形成了脑肿瘤外科(含颅底、胶质瘤、功能区、脑室系统及神经内镜方向)、脑血管病外科(含卒中中心)、微创脊柱脊髓外科、功能神经外科、颅脑外伤及危重症神经外科为主要亚专业方向的、综合多种治疗手段为一体的现代微创神经外科体系。主要包括: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烟雾病、脊柱脊髓退行性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脊髓外伤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帕金森病、顽固性癫痫、小儿脑瘫、疼痛等)。

五、专科特色

(一)在诊疗模式上,实现了专业化、规范化、个体化及多学科协作(MDT),确保了高水平、高质量的诊疗;(二)在诊疗技术上,实现了现代化与微创化,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如“锁孔”微创手术、血管内介入、立体定向、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等技术)和相关辅助技术(如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造影、脑电监测、术中超声定位、颅内压监测等技术)已规范地应用于临床诊疗,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和疗效;(三)在疾病诊治上,现已形成了脑肿瘤外科(含颅底、胶质瘤、功能区、脑室系统及神经内镜方向)、脑血管病外科、微创脊柱脊髓外科、功能神经外科、颅脑外伤及危重症神经外科为主要亚专业方向的、综合多种治疗手段为一体的现代微创神经外科体系。疾病的诊治,已形成显著的专科、专病技术优势。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神外资讯App、神介资讯App已全面升级为脑医汇App,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