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生8小时成功切除古稀老人颅底6厘米巨大 [复制链接]

1#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189459.html

年3月,医院(青岛)脑科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王志刚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73岁患者实施了颅底巨大脑膜瘤切除术。该肿瘤瘤体巨大(5.2cm×5.5cm×6.6cm),与周围重要血管神经关系密切,血供丰富,属神经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手术历时8小时完全切除肿瘤,目前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

张奶奶今年73岁,9年前因“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2月余”就诊于外院,经检查发现脑内多发脑膜瘤,一处位于右侧额顶部,另一处位于右侧颅底蝶骨嵴内侧,靠近脑内重要神经血管的位置,大小约1.6cm×2.5cm×2.6cm,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患者当时选择切除了右侧额顶部脑膜瘤的脑膜瘤,术后,医生建议患者进一步复查随诊并进行放射治疗。

9年间,患者未再复查,也未再接受进一步治疗,但患者脑内右侧蝶骨嵴内侧部的肿瘤不断生长,近期患者即出现头痛、恶心及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等情况,并出现癫痫发作。复查颅脑MRI发现右侧蝶骨嵴内侧部的肿瘤明显增大,达到了5.2cm×5.5cm×6.6cm,且近9年间患者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合并有“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大泡”等基础疾病,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容易造成手术止血困难,以上情况更加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所以,手术不仅仅是对患者的考验,更是对手术医生的一次巨大挑战。患者家医院,均被告知要想全部切除肿瘤,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且有生命危险,患者家属慕名来到我院王志刚教授门诊寻求手术治疗。

入院后,经科室讨论,王志刚教授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根据影像学特点考虑该患者为蝶骨嵴内侧1/3脑膜瘤,属于脑深部颅底肿瘤,肿瘤不仅体积巨大,且解剖位置深,周围神经血管丰富,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粘连紧密,并完全包绕了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血管,同时与动眼神经、视神经、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手术切除难度极大,术中一旦以上重要血管神经受到损伤,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如何安全切除肿瘤是手术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和检查,手术开始,术中可见肿瘤的血供比预想的还要丰富,王志刚教授在手术显微镜下沉着应对,先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控制出血,一边分块切除肿瘤,一边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肿瘤进行精细剥离,仔细保护与肿瘤粘连紧密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手术全程长达8个多小时,最后在显微镜下全部切除肿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果保留完好,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显示患者的肢体活动良好。

手术麻醉复苏后,张奶奶便恢复意识,四肢活动正常。由于高龄,张奶奶在心内科、呼吸内科、ICU等科室的保驾护航下度过了几天的危险期后,身体逐渐恢复至术前状态。目前,张奶奶已经可以自主站立行走,顺利出院回家继续休养。

王志刚教授表示,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仅次于胶质瘤,居第2位。其中,50%的脑膜瘤位于矢状窦旁,另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脑膜瘤虽属于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患者在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但由于其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还可能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目前,手术切除脑膜瘤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尤其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切除脑膜瘤的成功率不断提高,使大多数患者得以康复。

医院(青岛)神经外科配备了国际最先进的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及神经内镜,并有神经导航系统、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等术中保驾护航的设备,王志刚教授在功能区肿瘤、颅底肿瘤、鞍区肿瘤等颅内各部位各种类型肿瘤切除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凭借娴熟深厚的手术技术及先进的手术理念,为岛城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肖芳通讯员和政报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