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博王泷临床科研双开花脑血管搭桥发 [复制链接]

1#

现代医学中,临床和科研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一位优秀医生,其临床与科研水平也许不一定并驾齐驱,但不能偏废一方。来自首都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脑血管外科)的青年医生王泷,不仅临床工作处理能力突出,基于临床的科研能力也非常优秀,多次在国际上发出脑血管搭桥治疗复杂脑动脉瘤及缺血脑血病的“中国声音”,真正做到了临床、科研“双开花”“双结果”。

旅美、旅日经历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

王泷医生年9月进入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神经外科博士学位,师从首都医院石祥恩教授,年7月获得外科学专业型博士学位,并被授予“北京市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和“王忠诚优秀毕业生奖学金”。

年9月,王泷医生开始赴美国和日本攻读博士后。在美国菲尼克斯巴洛神经科学研究所(BarrowNeurologicalInstitute),师从劳顿(MichaelT.Lawton)教授从事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及显微颅底基础解剖研究等工作。在日本札幌桢心会病院(SapporoTeishinkaiHospital),师从上山博康(HiroyasuKamiyama)和谷川绿野(RokuyaTanikawa)教授进行脑血管病临床工作与研究,并成为该院获得日本“国际医师执照”的首位亚洲医生。

回忆起当时的海外留学经历,王泷医生很感慨,他认为年轻神经外科医生,在职业生涯早期,很容易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当找到自己想要专攻的方向后,还需要一个很好的导师引路、指导和点拨。所以明确的目标和真正值得追随的导师对于年轻的医师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自己无疑很幸运,选择了对的方向,遇到了大师级别的专家,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临床精研医术用心服务患者

王泷医生一直将三博“让更多病人得到更好服务”的理念牢记于心并展现在临床工作中,参加工作以来从未发生医疗纠纷和投诉,广大患者也是赞誉有加。

今年5月份,一名患者因脑动脉瘤破裂来院治疗,入院时感觉剧烈头痛,并随即出现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根据体格检查及脑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患者家属一听慌了神,举棋不定,手足失措。王泷医生耐心地与患者家属反复沟通病情和解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经过他不厌其烦地解释、沟通,约1小时后患者家属终于打消顾虑,同意手术,患者得以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他每日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症施治。经过10多天的精心治疗,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顺利康复出院。

科研上心无旁骛瞄准国际前沿

王泷医生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及在美、日攻读博士后期间,致力于脑血管病方面的临床研究,特别是在颌内动脉搭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这一领域颇有造诣。在石祥恩教授的带领下,近些年在全球领域发表的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均来自于中国北京的首都医院团队。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近30篇,且全部为世界顶级神经外科期刊,包括Neurosurgery(OperativeNeurosurgery),JournalofNeurosurgery(NeurosurgicalFOCUS),WorldNeurosurgery,NeurosurgicalReview,累计影响因子超过50分。其中一篇名为“颌内动脉搭桥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的研究成果,荣登年2月NeurosurgicalFOCUS杂志CerebralRevascularization特刊的封面文章,尚属中国神经外科领域首次。

正是凭借“颌内动脉搭桥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研究成果,王泷医生还荣获年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颁发的“全球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据了解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成立于年,是全球最大神经外科学术组织,WFNS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奖每4年评选一次,评选出5名青年医师(35岁以下)未发表高水平医学研究文章,给予颁奖,是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仰慕的专业大奖。

这也是中国青年医师首次在临床治疗研究方面斩获此项大奖。也标志着中国医疗团队在脑血管搭桥治疗复杂脑动脉瘤及缺血脑血病方面,发出了“中国声音”。(孔令栓)#我是中国医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