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S1副中心线1月1日开通多条轨道将连结通 [复制链接]

1#

时代周报记者姚佳莹发自北京

建于年的北京东站多年来门庭冷清,按照规划,这个位于朝阳区百子湾路南磨房乡深沟村的原北京铁路枢纽的东大门,将在年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选址通州区的新北京东站。

原拟于年12月底开通的北京市郊铁路副中心线S1线,开通时间最新改为年1月1日,率先开通的4站中就包括北京东站。

北京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是北京市*府为缓解市区至通州沿线的通勤压力,充分利用既有国铁线路富余能力,通过线路及站台改造,开行城际动车组的线路。随着位于通州的北京行*副中心逐步投入使用,这条铁路线上的通勤人气将越来越旺。

根据北京市-年城市总体规划(下称“总规”),城市副中心规划区到年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基本形成,主要功能节点初具规模,到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具体规划布局,以“高点定位”“世界眼光”建设的城市副中心,样貌正逐渐清晰。

时代周报记者在位于通州的北京市新行*办公区现场看到,现场仍处于火热的建设当中,而通州,也在平静中酝酿着喧哗与骚动。

以大运河分隔行*与商务区

“刚到通州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荒凉,那时还有大片玉米地呢。”走在通州大运河边,望着河边高楼矗立,田磊如是说道。他年来北京就落地通州,至今已将近十年。

田磊是一家美国汽车部件制造公司的质量监管经理,日复一日,他观察着新行*办公区的建设全过程。

年,由于北京举办奥运会,运河边的运河文化广场渐成规模,那是彼时通州的新型现代设施。到年,北京市第十一次*代会上落实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的提出,意味着通州将迎来一次蜕变。

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为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规划范围约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平方公里。在空间上,地处长安街向东延长线,即在北京城市规划的“两轴”线上;功能方面,“一副”将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以行*办公、商务服务和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促进行*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结合,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

沿大运河而建的运河公园早已成为当地人的休闲去处,高于河边长廊的绿化隔绝了马路的喧嚣。“这里很安静”,田磊每天下班后都在长廊跑步,休息时便来到运河的北皇木厂桥下,桥下空地很多人在踢毽子,这里俨然成为人们的运动场。

这里便是通州规划中的“一带”,以大运河为骨架,意欲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城市绿心是这里的功能节点之一。与运河边的舒缓氛围形成对比的是,运河东边,北京市新行*办公区建设正如火如荼。

办公区将打造开放式社区

运河东边的杨坨桥处东六环路是田磊每天上班的必经之地。“建得很快,我记得年初那会儿,那里还是一片平地,两个月前用绿网罩起来,在里边继续施工,现在绿网揭开了,大楼成型了。”田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这种绿网,在北京的建设工地上很常见,出于污染防治的需要,建设工地上的沙石和尚未处理的泥沙废料都会先用绿网罩住。

北京市新行*办公区地处通州运河东大街,虽然工地上沙石成堆,但工人已将挖出来的泥土往回填。运河东大街面貌一新,8月还在挖掘的隧道已基本成型,隧道里进出的多是运载着建筑材料的卡车,两边的地面公路已铺上沥青。

“将来车辆驶到办公区就要走地下隧道。”田磊说道。

年6月9日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北京城市副中心行*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张亚芹介绍,行*办公区的建设将依循开放和共享的理念,区内建筑群采取组团式布局,公共活动区域面向市民最大限度开放;区域将率先实践小街区模式,打造开放式社区,行*办公区和各楼宇间不设围墙。

运河东边,工人每天赶着工,推土机、工程车等作业不停,运河西边,商务中心区的节奏则显得稍许迟缓,尽管建设现场已围了起来,但不少地方尚处空地状态,未见机车往来作业。

新行*办公区即将建成,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将为通州带来新的活力和人口,新城尚需新干线连接,为通州输送资源和人口的动脉建设如何?

连接各新城的交通起搏器

从杨坨桥到东三环的国贸,不堵车的话,田磊自驾只需10多分钟。由于并不在城市中心上班,他对连接通州的铁路建设显得淡然,但往来于通州和城市中心的人们,格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