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选编译囊内扰流装置适应症的拓展WE [复制链接]

1#

自年问世以来,WEB经历了多次改进,第一代系统需要相对较粗的微导管(0.和0.英寸)才能输送,而最新的系统仅使用0.英寸微导管即可,以能够将适应症扩展到更小,更远端的动脉瘤。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对于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囊内血流阻断已成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血管内治疗选择。WovenEndoBridge(WEB;MicroVention)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囊内扰流装置,已有众多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得到了良好的结果。WEB设备最初的设计是用于治疗分叉部的宽颈动脉瘤,因此,在大多数的研究对动脉瘤的部位有严格的限制。自年问世以来,WEB经历了多次改进,第一代系统需要相对较粗的微导管(0.和0.英寸)才能输送,而最新的系统仅使用0.英寸微导管即可,以能够将适应症扩展到更小,更远端的动脉瘤。

材料和方法

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研究回顾了2个神经血管中心的机构数据库。在2年6月至年5月之间使用WEB17装置治疗破裂和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挑选出不符合WEB装置临床试验(goodclinicalpractice,GCP)研究纳入标准位置的动脉瘤(如MCA分叉,ICA分叉,前交通动脉,基底动脉顶端)。由每个参与中心的跨学科委员会决定是否对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治疗,而最终治疗策略由术者确定。由于这是一项回顾性观察性分析,因此未明确定义纳入或排除标准,那些把WEB17作为首选方案的病例均可纳入研究。体颈比<2表示宽颈,作为可以使用WEB的指征,但是如果动脉瘤的形态适合使用WEB装置,也不予以排除。绝对的排除标准是动脉瘤形态或大小超出WEB17设备的型号(最大直径<2.0mm或>6.5mm)。采集以下临床和血管造影数据:人口统计学;入院,出院时和随访时的临床状况(mRS);动脉瘤位置;破裂状态;瘤体和颈部大小;体颈比;置入WEB17设备的类型和大小;技术成功率(WEB的输送和释放);用于“补救”治疗的方式和材料(例如支架,弹簧圈)的使用率;每次随访时的闭塞率(治疗后3-6和12个月);并发症。最初根据Bicêtre闭塞量表评分(BicêtreOcclusionScaleScore,BOSS)评估闭塞率,其评分标准如下:0=在动脉瘤或WEB内部没有残留血流;0’=WEB近端凹陷处残留;1=WEB内部残留;2=颈部残留;3=动脉瘤残留;1+3=在WEB内部和周围可见造影剂。这一分类方法后来被雷蒙德·罗伊分类法(Raymond-RoyOcclusionClassification,RROC)替代。等级0和0’视为完全闭塞(RROCI),等级1和2视为部分闭塞(等级RROCII),3和1+3视为动脉瘤残留(RROCIII)。

研究结果

患者和动脉瘤人群在2年6月至年5月之间,共使用WEB17装置治疗了例颅内动脉瘤。其中44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范围为39-78岁;32名女性)中的47个动脉瘤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偶然发现的32例(68.1%),有13例(27.7%)破裂动脉瘤在SAH急性期(48小时内)接受了治疗,2例(4.3%)为先前栓塞动脉瘤后的残余。47个动脉瘤中前循环38个(80.9%),后循环中有9个(19.1%)。动脉瘤体部中位直径为3.0毫米(范围2.0-6.5毫米),颈部中位宽度为2.0毫米(范围2.0-6.0毫米)。大多数动脉瘤(41/47,87.2%)的体颈比<2。(表1)表1手术过程和并发症全部病例都成功置入了WEB17,没有采用替代方案。有1例偶然发现的ICA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