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网特约网评员陈长)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未来五年,云南要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努力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市场之间的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开放。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站在开放发展的新起点,各地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砥砺奋进,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务实行动,坚定不移地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以大发展助推大跨越,不断推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发挥地缘优势,扩大国际“朋友圈”。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17个国家接壤或毗邻,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优势,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五年来,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云南—老挝北部、云南—曼德勒等多双边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与9个国家搭建12个多边双边合作机制,在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的主体省份地位不断凸显。当前云南仍属于经济发展欠发达省份,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让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要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机遇,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深度参与中缅、中老、中越、孟中印缅、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让命运共同体意识扎根周边,实现在更大范围集聚要素资源,争取更多机遇、实现更快发展。
夯实基础设施,畅通发展“大动脉”。变则通,通则达,达则兴。谋交通就是谋未来,抓交通就是抓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资源才能够升值。有了交通流,才会形成更多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人才流,才能畅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五年来,云南省一大批铁路、公路建设项目深入实施,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中缅新通道(仰光—临沧—成都)海公铁联运首运成功,中老铁路通车运营,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航线全覆盖,云南省“联”的畅想气概豪迈,“通”的步伐坚定有力,让曾经遥不可及的“天涯”,变成了互联互通的“咫尺”,点亮了发展的美好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引领,聚焦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建设,完善省内省际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交通设施体系。积极推进沿边公路、沿边铁路建设,建设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让“末梢”变成“前沿”。
做强产业平台,激活开放“强引擎”。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坚实的产业基础是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的先决条件。近年来,云南发挥“沿边”“跨境”优势,各类开放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经济辐射能力不断提高。截至年9月,仅占全省国土面积0.03%的云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户,占同期全省新设企业的12.4%;完成外贸进出口.7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的30.8%,呈现出“拔节育穗、向上向好”的发展图景。
迈上新征程,要从国际国内形势中观大势、谋大局,立足于“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新省情,强化对外开放平台功能,抓好有效投资、转型升级、实体经济、招商引资等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引导大型企业在云南布局资源供应和商品生产、流通产业链基地,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在开放合作中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深化人文交流,架设沟通“新桥梁”。“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山水相邻,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具有人文交流的深厚底蕴。文化最容易深入人心,最能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五年来,云南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派出眼科医疗队在周边国家举办“光明行”公益活动,为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4万余名儿童进行了“爱心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组织承办了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跨境旅游合作论坛等活动,全方位展示“七彩云南”形象。
云南以文化多样性闻名于世,是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扇窗口,推动经济贸易的合作与发展,离不开以文化交流为基础。面向未来,要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充分发挥“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源远流长的文化优势,通过“泼水节”“边交会”“艺术节”等活动,加强人文交流和民族文化展示,提升中华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和传播力。加强外事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对话及务实合作,展示文化魅力,促进民心相通,夯实开放基础。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扬帆。云南全方位高水平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已经展开,只要我们更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只争朝夕、奋勇争先,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