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么引起的 http://m.39.net/pf/a_6559327.html
中新网9月17日电(记者左宇坤)南海之滨,珠江两岸,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比年增长约2.4万亿元。正式启动建设近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道通业兴,路通人和;蓝图之下,道路为基。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背后,一座座跨海大桥是不能被磨灭的历史注脚。
航拍虎门大桥。中新社记者陈骥旻摄
溯往昔,天虹飞架珠江口
东起虎门,西接南沙,天虹飞架,海阔云舒。
于年6月9日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曾经凭一己之力撑起了珠三角的交通要塞。
“当时前来考察的国外造桥公司基本都认为,中国的工程师不可能在珠江口建造出跨度如此之大的桥梁。”中交公规院退休专家、时任虎门大桥设计总工负责人曾宪武回忆。但在其后五年建设时间里,中国工程师突破了种种限制,创造了18项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技术和工艺。
这座代表着中国二十世纪桥梁建设最高成就的大桥,让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牵手,大大缩短了深圳与珠海两个经济特区之间的来往路程,两岸人民迎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天堑如画,建成通车的25年中,虎门大桥已不仅仅是一座便民之桥,还是改革开放道路上经济高速发展的见证之桥,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通和经济繁荣的发展之桥。
港珠澳大桥。中新社记者张炜摄
望今朝,碧波升起通天道
珠江入海口,一座座桥梁高塔直入云端、一节节沉管隧道深埋大海。伶仃洋上潮起潮落,港珠澳大桥于碧波间横卧。
年10月23日,总长约55公里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就此架起,承载了中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的重大转折。
港珠澳大桥名虽为“桥”,实际却是一项桥-岛-隧组合的庞大工程。为保证伶仃洋水域30万吨级通航能力,需在海中筑起两座人工岛,之间以长达6.7公里的隧道连接,同时实现沉管隧道内,车辆可畅行无阻;隧道上方,30万吨油轮可满载通航。
建设难度本就不低,施工条件更为复杂。港珠澳大桥所在海域是珠江口泄洪、纳潮、排涝、输沙的通道,每天有多艘船舶穿行,要尽量减少工程对生活、生态、生产的影响。
这都要求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抗台防腐一个都不能少。前期,中交集团副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带领团队对桥址地区的台风发生情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检验风速,面对年的“天鸽”和年的“山竹”,港珠澳大桥都经受住了考验。
面对超过年的海洋环境腐蚀考验,港珠澳大桥用到的钢筋是性能优良的不锈钢钢筋和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环氧钢筋,混凝土材料也是专门研发的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施工、建设都用到了当今世界跨海大桥工程领域最好的防腐技术、最好的材料技术和最好的设计施工技术。”孟凡超说。
作为港珠澳大桥的主要设计建设力量,中交集团建设者们完成了多项试验研究,研发了10多项世界领先的专用设备和系统,获得了多项专利,攻克了10余项外海沉管安装世界级工程难题。
举例而言,为在海中建成人工岛,建设者研发了当时世界最大八锤联动液压振动锤组,采用大直径钢圆筒振沉技术,将个50余米的钢圆筒振沉伶仃洋,创造了东西两座人工岛“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施工奇迹。在沉管安装施工中,研发建造我国首套沉管安装船组和沉管浮运安装技术,实现了33节重达8万吨的巨型沉管海底高精度对接。
“精益求精的匠心苛求,确保了港珠澳大桥实现滴水不漏的高品质。”“深海钳工第一人”,拧60万颗螺丝零失误的大国工匠、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总技师管延安说。
碧海辽阔的伶仃洋上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两个寓意粤港澳三地同心的“中国结”,镶嵌在米高的大桥索塔上,香港、澳门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航拍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中新社记者陈骥旻摄
探未来,湾区不再叹伶仃
人类穿云跨海的脚步从未停息。
预计年实现全线通车的粤港澳大湾区深中通道,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集“隧、岛、桥、水下互通”四位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通车后,深圳到中山的通勤时间将由目前的2小时缩减为30分钟。
再战伶仃洋。面对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沉管隧道、超长距离沉管浮运安装等世界级新挑战,中交一航局首次采用世界最大十二锤联动振沉世界最大钢圆筒,研发出DCM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桩工艺,快速完成西人工岛建设任务。世界最大最先进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世界首制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等“大国重器”,确保了海底沉管隧道高精度对接。
“深中通道,实现了沉管隧道施工技术和装备的全面升级,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跨海沉管隧道施工领域的领先地位。”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总工程师王强说。
由中交集团旗下二航局承建的伶仃洋大桥正是深中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据悉,伶仃洋大桥建设至今,已创下全海上施工的三项“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大海中锚碇、世界最高海中大桥。
创新持续涌现。曾在港珠澳大桥隧道工程研究设计出沉管工法的中交公规院副总经理、深中通道总设计师徐国平及其团队,在深中通道工程中首次提出并研发采用了钢壳混凝土沉管结构,以及海底软土水泥深层搅拌桩(DCM)隧道基础等技术,在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并显现巨大优势。首次提出沉管隧道推出式最终接头技术已得到专家认可,正组织细化实施。
敢搭通天云梯,敢潜海底绣花。曾经被伶仃洋隔断的珠江口两岸城市群,正被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在建的深中通道等一条条交通大动脉连通。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在这片蓬勃的热土中崛起。(完)