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七年来,这里的发展绝非偶然。”高质量建设江北新主城推进大会上,一名专家这样对记者说。
在获批成立七周年前夕,南京江北新区用一场平实的新主城推进大会,于扬子江畔再次起航。
以“创新”命题,新区用七年光阴作答,七年后的今天,长江北岸将会迎来怎样的变化?会上给出关键词:“思想再解放,创新再出发”。
04:58
再出发!
创新活力用数据说话
南京江北新区
创新活力指数报告发布
《南京江北新区创新活力指数报告》显示,年,创新活力指数达到.56,这意味着江北新区的创新活力指数为年的4.3倍,翻了两番,年平均增幅27.63%。
报告显示,年,江北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线并进”,各项指标逆势增长,呈现出稳定、强劲的增长趋势,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领域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江北新区
创新发展三大典型特点
硬核科技企业汇聚江北
01
以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成果产出丰硕,打造了南京的创新产业标杆和城市名片。
创新企业融资渠道通畅
02
江北新区创投资本丰富、资本市场活跃,资本密集型企业快速发展,融资规模连续两年增长率超过%,孕育了一大批小巨人和瞪羚企业。
科技服务生态完备高效
03
江北新区勇于开拓,开创了众多科技服务的“全国第一”,打造了全国领先的科技创新全链服务生态。
裴雷
紫金传媒智库高级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
“从我们的观察角度看,江北有一些持续的发展兴奋点和未来可见的很好的预期。
我们今年比较关键的是中小企业,我们的感受是江北新区的发展绝非偶然,江北新区的科创服务体系非常完备,它对整个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是全链条、全周期的服务体系,所以在这样的服务模式下,我们看到,中小企业在这儿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
江北新区作为创新策源地,已经形成了它的内在气质跟底蕴,我们希望江北新区发挥更大的创新辐射力。”
再出发!
“重大创新成果”硬核发布
5项前沿突破
第二代微型双光子成像系统
捕获脑科学领域核心竞争力
北大分子医学南京转化院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脑观象平台,打造世界领先的超高时空分辨率微型双光子成像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自由运动小鼠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稳定清晰的动态成像,有力助推脑科学及脑机接口、脑机融合、类脑智能等未来颠覆性技术发展。
世界首创“南京造”Xcor瓣膜
人类心脏的“守护神”
由圣德医疗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创“结构贴合”瓣膜产品,是目前全球唯一特定技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成功开展了全球第一台基于人工智能决策软件的瓣膜手术,极大简化了手术操作,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复杂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成为日常手术,造福更多心脏病危患者,守护人类健康。
全球首台
中尺度CO2通量探测激光雷达
“双碳”行动支撑有力
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泰爱信科技成功研制出厂全球首台中尺度二氧化碳通量探测激光雷达产品,可实现百平方公里二氧化碳浓度和大气风场同步探测,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可以实现CO2通量探测的商用激光雷达,其高性能关键核心部件均实现自主研制、自主可控,打破了碳捕捉技术的国外垄断。
X9U旗舰座舱芯片
“中国IC设计成就奖”重磅提名
在一颗X9U芯片上,实现语音、导航、娱乐、环视等智能座舱各项功能的全部集成,是芯驰科技智能座舱SoC的旗舰产品,为国内外提供了极具竞争优势的高端座舱SoC方案,综合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填补了国产高端座舱SoC芯片的空白。
全球领先NO气体治疗技术
托起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依托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分子技术平台,诺令生物成功获批全球首个医疗级一氧化氮气体治疗设备,为“心肺血管系统的癌症”——肺动脉高压,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可行方案,是目前世界领先的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疗技术,在肺高压治疗领域傲然于世,开启了全球一氧化氮气体治疗的新蓝海。
4个重大平台
基因与细胞实验室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的“强磁场”
国家级EDA技术创新中心国产EDA多点开花
“鲲鹏+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从无到有的创新蝶变
光电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光电领域的中国IMCC
3项创新支撑
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迈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快车道”
绿色金融创新为创新添加“主打色”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唤醒“沉睡”的科学仪器
聂永军
南京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
“江北新区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集聚了一大批硬核创新企业,这些企业成为江北新区最为耀眼的创新主体。
七年来,它们开发出一大批创新成果,‘全球首台’‘世界首创’等硬核创新成果凸显科技战斗力。
前沿科技成果的取得跟整个江北新区打造的创新生态密不可分,围绕创新生态的建设,江北新区打造的创新平台支撑了整个创新企业的发展。”
再出发!
智囊大咖建言献策
祝世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智光电首席科学家
“江北新区在方方面面进步显著。在技术创新方面,建议新区各界要加快光电子产业规模部署,为未来科技发展打牢坚强基石;在人才汇聚方面,完备的生态发展平台可以快速集聚高端专业人才,因此新区要加速布局产业平台,尤其是建设具备产业应用特色的公共技术平台,从而加速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
乔旭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江北新区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始终保持领跑姿态,创造了多项第一,未来,江北新区还要加强与高校联动,以产学研结合共同建设布局新兴产业形态,以资源互通探索省市区校地深度融合发展典范。”
林安宁
南京大学现代生物研究院院长
生命与健康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围绕全生命周期大健康产业发展,新区要引进更多高端科研人才和尖端技术,持续开展创新型药物研发;要建设国家级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平台,助力新区成为引领性创新型国家级新区;要加强生物医药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交流,提升区域产业实力和竞争力;要更有效地吸引高校生物医药专业优秀毕业生,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输送新鲜血液。”
再出发!
江北新区将从“五大方面”跃升
七年来,江北新区坚持创新引领、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国家级新区气质愈发鲜明;聚焦实体经济,产业地标成为大江北坚强支撑;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了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累计建成40余所学校,新增城镇就业人口超14万人,吸纳大学生就业超13万人。
围绕思想再解放、创新再出发,江北新区将努力实现以下“五个方面”跃升。
01
聚焦生态打造,构建科创平台、培育科创森林,全力实现“科技创新突破”,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高企等“雁阵”梯队;
02
聚焦动能转换,重构产业格局、重塑产业优势,全力实现“地标产业崛起”,推动新材料、智能制造、汽车及轨道交通三大优势产业加快“智改数转”、提质增效,同时推动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高端现代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03
聚焦城市品质,围绕功能强、形象美、生态优,全力实现“城市建设蝶变”,把南京北站建设作为城建“头号工程”,统筹过江通道、轨道交通、快速路改造等进度,加快北沿江高铁、宁滁城际建设;
04
聚焦开放合作,发挥“双区”优势、融入都市圈发展,全力实现“开放能级跃升”,打造开放程度更高的南京自贸片区,抓好金融、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争取更多首创试点;持续深化联动创新发展区建设,加快形成“试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格局;
05
聚焦人民关切,更高标准推动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实现“民生事业提质”,按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聚力实现教育质量的大提升;提档升级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确保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家高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集精准医疗、医养融合、康养结合为特色的多层次健康医养体系。
创新,无界!过去七年,江北新区与创新相伴,将蓝图逐一实现。
再出发!是在高起点上超越自我的新征程,未变的是一颗“求新求变”之心。
江北新区,思想再解放,创新再出发!
撰稿:杨洋
制图:王智
编辑:刘清凝
执行主编:周茉莉
主编: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