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
泸石高速得妥特大桥施工现场(央广网发四川交投供图)
央广网成都3月22日消息(记者贾宜超)“红军在强渡大渡河后沿王岗坪、磨岗岭、德威、奎武等地昼夜奔袭公里,成功夺下泸定桥,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现在,一条沿着红军足迹,连接着两大长征历史节点的高速公路正投入建设,并将确保于年底前全面建成。这就是从四川甘孜州泸定县至雅安市石棉县的泸石高速。
泸石高速路线沿大渡河而下,全长96.51公里,线路走向与红军长征之路路径高度吻合,也是衔接雅西高速、雅康高速这两条川西交通大动脉的联络通道。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桥隧比约86.5%,其中隧道占比约69%。项目建成后,泸定至石棉将由2.5小时缩短至约1小时,两地生活圈将迈入“1小时”时代,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将进一步完善。
泸石高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又靠近贡嘎山冰川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如何解决生态脆弱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难题?泸石高速从建设之初就与解决这一难题绑在了一起。
泸石高速石棉隧道施工现场(央广网发四川交投供图)
石棉隧道是泸石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隧道进口位于石棉县大渡河右岸安顺场镇小水村翻身沟右岸斜坡上,斜坡植被覆盖较好,多为灌木,为尽量减少对坡面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隧道采用“零开挖”进洞的方式施工。泸石高速副总经理雷开云告诉记者,所谓“零开挖”,就是隧道进洞时不破坏隧道洞口原状土,既确保了隧道进洞安全,也保护了隧道边仰坡原生态植被。
值得一提的是,泸石高速桥隧比约86.5%,其中隧道占比达到了约69%。泸石高速全以隧道的形式无害化穿越风景名胜区,各隧道出入口均在风景名胜区外,不利影响大幅减弱。洞渣及部分硬质基岩经过粗加工用于工程建设,弃渣余方用作地方建设,减少渣场和弃渣量,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在石棉隧道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为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区域设置超高声屏障、喷淋系统、洗轮机和污水处理系统。而这些污水处理措施在泸石高速各施工区域都能看到。泸石高速全面推行了“渣水分离、循环利用”环保技术,场站生产生活污水不排放,而是经沉淀、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避免了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达到了水环境保护的目的。
泸石高速安顺大渡河特大桥施工现场(央广网发四川交投供图)
泸石高速将深度挖掘沿线的历史、文化、风景等价值要素并融入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传承好红色基因,持续推进泸石高速“红色之路”的创建,创建“交通+旅游”“交通+文化”融合新名片,推进交通建设与文化传播、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泸石高速将结合雕塑、园艺、声光电、以及新媒体等手段,增加驾乘体验感,在不影响驾乘安全的情况下,力求将沿线长征故事、长征精神讲述出来。同时,结合部分服务区规划设计,落实红色教育场地打造,将泸石高速建设成一条“讲述红色故事,体验长征文化”的红色高速。
截至目前,泸石高速项目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0.17亿元,占概算总投资.08亿元的12%。累计完成隧道工程17%,桥涵工程7.5%。全线7处互通,18座隧道、8座重要涉水桥梁,正开足马力加快施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