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绍兴15分钟应急救援圈显成效 [复制链接]

1#

瞄准救早救小打通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

——浙江省绍兴市“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设综述

机构改革以来,浙江省绍兴市坚持“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理念,突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该市产业结构和城乡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建设“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平战结合、覆盖全域”的基层综合应急消防救援队伍。该市通过两年来的持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先行调研联合推动

为提升基层应急消防救援能力,年底,绍兴市应急管理局与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成立工作调研组,对越城区皋埠镇、柯桥区马鞍镇、上虞区道墟街道、诸暨市次坞镇、嵊州市甘霖镇、新昌县儒岙镇等6个乡镇(街道)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调研。

从调研情况来看,镇街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消防救援工作,但普遍面临基层监管力量不足、消防安全短板突出、救早救小能力缺失等问题,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呼吁上级给予政策指导。

对此,绍兴市常务副市长徐国龙非常重视,结合机构改革,提出“建设乡镇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打造15分钟应急救援圈”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市长盛阅春分别多次指示要求加快推进工作,努力打通应急救援的“最后一公里”。

年3月,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绍兴市政府专题召开试点工作调研会,决定打造全市“15分钟应急救援圈”。

紧接着,绍兴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立即开展“15分钟应急救援圈”规划布点工作。在市、区两级应急管理、消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全市规划设置56个“15分钟应急救援圈”,其中,依托消防救援中队改造提升40个,在重点乡镇(街道)布局16个,同时明确了“一年见效、两年建成”的总体建设计划。

年8月8日,绍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绍兴市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规划建设要点》,拉开了全市“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设的序幕。

各县(市、区)按照“边规划、边布点、边建设”的思路,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应急管理、消防部门联合牵头,乡镇(街道)积极配合,有力推进“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设工作。其中越城、柯桥、上虞、诸暨、嵊州、新昌,共投入基础建设经费4.4亿元、车辆装备经费1.8亿元。

硬件保障应有尽有

近日,记者从绍兴上虞市区出发,沿国道向南驱车行驶,一路发现来往车辆较多,据当地人介绍,上下班高峰期,该路段会出现严重拥堵的情况,交通压力比较大。

沿国道行驶20多公里,抵达上虞区章镇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这是上虞区6个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中的一个。该站地处上虞区和嵊州市的交界处,靠近国道,周围小企业较多。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还未进入该站,老远就看到这16个大字和“”的标志。走进该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辆大型消防车。在办公楼下,“绍兴市上虞区章镇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牌子上面的大红花还在。“这个站今年8月揭牌,已经投入使用4个月了。”上虞区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员表示。

在装备库,基本防护装备、特种防护装备等救援器材摆放整齐,该站还配备有警戒、破拆、通信器具和防汛抗台、森林灭火、山地救援的救援器材。该站满编为20人,目前岗上有14人,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日常训练和实战救援。

章镇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是绍兴市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的一个缩影。

绍兴市要求,一级站至少配备3辆消防车,二级站至少配备2辆消防车。同时,各地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自然灾害特点,因地制宜配齐救援防护装备。山区站点应着重配备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救援装备,水系发达区域站点应配齐水上、水下救援装备,化工工业园区站点应额外装备防化防毒、洗消破拆等器材和特种装备。此外,该市还要建立圈与圈之间、圈与圈内社会救援队伍之间装备共用的机制,“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集中动用一切可用的装备资源。

除此之外,每个站点建设了集宣传、互动、体验功能于一体的安防体验场所,满足群众“就近体验、贴近实际”的安全服务需求,起到“以案说防”的警示教育作用。且根据产业结构、自然灾害特点设置宣教、体验主题,形成“一站一品、一圈一特色”。

机制保障救早救小

年初,绍兴市柯桥区借机构改革契机,以柯岩街道、安昌街道为试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作,将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建设与镇街应急管理站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全省率先将应急管理站写入各镇(街道)的“三定”方案中,出台《柯桥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站建设实施意见》,按照“有独立营房、有人员编制、有车辆装备、有执法职责、有执勤制度、有保障措施”的“六有”标准,以及“四室四库四中心”的建设框架,努力打造全省基层应急管理站建设的“柯桥样板”,基本实现监管执法、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和宣传教育“四个一体化”。

自从绍兴市提出打造“15分钟应急救援圈”以来,有着“五山一水四分田”的上虞,在原有的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基础上,打造1个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分别在百官、东关、章镇、丰惠、小越、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片区建立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并整合各方力量与资源,打造X个基层镇街专职消防队、重点企业救援队和社会救援队组成的基层综合应急救援网,实现全部被“15分钟应急救援圈”覆盖。“我们结合实际,建立作战体系、作训体系,以及装备保障体系、物资供应体系,确保一有险情,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上虞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郑柏泉说。

绍兴其他县(市、区)也根据总体要求,结合自身特色整改建设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打造“15分钟应急救援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市消防救援机构为依托,建立起应急指挥通信联络机制,将各站点纳入指挥中心,接受统一调度指挥,城市消防站与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形成互补,初步实现城乡消防应急救援一体化目标。

绍兴市建立了完善的联勤联动机制,以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为中心,整合属地原有安监站和消防站的职能和人员,打出了应急救援资源整合“组合拳”,推动社会救援队伍、企业村居救援队伍、相关社会单位和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站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动备勤、协同作战,规范有序参与救援行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就近救援、救早救小、应急及时的高效救援体系,实现了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全方位联通,为该市各类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有效展开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全天候轮岗备岗制度。”柯桥区钱清镇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参谋徐航飞说。

绍兴市各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的人员参照消防队伍内务管理标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严格24小时备勤值守。救援站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建立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及考核、薪酬管理等规定。

目前,全市“15分钟应急救援圈”各站点共有应急救援队员人,装备各类消防救援车辆辆。其中,年建设的33个站点已配备(招录)救援队员人,购置、配备消防救援车辆15辆。

逐步完成成效明显

随着各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的相继投入使用,这些救援站救早、救小的作用日益凸显。

“自从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已经出警多次,有火灾救援,有道路救援。”章镇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副队长邱洪波说。邱洪波来这里之前就职于盖北消防中队,在本次综合消防救援站的整合与新建中,被分到这里,他有15年的消防救援经验。

“已建成投运的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不仅具备以往常规消防救火的功能,还配备了水域救援、防洪排涝、道路交通施救、山地搜救等方面的专业设备,大大弥补了原先一些镇街专职消防队救援设备上的不足。”绍兴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处处长傅小华说。

以诸暨市枫桥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为例,今年1月至10月共出警次,出动救援车辆次,出动队员人次;向辖区外增援27次,向辖区内出警92次,其中,扑救辖区厂房布机类火灾4次、民房类火灾15次、车辆类火灾4次、森林火灾5次、其他火灾16次,参与抢险救援及社会救助共计48次,处置及时率达%。

截至年11月底,绍兴市建成的46个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15分钟应急救援圈”可覆盖84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81.6%。年完成剩余10个站点的建设任务后,将实现全市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满足“广布点、密织网、快处置”的要求。在救援站点的工作职能上,在提升火灾扑救、山地搜救、水域救援、道路交通救援等综合救援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向森林防灭火、组织应急演练、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等多功能拓展。以嵊州市三江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为例,其救援范围除了三江街道,还辐射周边3个工作片、14个村(社区)。自投用以来,该站参与火灾扑救和各类抢险救援行动余次,成功救出8名被困群众,救援辐射范围显著扩大。

“接下来,我们要建立健全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长效管理机制,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法规制度规范建设,用测评体系指导建设,用科学管理强化建设。”绍兴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黄立枫说。

(原载《中国应急管理报》年12月19日第七版作者:刘向伟楼菲莉)

编辑:建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