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都新都区跑出加速度拼出新高度 [复制链接]

1#

到年初步建成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年增加50%以上,力争GDP总量突破亿元

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谢迅摄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何子蕊朱婷

近日,设计时速公里的“新都造”5G车车通信全自动驾驶车辆——全国速度最快市域A型列车,在成都地铁18号线试验车辆运行速度顺利达到km/h,各项指标全部正常。而在此前,成都市新都区2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总投资额达亿元的成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项目,将破冰多项被国外“卡脖子”技术和装备,重点研制航空航天高端机床总装、高档数控系统等,成为引领“新都智造”的“火车头”和“发动机”……

在这一“高”一“快”的背后,是新都区对于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认知。新都区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四川“成德同城枢纽区”,这是该区对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坚定贯彻落实和系统创新实践。

今年10月26日~28日,新都区第十五次*代会召开,大会在对区第十四次*代会以来五年改革发展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的同时,对新都区未来五年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部署。

未来五年,新都区将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推动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拼出“新高度”。到年,力争GDP总量突破亿元,初步建成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

改革赋能创优营商环境

新都区营商环境服务专区陈璐摄

“成都拓米双都光电有限公司从去年11月开工到今年7月投产,只用了半年多时间,期间,当地*府部门和单位为我们积极解决运营上遇到的各种难题”“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外来企业从未有过的‘管家式’服务和家庭式温暖”……成都拓米双都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辉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生长力,新都区对此高度重视。近五年来,新都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勇立潮头,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断强化市场思维、法治思维、服务思维和系统思维,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入推进“放管服”等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相继出台新都区营商环境1.0、2.0和3.0版*策体系,定期开展企业满意度调查活动,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域推进的营商环境工作机制。

新都区在成都市率先建立行*稽核运行机制,通过“好差评”“部门领导体验窗口服务活动”等创新手段,实施“先照后证”“证照联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多项便利化审批改革措施,构建起“1个区级*务中心+9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个村社便民站+N个小区便民微中心”的四级基层*务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放开有形之手,为市场主体松绑、铺路,有效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

全区下沉*务服务事项项,项*务服务实现“金青新广”跨区通办,“四省六地”通办新机制实现70余项事项“跨省通办”;项审批事项实现%事项“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近五年来,新都区承担中央和国家部委改革试点54项,打造了全国首个区县级市民服务标准化试点,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11项“新都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区新增市场主体9.6万余户,新增注册资本亿元;社会投资活力持续增强,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投比重77%,位居全市第一。

奋斗蕴含艰辛,经验弥足珍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大港区建设等多重机遇叠加,把新都区推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风口。为此,新都区提出将围绕“一心四区”总体部署,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实施动能提速、空间提能、生活提质、城市提品、民生提档、治理提效等“六大行动”,实现“六大提升”,努力推出更多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新都模式”。

明确提出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营商环境“4.0”*策创新为突破,深度融入“双循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全区加快打造带动成都都市圈北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动能支撑。

产业强区跑出新都速度

新都区城市美景邹灿均摄

过去五年,新都区以年均10%的GDP增速,书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都答卷”。

近年来,新都区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以项目为引领组织经济工作,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紧扣“智造+服务”推动产业重构提质,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打造产业功能区,筑牢产业生态圈,推动项目投资“量质齐升”,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产业强区跑出“加速度”。全区先进制造业跨越突破,“智慧物流+总部经济”加快成型,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产业起势腾飞,产业集聚集群效应凸显。

引进厚普国际氢能产业集群等百亿级项目,重点头部企业产值较年增长6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较年增长93.1%。其中,新都区现代交通功能区,建成西部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造修服务基地;航空产业引领形成了“*府+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科研院校”发展模式,构建起以飞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为核心产业生态,成为助力国家航空产业“小核心、大协作”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第三季度,23个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达亿元。其中,重大产业化项目14个,总投资.5亿元,涉及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未来已来。在当前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新都区的产业强区战略将如何“踏石留印”,进一步创新作为?“对新都区而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把航空产业这一‘现代工业皇冠’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和重要增长极,以打造全国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带动新都区产业蝶变跃升,加快构建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五年,新都区将一以贯之的实施产业强区战略,按照“大产业、细分工”协作模式,与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重点城市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深化合作,打造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共建成渝协同发展示范区、成德临港经济带和毗河产业走廊,把“产业强区”推向新高度。

将以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实施空间提能行动,精准匹配定制化厂房、医院公园等生产生活配套,盘活低效存量用地和闲置厂房,提升功能区专业化智慧化运管水平,着力打造人本化、生态型、高价值的产业载体,构建“协调融合”的城市经济地理;将以激发传统优势产业潜能、拓展先进制造业优势、促进现代服务业崛起、打造都市现代农业样本、提升硬核新经济水平等为着力点,实施动能提速行动,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以上,航空产业产值突破亿元,轨道交通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农业增加值达40亿元以上。

创新提质布局未来“赛道”

以七一广场、苏宁为主体的TOD商圈袁立川摄

初冬时节,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木路号的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城轨总装厂房内,多列全新地铁车辆陈列有序,等待组装调试后奔向目的地。目前新都区已拥有年产辆地铁整车制造能力,全国最快全自动市域列车和全国首个智慧行车试验平台在新都区下线。

而在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标准化厂房内的拓米双都光电公司3D盖板生产车间,近似无声的智能化生产线月产达到80万片,下半年预计将有0万片3D手机盖板从新都区运往全球,这是新都区创新提质增效的代表性案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五年来,新都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盯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前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创新推进环西南石油大学创业创新园,以及“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和“创新应用实验室”建设等,着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动能不断释放。

截至年底,全区已构建起包括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国地实验室等在内的创新平台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家,余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校企地”融合创新合作项目2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5.7亿元,同比增长46.94%,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速构建。

按照新都区第十五次*代会最新决策部署,到年,该区将初步建成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完成“从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实现城市能级、经济质效、发展动能、宜居品质、民生福祉、治理效能等“六大提升”。要实现这些目标,创新至关重要。

为此,未来五年,新都区将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部署,以先进技术、先进模式、先进业态、先进机制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参与成都都市圈分工体系,着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将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建成轨交科创中心、航空科创大厦等高品质科创空间;强化制度创新和资本创新,探索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汇聚高品质科技金融资源;将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聚焦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年增加50%以上,跻身全国百强区。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将抢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机遇,依托科成云、优炫、微网力合等高能级项目,布局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未来赛道,创建“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创新应用实验室”等,探索形成产品接入、场景实测、推广示范的场景生长机制,以新场景催生新技术、新业态,突出抓好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和头部企业落地,创新引领的动力引擎愈发强劲。

公园营城创造幸福新都

夜幕降临,新都区天府沸腾小镇里,绿植与灯光交相辉映,游客携着家人朋友在火锅的香气中漫步,在美食与美景中享受闲适的傍晚时光。天府沸腾小镇在打造之初,就重点挖掘成都的大熊猫文化特色,创新植入“熊猫+火锅”IP,建成玛歌庄园、漫花庄园等6个核心项目,在多种潮流元素共同作用下,天府沸腾小镇成功成为广为人知的网红打卡地……

据悉,近五年来,新都区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以公园营城理念重塑城市新价值新优势,以绿道为载体,以环城生态公园建设为契机,城市更有颜值、更具品质。以共建共享推动幸福生活更有质感。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结合绿道资源和功能定位,创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致力产业场景营造,将生态、文化与消费场景结合,创新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打造了天府沸腾小镇、尖锋运动公园等多元复合场景,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生态绿色发展道路。

公园营城匠心筑城,宜居宜业的功能品质充分彰显,常住人口达.8万,成为近悦远来的成都“人口第一大区”。建成公园绿地公顷,修建绿道公里,建成区绿地率全市第一;实施“快联内畅贯通”工程,全面迈入“地铁时代”,TOD商圈地标效应凸显、潮流商圈加快建设、文旅商圈全面升级。

五龙山汽车主题公园内,联合火锅餐饮企业与汽车4S产业园跨界融合,让火锅充满了现代味道,汽车沾染上了火锅的热情;夏河溪乡野公园打造的文创生活馆·棕编艺术中心,构建起一条田园风光与现代生活交相融合的乡村绿色经济活力带。总占地面积亩的泥巴沱森林公园里,具有“老新都”特色生活场景,集老茶馆、茶艺展示、网红打卡于一体的“沱水记忆”共享空间,让市民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享受公园的安逸时光。珠链锦绣·锦水公园引流聚人,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公园营城创造高品质生活,关键在于坚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以‘建设公园营城典范区’全面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公园营城的未来,新都区已成竹在胸。

新都区将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实施生活提质行动,构建“绿色优先”的公园营城新模式。将以构建“三廊三环三脉”生态格局为抓手,筑牢成都北部生态屏障;以“绿满香城”“清新香城”“水润香城”建设行动为契机,创新生态保护和价值转化,推行EOD城市开发模式;以推进TOD综合开发,打造未来公园社区为抓手,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城市动脉;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为突破,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城市发展向生态导向转型。

当前,新都区正加快打造公园营城典范区,为成都更加彰显发展极核和“主干”作用提供有力支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得益彰的现代化新都区必将卓然而起、惊艳亮相!

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来源:国际在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