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气象网发布了全国入秋地图,浙江依然徜徉在夏日里——尽管上周雨水不断,甚至有几日让人感到丝丝凉意。但本周一开始,气温就跑回了35℃以上!
气温反反复复,健康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脑血管疾病。
近日,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学术大会、浙江省数理医学会脑血管病精准诊治专委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杭州举行。
与会专家一致强调:脑血管疾病发病快起病急,无论是出血性的(以脑动脉瘤破裂为主)还是缺血性(即脑卒中,中风),都必须抓紧时间及早处理,别试图熬过去。
小伙起床后头痛难忍
原是脑内仅2毫米的动脉瘤破裂
张先生(化名)今年31岁,不到1米7的个头,体重却超过斤。家住城西的他平时工作忙,空闲时就喜欢打打游戏。上月的一个周末,他照样在晚饭后玩游戏,直到半夜1点多才舍得合上眼睛。
隔天早上大约七点多,张先生起床洗漱时感到剧烈的头痛:“好像大脑要炸开了一样!痛成这样肯定不对劲,医院!”
医院三墩院区急诊科医院脑科中心,并着手安排相关检查。经快速评估,张先生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
“检查发现他的前交通动脉上长了一个仅2mm大小的动脉瘤并发生了破裂。”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万曙解释,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常见部位,其动脉瘤发生率约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30%。同时这个位置组织结构复杂,想要处理这个2mm的动脉瘤,其实很考验医生水平。
脑动脉瘤的处理过去要开颅,现在是微创。万曙用一根外径不到1mm的导丝导管,从张先生大腿上的股动脉进入,经过“九曲十八弯”后最终抵达大脑前交通动脉,解决了这个动脉瘤。
及时的就诊治疗,加上手术是微创,张先生逃过一劫,不仅生命无虞,也没有留下任何的后遗症。
万曙坦言,脑动脉瘤大多很小,却极危险。一旦发生破裂,几秒钟就能让患者昏迷,甚至失去心跳呼吸。按照国内目前的救治情况,首次发生破裂,患者死亡率高达30%以上,二次破裂高发于首次破裂的三天内,以及2-3周左右,此时的死亡率则超过70%!
有速度更有温度
医院高龄纪录
去年2月,医院收治了一位89岁的脑卒中患者,脑科中心用时间和生命赛跑,在27分钟内为患者高效取栓。医院取栓手术中年龄最大的患者。
最近,这个纪录被脑科中心自己破了:98岁!
98岁的郑奶奶(化名)目前在医院脑科中心病房治疗,虽尚未完全清醒,但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醒来指日可待。
“患者是急救送进来的,脑科中心收到急诊科消息后,3分钟内赶到了现场,快速的CT等系列检查显示,她是典型的缺血性卒中。”万曙回忆,明确病情后脑科中心率先给老太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他当机立断,动脉取栓!
随即老太太被送往导管室,柔软的导管从患者股动脉穿入,通过患者身体迂曲的血管一气呵成,到达脑部闭塞处血管,使用特制的取栓支架将血栓完整取出。大约38分钟的时间,闭塞血管完美再通。
整个DNT(医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过程中,脑医院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鼎力支持,也得到了患者家属的信赖:“医生做吧!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肯定不放弃!”
生命无价。万曙说,面对家属嘱托,自己只想到了这四个字。而根据中国脑卒中指南,都可以看出,高龄并不是取栓手术的禁忌症,关键依然在于抢时间。
“越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效果越好,时间窗为4.5小时,6小时内也可以接受,超过6小时就需要慎重考虑和更多的手段来评估。”他强调,一旦发现疑似脑卒中的情医院,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
莫让脑血管疾病前来“打秋风”
无论出血性还是缺血性,都要早做打算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历了从开放式手术到微创式介入手段的转变,自从年起,微创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此次大会主要聚焦脑血管病介入和外科诊治的热点、难点,秉承“协作、互动、提高、创新”的会议精神,共同探讨脑血管病介入和外科诊治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
“成立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希望能够不断提升浙江的神经介入治疗水平,特别是城市边缘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大会执行主席、浙大二院神经内科许瑾教授介绍,目前省内大约有多位专攻神经介入治疗的医生,未来协会将以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养更多更优的神经介入专家。
另外,在这次大会上,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再次呼吁,时间依然是治愈疾病的关键之一,要尽可能缩短流程,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是4.5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要考虑多种手段了。“发生卒中后,每一分钟都有脑细胞在死亡,因此每争取一分钟,患者多一份希望。”
万曙说,脑卒中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等基础病的人,动脉瘤则多见于30岁以上的青壮年。若是出现麻木头晕、手脚活动受限、语言或感觉能力失常,要提防脑卒中;若是剧烈的头痛,甚至出现突然的抽搐,则要考虑脑动脉瘤破裂的情况。不管是卒中还是脑动脉瘤破裂,都需要第一时间就医治疗。
疾病在年轻化,无论年长年幼,都应养成健康的习惯,好好生活,戒烟限酒少熬夜。虽然此时杭州尚未入秋,但我们也要提高警惕,不能让脑血管疾病来“打秋风”。
商报记者陈敏娜
通讯员王婷吴玲珑
编辑小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